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超  张勇  梁超  马冲  杨丽娜  任宏 《农学学报》2023,13(12):34-38
为明确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敏感性,采用浸卵法、浸叶法、饲喂毒营养液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幼虫、成虫毒力。结果表明,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均不影响卵的发育,但可以明显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四氯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高,LC50值为0.12 mg/L,其次是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分别为溴氰虫酰胺毒力的33.83、5.21、2.24倍;对成虫敏感性最高的是氯虫苯甲酰胺,为6.20 mg/L,其次是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氟苯虫酰胺敏感性最低,为25.96 mg/L。采用3种生测方法测定了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对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敏感性,可以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防治和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4种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对小菜蛾及其天敌半闭弯尾姬蜂的选择毒力。[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毒力,采用试管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浓度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和蛹的室内活性。[结果]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顺序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其LC_(50)值分别为0.248、0.433、2.563、2.997mg·L~(-1);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毒力顺序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其LC_(50)值分别为5.600、51.310、121.256、2 000mg·L~(-1);氟苯虫酰胺的选择毒力指数最高,大于667.3,其次是四氯虫酰胺,选择毒力指数为206.9,这2种杀虫剂对寄生蜂及小菜蛾具有高度正向选择性,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选择毒力指数分别为47.3和12.9,具中度正向选择性。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浓度对半闭弯尾姬蜂蛹的羽化无影响,氟苯虫酰胺对成蜂存活无影响,但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四氯虫酰胺显著降低成蜂的存活率,表明这3种药剂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4种鱼尼丁受体杀虫剂的合理应用及小菜蛾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毒力的温度效应和变化趋势,为不同环境温度下甜菜夜蛾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为有效的提高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利用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在15~35℃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在供试温度范围内,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均呈正温度效应。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对甜菜夜蛾毒力分别增长了6 527.23和3 939.80倍,溴氰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温度系数稍低于前两者,分别为+407.24和+566.98,四氯虫酰胺温度系数最小,仅为+142.05。从各供试药剂温度系数变化趋势来看,除四氯虫酰胺温度系数增长趋势一直较为平缓外,其他4种供试药剂均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出现了明显的温度系数增长。【结论】在15~35℃范围内,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均表现出极明显的正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氟啶虫酰胺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研制的一种吡啶酰胺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新型杀虫剂,作用机理独特,对蚜虫等吮吸害虫有很好的神经作用和快速拒食活性,目前还  相似文献   

5.
进行吡虫啉、呋虫胺、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唑虫酰胺等 5 种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用已登记防治豇豆蓟马的溴氰虫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杀虫剂中,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呋虫胺防效佳,可在豇豆蓟马低龄若虫盛发期豇豆开花时加水均匀喷雾于豇豆植株、花朵及叶片正反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10%稻腾悬浮剂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开发的又一创新型杀虫剂,能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是杀虫剂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式产品。10%稻腾悬浮剂是由氟虫双酰胺和阿维菌素组成的混剂。氟虫双酰胺对多种鳞翅目  相似文献   

7.
