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阐述了桑园套种油冬菜栽培的意义及桑园套种油冬菜栽培生产的关键技术,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模拟酸雨胁迫对油冬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制定油冬菜酸雨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盆栽油冬菜品种黑油冬分别喷施pH为5.6、4.5、3.5和2.5的模拟酸雨,以喷施清水(pH 7.0)为对照(CK),测定分析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处理的油冬菜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油冬菜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前三者在模拟酸雨pH 4.5时升至最高,MDA含量在模拟酸雨pH 3.5时达最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前二者在模拟酸雨pH 4.5时降至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在模拟酸雨pH 5.6时降至最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降低;在pH 4.5的模拟酸雨胁迫下,油冬菜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急剧变化,分别比CK降低58.37%和50.89%.[结论]pH 4.5可能是酸雨对油冬菜造成隐性伤害的阈值,适度酸雨胁迫可激发油冬菜自身的抗逆系统.酸雨较重的南方地区可在油冬菜定植前选用适量石灰改善土壤酸性,也可采用设施栽培来避免酸雨对其叶片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7,(5)
<正>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境内,一条水渠的一侧,一个个大棚里种了萝卜、大白菜、油冬菜,还有羽衣甘蓝和养心菜等时令蔬菜。另一侧空地里放养着土鸡、土鸭,还有几口水塘。这个"越云农场",是李云中在2008年9月创办的。在一个连栋钢架大棚里,一个个立体栽培装置里种了羽衣甘蓝。"蔬菜柱式立体无土栽培",同盆栽的鲜花一样,把菜种在一种塑料的多层  相似文献   

4.
一、栽培类型和季节 温室或大棚茄子栽培的类型大体可分为春茬栽培、秋冬茬栽培、冬茬栽培和冬春茬栽培等。目前以春茬栽培和冬春茬栽培为多。  相似文献   

5.
开展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稻草包心栽培和当地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稻草包芯栽培在延迟出苗期的情况下,产量均比当地栽培的大幅提高,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稻草包芯栽培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高林旭 《北京农业》2007,(15):16-18
高产、高效、优质和低耗,这是一切生产部门追求的目标。通过对不同的栽培方式,如露地(春、夏播)栽培、风障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再生栽培、扦插栽培及无土栽培等方式的探索研究,比较西瓜的产量、投资成本及经济效益,选择出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比较效益较高,简单易操作的栽培方式进行大面积推广。通过实验观察,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3种方式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草莓的立体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草莓的各种立体栽培模式,包括管道化栽培、立柱式栽培、基质袋栽培等栽培模式,以及营养液在栽培过程中的EC、PH的控制和草莓立体栽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南方,因营养丰富、嫩滑爽口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少数在自然条件下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中国是草菇最大生产国,广东则是我国草菇最重要的产区和鲜品消费省份,也是推动草菇栽培技术创新的地区,在国内最先实现室内周年栽培,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草菇栽培经历了旧法栽培到新法栽培,从室外栽培到室内栽培,从季节性栽培到周年栽培,从稻草栽培到废棉渣、中药渣等原材料栽培,从生料栽培到熟料栽培,从大田栽培到简易菇房、工厂化厂房栽培,从畦式栽培到袋料栽培、层架栽培、工厂化栽培等。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原材料特点,摸索出各具特色的栽培方式。介绍了草菇特点和产量概况,从草菇栽培用种的繁育、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式、菇房结构建造与加温方式、栽培方法等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我国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对我国草菇产业半个多世纪的栽培技术发展、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同时对草菇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栽培表现为产量最高,分蘖速度快,茎蘖数栽培幅度大,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其次为优化栽培,轻简栽培最小,但两段优化栽培生育期较长.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生育期较适中.在不施氮水平下,也有相同的趋势.因此,超级杂交晚稻较优的栽培模式是两段优化栽培和优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从栽培材料、栽培场所、栽培方式、栽培季节、菌种制作、栽培工艺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鸡腿菇栽培技术.以期为鸡腿菇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优质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抗稻瘟病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属5个不同生理小种的11个广谱致病单孢菌株和广谱致病多孢菌株对两优培九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同时在福建省10个稻瘟病鉴定圃进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鉴定结果苗期人工接菌鉴定1998年表现感(S),1999年表现中感(MS),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1998年叶瘟表现抗(R),穗颈瘟表现中抗(MR),1999年叶瘟表现为感(S),穗颈瘟表现为中感(MS),两年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S),生产上推广时要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耐霜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霜冻的抗性。[方法]采用露地自然霜冻法,对宁夏西吉县14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耐霜冻性评价研究,霜冻损伤程度调查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晋薯7号、新大平、内薯7号表现为耐霜冻,其他品种均表现为中耐霜冻和霜冻敏感,未发现强耐霜冻性的品种;历年西吉县、固原市的最低气温日数资料表明,西吉县出现低温日数多于固原市。[结论]西吉县遭受霜冻的次数要远多于固原市,相应西吉县气温对马铃薯品种的耐霜冻性压力更大,生产中对品种耐霜冻性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求和估算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本文分析了30多年来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现状和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化肥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1 269.4万t增长到2014年的5 995.9万t,增长了4.7倍,年均增长率为4.67%。谷类作物化肥用量仍然是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化肥用量从1980年2 712.41万t增加到2014年的3 415.35万t,但其所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的比重却下降明显,从60.02%(1998年)降至49.75%(2014年)。蔬菜和水果的化肥用量增长最为迅速,其中蔬菜化肥用量1998年为604.51万t,2014年增加到1 291.36万t,增加了2.1倍,其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从1998年的13.38%增加至2014年的18.81%;水果化肥用量1998年为531.55万t,至2014年增加到1 223.42万t,增加了2.4倍,其化肥用量占农作物化肥总用量从1998年的11.76%增长到2014年的17.82%。同时,我国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差异较大,从化肥施用总量来看,大体上呈现从东到西的递减趋势,其中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用量较高,从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来看,呈现从东到西递减趋势,同时从南到北也呈现了递减趋势,用量较高区为华南和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保护和发展甘肃省现有森林,改善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甘肃林区1971~2003年气象要素、1988~2003年森林火灾及1990~2001年植被指数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甘肃11个主要林区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林区气象条件与火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甘肃林区气温自东南向西北、由盆地向高山逐渐递减,各林区气温在1971~200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林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各林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有春低秋高和冬低秋高2种类型,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3~10月植物生长期,干旱现象明显,近十几年来干旱状况较严重。气象要素及干旱指数与森林火险密切相关。【结论】在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多、干旱指数高的季节,火灾发生率较低,而在天气寒冷、空气干燥、降水量稀少、干旱指数低的季节,火灾发生率较高。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及干旱指数,可用于甘肃森林火险的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邓庆华  牛二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59-6560
2007年4~11月通过样带和定点观察以及对当地保护站的保护人员调查发现,白琵鹭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乌兰诺尔,成群营巢,营巢在有厚密芦苇、蒲草等植物和附近有灌丛或树木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区,5月底至7月中为繁殖期,每窝产卵通常3~4枚。秋季于9月末至10月南迁。体大(84 cm)的白色琵鹭,长长的嘴灰色而呈琵琶形,头部裸出部位呈黄色。与冬季黑脸琵鹭相比,其体型较大,脸部黑色少,白色羽毛延伸过嘴基,嘴色较浅。喜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在水中缓慢前进,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一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部分夜行性。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 9种杀虫剂对北疆棉蚜的毒力 ,并与 1988年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 ,北疆棉蚜对各类药剂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发展较为缓慢 ,抗性倍数为 0 .3~ 6 .8,处于敏感和低抗水平 ;对溴氰菊酯处于高抗水平 ,抗性倍数达 118.2 ;对氯氰菊酯处于低抗水平 ;对灭多威的抗性发展较快 ,抗性倍数上升至 15 .9。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毒力最高 (L D5 0 =0 .2 7ng·头 - 1 )。  相似文献   

