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天竹繁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方面介绍了南天竹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了南天竹的繁育管理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无性繁殖育苗、病虫害防治,以期为南天竹的繁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sis Fang),又名山荔枝、青皮树、石枣子,为山茱萸科四照花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因花序外有2对黄白色花瓣状大型苞片,光彩四照而得名.四照花树形美观圆整呈伞状,叶片光亮,入秋变红,且留存树上达一月有余.秋季红果满树,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四照花配置时,可以常绿树为背景而从植于草坪、路边、林缘、池畔,可春赏亮叶,夏观玉花,秋看红果红叶,是一种极其美丽的庭园观花观叶观果园林绿化佳品.其果实营养丰富可食用,各部分可入药,所以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生态城市建设和林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四照花的园艺和经济价值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3.
南天竹育苗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天竹的生物学特性,具体讨论了其在育苗和种植方面的技术,从而为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被菊是利用我国优良野生种质资源育成的菊花新品种。它抗寒性强,在我国东北地区可露地越冬栽植。地被菊观赏价值高,装饰性强,深受人们的喜爱,因而广泛用来布置花境、花坛。地被菊较耐阴,适合在林下或林缘作自然式的种植,也可种植于草坪中。燕儿窝风景区管理站于2011年播种地被菊并在园林绿化中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5.
6.
观赏林木新品种火焰南天竹的引进与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国引进火焰南天竹进行实地栽培和生物学习性、生长适应性及观赏特性进行观察,研究了常规扦插和组培两种繁殖方法,初步提出火焰南天竹的育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南天竹的种植特性及栽培技术,针对南天竹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栽培南天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促进南天竹资源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大棚或小拱棚等设施内,利用当年生枝条上剪取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进行嫩枝扦插快繁.在控制好温、光、水等外界条件的情况下,生根率可以超过80%.为黄河以北地区南天竹的苗木繁育提供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楂经济利用价值较高,果实具有食用、药用功能,也可作为城市园林观赏树种。本文介绍了山楂种子的隔年埋藏、变温、强碱处理方法,整地播种作业方式,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为山楂的播种育苗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东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及生物学特性 东北细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又名不病草、烟袋锅花等,为马兜铃科植物,全草干燥入药.生药材称细辛,是比较紧缺的中药材之一.其药效部分为挥发油,主要含有甲基丁香酚、优香芹酮,蒎烯、龙脑、异茴香醚酮,左旋细辛素等.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塞头痛、牙痛、痰饮咳喘,风寒湿痹、口舌生疮等症.东北细辛和汉城细辛统称为辽细辛,主产东北的东部山区,适合林冠下栽培.  相似文献   

11.
南天竹药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综述了南天竹资源、成分、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利用该药用资源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86-2488
[目的]系统研究南天竹栽培性状,为该树种的育苗、栽培与园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湖南省13个不同地区的南天竹种群为试样,采用田间试验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栽培型与野生型南天竹的栽培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南天竹各地理种质资源物候特征基本一致;栽培型和野生型生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栽培型的生长速度大于野生型;不管是栽培型或是野生型南天竹的高生长在幼龄期都比较迅速,其新梢的年生长、叶片生长规律都遵循Logistic方程的拟合曲线。[结论]该研究可为南天竹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cultivated characters of Nandina domestica 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cultivating,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Method] Using N.domestica populations from 13 different areas of Hunan Province as tested samples, the cultivated characters of N.domestica in both the cultivated type and wild type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 The phenological features of N.domestica from different areas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basically identical; the growth patterns of cultivated type and wild type were also basically identical, but the cultivated type grew faster than the wild type; both the two types grew quickly at young stage, and either the annual growth of new shoots or the growth pattern of leaves confirmed the fitting curve of the Logistic equatio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basis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N.domestica.  相似文献   

1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于2005年4月在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园试验地进行。试材来源见表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提取南天竹的最佳溶剂和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南天竹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大葱紫斑病菌(Alternaria porri)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天竹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4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南天竹乙酸乙酯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最强,对水稻纹枯病菌、大葱紫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54%、73.71%、83.12%和82.81%,甲醇和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次之,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6.
南天竹表型变异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南地区13个南天竹种源为研究材料,采用常规观测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南天竹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天竹资源丰富,变异类型多;各性状在不同地理种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平均变异达到了29.956%;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次序为叶>树体>花>果.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南天竹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特异、多态性明显的引物,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出4.8条多态带,多态率为85.7%.13个种源ISSR标记聚类为4类,各类都有明显的分布地域.邵东南天竹和宜章南天竹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相应的遗传一致度最大;张家界南天竹与衡山南天竹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相应的遗传一致度最小.南天竹形态标记和ISSR标记聚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仅为0.213.  相似文献   

17.
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栽培于同一生境的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同一生长期叶片中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及SPSSS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EST同工酶酶谱在各种质资源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的特征谱带外,其余的种质资源间存在较明显的频率差异.南天竹EST酶带总共有12条,分为3大酶区,S区带有酶谱5条,FS区带有酶谱3条,F区带有酶谱4条。其中Rf0.02、Rf0.16、Rf0.71、Rf0.75这4条酶带为13个种质所共有的固有酶。EST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8.
大叶黄杨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在园林绿化和美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大叶黄杨白粉病严重危害了其观赏效果。该文介绍了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为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