内吸性杀虫剂对瓜蚜生物活性及种群实时增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型精准施药方式,筛选防治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高效内吸性药剂,采用茎部用药法,测定了9种内吸性杀虫剂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瓜蚜的校正致死率及试验期间的种群实时增长率。结果表明,20%啶虫脒可溶液剂和10%氟啶虫酰胺散粒剂对瓜蚜的内吸活性最高,分别在施用杀虫剂后10、15 d达到100.0%的校正致死率,且施用杀虫剂后20 d校正致死率均稳定在95%以上。各杀虫剂中,10%氟啶虫酰胺散粒剂速效性最差,但持效性最好;其次为70%吡虫啉散粒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最大校正致死率分别出现在施用杀虫剂后10 d,分别为99.3%和95.0%,且施用杀虫剂后20 d均稳定在90%以上;25%噻虫嗪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散粒剂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所有浓度下的最大致死率均低于90%。中、高浓度处理下,20%啶虫脒可溶液剂和70%吡虫啉散粒剂在试验中期对瓜蚜种群增长有明显的阶段性抑制作用,10%氟啶虫酰胺散粒剂在后期持续抑制瓜蚜种群增长。这说明啶虫脒、吡虫啉和氟啶虫酰胺对黄瓜瓜蚜具有较高的内吸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杀虫药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本次试验选用的被害树种为馒头柳,采用树干输液法,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3种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3种杀虫剂的质量浓度分别设为:氯虫苯甲酰胺2、4、8 g/L,氟虫双酰胺0.6、1.2、2.4 g/L,吡虫啉2.8、5.6、11.2 g/L。结果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7%~54.5%、41.9%~66.0%和59.1%~86.4%。防治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处理组的树干上无新产卵刻痕,吡虫啉处理组的树干上,有新产卵刻痕的株数占总株数的1/7,产卵刻痕密度为0.57个/株;对照组树干中,有新产卵刻痕的株数占总株数的50%~60%,产卵刻痕密度为2.0~2.2个/株。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光肩星天成虫产卵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驱避作用。因此,这3种内吸性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虫口密度的有效控制及降低其对林木的危害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虫剂防治豆角豆野螟的田间药效试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豆角豆野螟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虫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10%溴氰虫酰胺OD等4种新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药剂10%溴氰虫酰胺OD 125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SC3000倍液、10%氟虫双酰胺·阿维1500倍液、20%氟虫·噻虫嗪5000倍液对豆角豆野螟的田间防效均有良好的保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其中10%溴氰虫酰胺OD 125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达到了98.0%,且对美洲斑潜蝇、蓟马和蚜虫也具有较好的兼治效果。上述4种杀虫剂在豆角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1次,能有效防治豆野螟的为害,而且对作物安全,可作为防治豆角豆野螟的轮换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0种杀虫剂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4种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优于其他供试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达到相同防治效果的情况下,氯虫苯甲酰胺的用量是溴氰虫酰胺用量的1倍;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选择及时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杀虫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即墨稻区灰飞虱3龄若虫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致死中时(LT_(50)),研究了不同类型8种常用杀虫剂(呋虫胺、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噻嗪酮、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在农药产商推荐浓度下对山东省稻区灰飞虱的速效性。结果表明:在推荐浓度下,呋虫胺(LT_(50))为22.4 h)的速效性最佳,吡虫啉、溴氰虫酰胺(LT_(50)分别为27.2 h和28.2 h)次之,啶虫脒、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噻嗪酮、吡蚜酮(LT_(50)分别为65.3、68.0、74.9、80.1 h和86.7 h)较差。该结果可为灰飞虱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繁殖力较强,世代重叠严重,加上一些地区生产上用药频繁,导致小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随着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大量应用,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研究小菜蛾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本试验利用敏感品系cDNA作为"驱动子"(Drivers),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品系、抗氟苯虫酰胺品系cDNA作为"检测子"(Testers),通过改进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cDNA r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cDNA RDA),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品系、抗氟苯虫酰胺品系中获得2个与28S rRNA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序列,其中一个序列(DP3-1)与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类TBP蛋白同源性为97%,另外一个序列(DP3-2)与赤拟谷盗的TcasGA2_TC010626蛋白基因同源性为93%;此外,两个抗性品系中各获得一个未知序列。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小菜蛾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Vayego 200 SC(四唑虫酰胺)、10%溴氰虫酰胺OD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和虫口防效均显著优于1%甲维盐WP;药后7 d,每667 m~2用Vayego 200 SC 8~10mL或10%溴氰虫酰胺OD 30 mL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在81.93%~85.10%之间,虫口防效在84.34%~88.6%之间,与每667 m~2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相当;药后14 d,每667m~2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为69.32%,低于Vayego 200 SC和10%溴氰虫酰胺OD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3种双酰胺类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防效在79.35%~88.26%之间,且3种双双酰胺类杀虫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3种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成虫的防治效果,采用带叶枝条喷雾法对天牛成虫进行室内防治试验。