17.
饲粮营养水平对肉鸡痛风症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设计了9种能量或蛋白质水平不同的饲粮,以探索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肉鸡痛风症发生率的影响及机理。结果发现:(1)高蛋白质饲粮容易诱发和加剧肉鸡痛风症。(2)饲粮能量水平增加,对肉鸡痛风症发生率有一定促进作用。(3)肉鸡发生痛风的根本原因在于肾小管变性坏死,尿酸排泄障碍滞留于体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獐子岛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于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2010—2012年夏季的Ecopath模型,分析了3个时期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结构和功能变化,模型由23个功能组构成,基本覆盖了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全过程。结果表明:2010—2012年夏季獐子岛海域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生物营养级升高;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猎物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123升至0.139,捕食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112升至0.165,许氏平鲉的捕食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063升至0.185,大泷六线鱼的捕食重叠度平均值从0.062升至0.132;该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由2010年夏季的11.1%升至2012年夏季的14.4%;3个时期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循环指数(FCI)值均大于0.1,再循环率较高,系统净生产力(NSP)值较高,杂食指数(SOI)从0.136升至0.172,联结指数(CI)从0.203升至0.224,平均能流路径(MPL)从2.555升至3.486。研究表明,獐子岛人工鱼礁区海域生态系统处于尚未稳定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详细了解我国近几年来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表现,本研究通过分析2003~2007年的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病毒病2个流行株系(SMV1和SMV3)抗性鉴定数据,筛选兼抗SMV1号和SMV3号株系的抗原有19份,专抗SMV1号株系的抗原55份,专抗SMV3号株系的抗原20份,并发现辽宁省的新品系对2个株系的抗性表现都是最好的,尤其是表现抗病级别(R)的品系较多;而黑龙江省对2个株系的抗性表现都是最差的,尤其是对3号株系,大部分表现感病。建议黑龙江省今后要重视花叶病毒与抗性育种,可以考虑从辽宁和吉林两省引入抗原,进行品种选育和抗性改良。  相似文献   

20.
 水稻耐低磷特性的研究和利用将成为解决多年来磷肥施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挖掘利用土壤潜在磷的有效途径之一。长期的低磷胁迫压力,使水稻进化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一系列耐性机制来扩大对土壤无效磷的活化吸收,对水稻耐低磷筛选指标、耐低磷基因源地理生态及磷素的体内运筹、耐低磷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等研究,有望推动水稻耐低磷的育种进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