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水稻品系75-1-127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改良。笔者育种实践发现75-1-127表现出较强的褐飞虱抗性,因此鉴定该品系中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并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根据水稻品系B5中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75-1-127的基因组DNA,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苗期集团法鉴定了75-1-127和B5的褐飞虱抗性表型。利用与Bph14与Bph15连锁的分子标记筛查了75-1-127为稻瘟病抗源回交转育的两系不育系后代,并鉴定了这些后代的稻瘟病抗性、褐飞虱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75-1-127中含有与B5完全一致的Bph14和Bph15序列。75-1-127和B5苗期褐飞虱抗性均为1级。在以75-1-127为抗源改良的两系不育系中,携带Bph14、Bph15的单基因系或双基因系的褐飞虱抗性均得以改良,其中双基因聚合系的死苗率为8.5%,与供体亲本75-1-127以及阳性对照B5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证实75-1-127含有褐飞虱抗性基因。【结论】水稻品系75-1-127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  相似文献   

2.
香5是由湖北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恢复系,所配组合广两优5号(广占63-4S/香5)于2013年通过了湖北省审定.利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供体亲本MD12086-1351中的抗稻瘟病基因Pi9、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渗入到香5背景中,育成了3个同时携带Pi9、Bph14、Bph15和Xa23基因的新株系.鉴定结果表明,新株系的叶瘟抗性明显提高,穗颈瘟抗性部分提高,苗期抗褐飞虱,分蘖盛期高抗白叶枯病;产量、主要农艺性状、香味和稻米品质主要指标与香5相似.新株系所配的组合在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上与香5所配的组合相似.表明新株系可以作为香5的替代系用于培育抗稻瘟病、抗褐飞虱和抗白叶枯病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7,(6):20-22
E两优186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联合用E农1S与R186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E农1S和R186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分别育成的抗稻瘟病籼型两系不育系和恢复系,E农1S聚合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2,R186则含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1。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广两优476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广占63-4S和R47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父本R476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的两系恢复系,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抗褐飞虱基因Bph14。在湖北省中稻区试中,该组合表现产量高、品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10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优Ⅰ98是中国水稻所用优ⅠA与早籼恢复系98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和褐飞虱、米质较优、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优I9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I98是中国水稻所用优IA与早籼恢复系98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和褐飞虱、米质较优、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玮两优7713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不育系华玮338S与恢复系华恢7713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玮两优7713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烟后机械化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含Bph3抗褐飞虱基因的水稻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在东南亚推广后,迄今仍对褐飞虱有较好的抗性,受到我国抗褐飞虱育种专家的重视。在IR56水稻(含Bph3基因)上连续40多代胁迫饲养获得褐飞虱IR56寄主种群,从褐飞虱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水稻品种的抗感反应(SSST法测定)两方面对该种群的致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抗性水稻IR56上,褐飞虱IR56种群的羽化率、初羽化成虫体质量、成虫寿命、产卵量、蜜露排泄量、体质量增量等均较褐飞虱TN1种群显著增加,若虫历期则显著缩短;与感虫水稻TN1上的IR56种群或TN1种群相比,除成虫寿命、蜜露排泄量和体质量增量显著下降外,羽化率、产卵量、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初羽化成虫体质量、若虫历期尽管差异显著但数值上较接近(其差值不及IR56水稻上IR56种群与TN1种群差值的1/2)。2)水稻品种苗期抗性反应显示IR56水稻对褐飞虱IR56种群的抗性级别为7级,明显弱于对褐飞虱TN1种群的3级,但略强于TN1水稻对褐飞虱IR56种群或TN1种群的9级。显然,与褐飞虱TN1种群相比,褐飞虱IR56种群对抗性水稻IR56有较强的致害能力,与IR56种群或TN1种群对TN1水稻的强致害水平尽管有一定的差距,但多数指标较为接近。含Bph3基因的水稻品种RathuHeenati对IR56种群抗性为1级,推测可能与该水稻品种存在Bph3以外的其他抗虫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 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
新两优6380系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D208与光温敏核不育系03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稳产,在2004—2006年江苏和国家中籼区试中,产量均居参试组合第1位,比对照极显著增产;耐纹枯病、抗褐飞虱,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强,综合抗性突出;米质优良,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适应性广,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中上等肥水条件下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籼型杂交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80份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抗褐飞虱特性鉴定表明,30份材料对褐飞虱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其中12份材料的持抗性优于ASD7。将这12份材料的抗级为0~3级、持抗期≥7 d的优质抗性材料归为一级抗性材料。经杂种优势的测定、外观米质评价、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出对两病一虫达中抗水平,与协青早A的杂种产量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12.9%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埃红/台1059;以及高抗褐飞虱、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且外观米质极好的恢复系LS2/密阳46。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9,(1):62-69
R1813是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抗倒、迟熟优良籼型两系恢复系,以R1813为父本,已经选配出一批组合通过审定。该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转育技术,将MD12086-41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Pi9、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渗入到R1813的背景中,选出3个携带Pi9、Xa23、Bph14和Bph15基因的近等基因系ST15005-1-106-9、ST15005-1-318-4和ST15005-1-318-14。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3个改良株系均表现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和中抗褐飞虱,与R1813相比,3种病虫害的抗性都明显提高。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3个改良株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主要指标都与R1813相似。对少量测配组合的抗性鉴定、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除了抗性有明显提高以外,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主要指标都与R1813所配组合相似。  相似文献   

15.
Ⅱ优845是温州市农科院用Ⅱ-32A与自育恢复系温恢845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抗稻瘟病、中抗褐稻虱、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等优点,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杂交晚稻新组合宜优845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优845是浙江省温州市农科院用D型胞质不育系宜香1A与自选恢复系温恢845杂交配制的中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好、中抗褐稻虱、中抗稻瘟病、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米质优良,适宜浙、赣、皖、湘等省作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栽培。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兴两优3088是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用香型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弘恢3088与香型优质不育系兴农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香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优良,耐肥抗倒,抗稻瘟病,稻米表现为全香型,米质达部标优质1级,2020年1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2017,(1):23-26
海恢818是用抗白叶枯病的华23S与抗稻飞虱的华恢8131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恢复系,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开花习性好、米质较优、恢复力强等优点,经分子标记鉴定,聚合了稻飞虱抗性基因Bph3、Bph14和Bph15、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并耐低氮。组配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博Ⅱ优818于2015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优质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优6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1):82-83
宜香优62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和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用自育的抗稻瘟病恢复系恩恢62与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育成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宜香1A配组育成的迟熟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优质、抗稻瘟病、产量高等特点。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以水稻品种B5(含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Bph15)为供体亲本,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系不育系C815S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2个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导入C815S,获得3个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株系。苗期群体鉴定和大田成熟期鉴定表明,3个改良不育株系的褐飞虱抗性均为3级,表现为抗;而受体亲本C815S为9级,表现为感。农艺性状考察表明,改良不育株系基本保持了受体亲本的优良性状,部分穗部性状还显著优于C815S。因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聚合Bph14和Bph15基因改良不育系褐飞虱抗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