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优76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用两系光温敏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自育材料R76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早稻品种。父本R76由R287与金23B杂交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4年开始选育,2007开始配组,2011年、2012年连续2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试,于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3003。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早稻品种鄂早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早18(原品系名20257)系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与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联合选育而成,2003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鄂早18是目前我国南方稻区选育的既高产又优质的早稻品种之一,湖北省第二届(2001年)优质米评审会上唯一评选为国标二级优质早籼稻品种.鄂早18的选育成功是当前粮食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是国家早稻品质改良工程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鉴定评价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近年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一致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品种参试提供科学依据,我站承担了江西省农科院2014年早稻品种比较试验,简要总结如下。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本试验参试品种有29个,分为两组:第1组以中早35为对照,品种有吉丰优1218、五丰优1218、五丰优51号、五丰优1790、株IS/318和优IA航8;第2组以荣优463  相似文献   

4.
中嘉早17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联合选育的超级早稻新品种,2009年5月通过国家农业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1月通过农业部超级早稻品种认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6年在永泰县下拔乡海拔650m的山区开展福州市水稻区域试验中有苗头品种(组合)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参鉴12个品种(含对照种)中抗病的有8个,其中新品种早稻1个、中稻3个、晚稻2个;中抗有3个,其中新品种早稻1个、中稻1个;中感的1个。为今后品种初审和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后续开展稻瘟病鉴定工作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种子科技》2013,(11):66-67
水稻株两优35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1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株1S×中早35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5d,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7d。株高89.0em,穗长18.50111,  相似文献   

7.
中嘉早32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嘉兴市农科院合作选育的中熟偏迟早籼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湖南省宁乡县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已连续种植3年,2008年被确定为宁乡县早稻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信息》2006,(3):21-2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05年宣布,已育成南方稻区惟一的早稻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南方稻区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粳型早稻品种,并建成国内最完善的水稻抗旱性鉴定和评价体系及种质资源平台。上海已成为全国水稻节水抗旱研究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天优103系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以天丰A与自选的金恢103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组合,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06061)。2008年参加桂中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引种试验,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  相似文献   

10.
淦鑫203系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江西农业大学共同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早稻新品种,2006年11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国家南方早籼迟熟组续试,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西省2008年超级稻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早稻生产状况、品种演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曙光 《种子》2005,24(3):54-57
通过对温州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早稻生产状况及品种布局变化进行剖析,找出温州市早稻生产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稳定和发展温州市早稻生产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株两优15系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株1S与自选的优质恢复系H98-15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早稻早熟组合,200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07015)。2008年参加桂中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引种试验,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两年来,在桂林市全州、灌阳、临桂、永福和灵川等县的35个乡镇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 960hm2;在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同时,于2011年早造在中北部县的不同生态区域设置4个试点,与熟期相近的早造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示范一致表现,产量较高,生育期适宜,抗病性较  相似文献   

13.
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再生稻种一次收两季,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是福建省水稻增产的特色项目,也是水稻轻简栽培实用技术,头季收割难题成为制约再生稻发展的技术瓶颈。近年部分地方采用常规早稻品种佳辐占、嘉早312等进行头季机收示范取得成功,再生季产量达3 000kg/hm2左右。但早稻—再生稻模式受到生产区域限制,应用面积有限,全省适宜再生稻区域多为中稻-再生稻模式。由于中稻与早稻品种不同,生育期长短和群体结构差异大,应用相同的技术进行机收示范,成功率很低。为突破这一技术,2013年省农业厅设立课题,在我县开展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一年来,课题组认  相似文献   

14.
适时适度晒好田是早稻高产栽培重要技术之一,"增效靠改制,谷好靠晒田"就是这个道理。早稻晒田以在水稻对水分不太敏感时期进行最佳,具体做法要把握好如下5点:1.叶龄早稻的早熟、中熟和迟熟品种分别以主茎叶龄8叶、9叶和10叶时为最佳晒田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2月18-20日,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对各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及国家水稻良种攻关体推荐的优质稻品种进行了初评、复评两轮鉴评,评选出粳稻15个,籼稻15个获奖品种。获奖品种中总分第一的粳稻组品种宁香粳9号及籼稻组品种华浙优261均通过良种攻关推荐,获奖品种推荐单位共28家,其中良种攻关成员单位有15家,由良种攻关推荐的宁香粳9号、辽粳433、益农稻12号等3个粳稻品种和华浙优261、桂香18、T两优131、泰丰优208等4个籼稻品种获得金奖。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世界》2014,(1):51-52
<正>水稻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1品种名称:株两优35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株1S×中早35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5d,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7d。株高89.0cm,穗长18.5cm,有效穗数33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11.9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6.1g。抗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生产试验,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作物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摸索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水稻新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2012年进行了早稻新品种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经过及结果简要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本试验参试品种共有9个,分别是金优458、欣荣08、株两优606、陵两优211、淦鑫203、春光1号、两优9168、优12058和五丰优623。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3.3m。,田块四周设本品种保护行,且保护行不少于5行,各小区间留30em的工作行,以利观察记载。1.3试验地概况  相似文献   

18.
中鉴99-38是湖南省水稻研究选育的早熟优质早籼新品种,2002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全市2002-2005年累计推广种植中鉴99-381.2万多hm^2,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其中2005年种植0.8万hm^2,占早稻面积的27.8%,种植户平增收778.4元/hm^2,实现了种粮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同步,已成为优质早稻重要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9.
杨远柱  廖松贵 《种子》1994,(2):62-63
湘早籼13号(原名怀4077-2)是1988年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先后参加过十一届次区试.均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1993年通过了湖南省审定并命名,被确定为省区试对照品种和全省重点推广品种。1993年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1·选育目标与亲本选择在分析我省早稻生长季节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把选育苗期耐寒,抽穗结实期耐低温阴雨,结实率高,前期株型较紧凑,后期较松散,穗颈下第一节节间长,株间通风透光.成熟落色好的优质、高产、多抗、中熟早籼新品种作为主攻目标,以适应湖南的早稻生态条件,确保优质高产高效。为实…  相似文献   

20.
为加大新品种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快新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充分发挥新品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2008年江西省永修县农业局种子管理局承担了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江西省农业厅种子管理局共同组织的《江西省2008年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试验期间详细观察了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农艺性状,为赣北地区引进推广早稻品种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国家展示示范的新品种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