3种杀虫剂的稀释倍数分别设为: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 000、30 000、50 000倍,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300、500倍,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 500、3 750、5 000倍。对照组喷施清水。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天牛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长分别为,吡虫啉1.39~2.89 d、氯虫苯甲酰胺1.72~2.97 d、氟虫双酰胺1.72~3.78 d,对照组10.18 d。与对照组相比,3种杀虫剂显著降低了天牛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间,6 d内杀虫剂处理组的成虫死亡率达到100%。处理组成虫取食量减少或不取食,显著低于对照组成虫取食量。综上,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成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联苯菊酯、唑虫酰胺、氟啶虫酰胺、茚虫威、丁醚脲和苦参碱6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 d各处理的防效在54.6%~78.5%,药后7 d各处理的防效均达到78.4%以上,药后14 d的防效仍保持在79.6%以上。唑虫酰胺、茚虫威、丁醚脲3种药剂具有速效性快,持效期长的特点,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和苦参碱具有较好的持效性,但速效性稍差。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茶树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喷雾法测定了9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和5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的室内毒力,并在大豆和辣椒上评价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溴氰虫酰胺、印楝素5种杀虫剂对蠋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虫剂中,氟啶虫胺腈、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及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frugiperda NPV)对蠋蝽的室内毒力最低,对蠋蝽安全;茚虫威和苦参碱的毒力相对较低,其48 h时的LC50分别为85.64mg/L和404.03 mg/L,其次为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噻虫嗪和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最高,其48 h时的LC50分别为0.96 mg/L和1.16 mg/L。安全性测试的5种杀虫剂对蠋蝽均存在安全性风险,其中,吡虫啉的风险最高,24 h后的死亡率均达100%,其次依次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印楝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联苯菊酯和氟啶虫酰胺及其复配剂是农田常用的杀虫剂,七星瓢虫和玉米螟赤眼蜂是测试农药对非靶标节肢动物风险的指示性昆虫。明确联苯菊酯和氟啶虫酰胺及其复配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急性毒性及风险可为二者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膜法测试3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预测杀虫剂在农田内外的暴露量,表征毒性风险。【结果】10%联苯菊酯水乳剂对七星瓢虫和玉米螟赤眼蜂的LR_(50)(有效成分)分别为1.305 g·hm~(-2)和0.237 g·hm~(-2);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七星瓢虫和玉米螟赤眼蜂的LR_(50)均大于其最大推荐有效成分剂量75 g·hm~(-2);20%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悬浮剂对七星瓢虫和玉米螟赤眼蜂的LR_(50)(有效成分)分别为1.168 g·hm~(-2)和2.634 g·hm~(-2)。评估3种杀虫剂在农田内和农田外的风险性,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农田内和农田外的风险均可接受;10%联苯菊酯水乳剂在农田内风险不可接受,农田外风险可接受;20%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悬浮剂农田内风险不可接受,农田外风险可接受。【结论】两种杀虫剂复配有效降低了单剂的毒性,复配剂农田内风险依然不可接受,需要采取风险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选出防治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和三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72 h后对卵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致死中浓度(LC50)为0.142 mg/L,其次是溴氰虫酰胺、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48 h后对三龄幼虫毒力最高的是高效氯氰菊酯,致死中浓度为0.018mg/L,其次为甲维盐、溴氰虫酰胺和灭幼脲;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均有较强的毒力,可用于防治豆荚螟。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水稻二化螟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大环内酯双糖类、多杀菌素类、酰肼类、双酰胺类、缩氨基脲类、有机磷类等6类9种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双酰胺类两种药剂的防效最佳,药后20d,10%溴氰虫酰胺OD 34.5g/hm2和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SC 22.5g/hm2的防虫效果分别为86.96%和85.69%,保苗效果分别为87.04%和84.42%;其次为25%乙基多杀菌素WG和22%氰氟虫腙SC。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大环内酯双糖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酰肼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杀虫剂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等5种杀虫剂防治草莓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20%啶虫脒可溶粉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草莓蚜虫的的防治效果均较好,药后7 d防效达95%以上,可用于草莓蚜虫的防治。其中,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使用时应注意对蜜蜂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