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全哺乳和限制哺乳对牦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国庆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0):126-127
试验根据月龄相近的原则选择100头牦牛犊牛,研究全哺乳对牦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阶段试验组犊牛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在牦牛产区,对犊牛进行全期哺乳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代乳粉替代全乳饲喂对牦牛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日龄相近且健康的牦牛犊,按照抓阄的方法确定试验组(代乳粉)和对照组(全哺乳),每组30头。研究结果表明,海北高原牦牛犊可以提前到30日龄断奶,断奶后用代乳粉替代自然哺乳是可行的。代乳粉能够充分满足犊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提高犊牛日增重,加快犊牛生长发育,缩短母牛的繁殖间隔。  相似文献   

3.
高原犊牛全哺乳培育效果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荣清  付祥超 《四川草原》2004,(11):28-30,32
本试验研究表明,高原犊牛施行全哺乳培育效果好。牦犊牛全哺乳培育平均日增重比半哺乳培育高140 g; 同在全哺乳的情况下,杂犊牛和西黄犊牛平均日增重比牦牛高80 g和230 g。因此,可研究营养丰富、高效、价格适宜的 代乳品、代乳料类用于生产挤奶母牛的犊牛施行哺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表明,高原犊牛施行全哺乳培育效果好.牦犊牛全哺乳培育平均日增重比半哺乳培育高140 g;同在全哺乳的情况下,杂犊牛和西黄犊牛平均日增重比牦牛高80 g和230 g.因此,可研究营养丰富、高效、价格适宜的代乳品、代乳料类用于生产挤奶母牛的犊牛施行哺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甘南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研究放牧条件下甘南牦牛的饲养管理模式,[方法]本课题通过引进大通牦牛,加强种公牛、母牦牛的饲养管理,对杂种犊牛进行全哺乳暖棚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甘南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都显著升高,流产率和犊牛死亡率下降明显.所产犊牛的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经全哺乳培育和暖棚育肥的犊牛,初生重和体尺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到6月龄断奶和12月龄体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甘南牦牛杂交改良的综合饲养管理模式,从而指导甘南牦牛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组织成年母牦牛200头,试验群母牛100头,对照群母牛100头,分群放牧管理,犊牛全哺乳。试验群母牛所产犊牛4月龄断奶,对照群母牛所产4月龄不断奶。断奶20 d后试验群和对照群同样投放种公牛各10头,自由交配。结果试验群和对照群成活率分别为71%、50%,试验群比对照群成活率提高21%。说明牦牛犊早期(4月龄)断奶,完善饲养管理,能提高牦牛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我场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合作进行“牦牛复壮综合技术的研究”采取系列培育技术,取得以下成绩:5~6月牦犊牛半哺乳活重80kg以上,全哺乳110kg左右;冷季暖棚“三化秸秆”补饲89~90天增重7kg以上;12月龄不断奶,当年本交受孕,来年产犊;繁活率由40%提高到60%,效益显著。研究项目结束后,我场将购进优良杂种黄牛,与牦牛本交繁殖一代犏牛,解决人犊争奶,扩大牦犊牛全哺乳数量;采取正回杂交、互交育成新的牦牛品种群;推行屠宰5~6月龄乳犊,屠宰18月、30月龄青壮牛措施,加速牛群周转,使生产母牦牛超过60%;改进调制秸秆技术,使牦犊牛冷季暖棚补饲增重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是对当年怀孕母牦牛开展冷季补饲,犊牛3月龄隔离断乳。试验结果是试验组的母牦牛发情率为86.67%,受胎率为76.92%,繁殖成活率为6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犊牛3月龄隔离断奶,饲喂犊牛专用饲料,其6月龄、12月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全哺乳犊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一套适合高纬度地区推广应用的牦牛高效养殖集成技术,增加当地牧民养殖牦牛的经济收入,试验开展了牦牛暖棚饲养试验、牦牛犊牛全哺乳及补饲育肥试验、母牦牛妊娠后期及哺乳期补饲试验、18月龄犊牛及成年牦牛全舍饲育肥试验。结果表明:暖棚饲养条件下,经计算母牦牛的试验末体重、日增重、总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3.40 kg(P0.01)、283.00 g(P0.01)、34.00 kg(P0.01),并盈利862.40元/头。试验组全哺乳犊牛的断奶体重和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28.47 kg(P0.01)、189.00 g(P0.01),并实现相对盈利1 084.32元/头。补饲育肥条件下,经计算犊牛的出栏重和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39.91 kg(P0.01)、226.00 g(P0.01),并实现相对盈利1 989.96元/头。妊娠后期补饲条件下,经计算母牦牛的试验末体重、总增重、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47.70 kg(P0.01)、13.50 kg(P0.01)、225.00 g(P0.01),母牦牛产犊的成活数高于对照组,且其所产犊牛的初生重比对照组高3.50 kg(P0.01);哺乳期补饲条件下的母牦牛,其犊牛的4月龄体重比对照组高21.80 kg(P0.01)。18月龄犊牛及成年牦牛在全舍饲育肥条件下,试验组试验末体重、总增重、日增重、宰前空腹重、胴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屠宰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经计算分别比自然放牧条件下相对盈利1 072.32元/头、966.48元/头。  相似文献   

11.
对47头周岁含野血牦犊牛和21头当地同龄牦犊牛进行了体尺测定,结果:一岁含野血牦犊牛平均体高90.20cm,平均体长96.90cm,平均胸围117cm,平均管围12.70cm,平均活重93.40kg;一岁当地牦犊牛平均体高86.70cm,平均体长93.30cm,平均胸围115.90cm,平均管围13.00cm,平均活重88.20kg。表明一岁含野血牦犊牛的生长性能优于本地同龄牦犊牛。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果洛地区初生和1岁牦犊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果洛地区1岁和当年生犊牛各7头,跟踪测定体重1年,结果:当年生犊牛体重呈平稳上升趋势,一年内增重44.61kg,1岁犊牛夏秋季生长较快,春季补偿生长迅速,科季体重有所下降,一年内增重42.06kg。  相似文献   

14.
犊牛成活率是牦牛生产的关键,本文从提高妊娠母牦牛的营养水平、牦牛产后护理、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工作角度介绍了提高牦牛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牦牛高效繁殖技术生产安犏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隔离断乳+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隔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实施犏牛生产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67.50%、61.67%、56.67%和95.59%,分别提高38.33、35.83、35.83和11.5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8.00%、83.00%、78.00%和96.16%,分别提高23.95%、25.76%、34.49%和7.25%,差异显著(P<0.05)。采用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显著提高当年产犊牦牛和隔年产犊牦牛的发情受胎效果,杂交后代犏犊牛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索在育肥条件下高寒牧区牦牛犊的生长发育情况,促使牦牛犊商品化,实施牦牛高效饲养技术与适时出栏技术相结合,改变本地区传统饲养模式,促进牦牛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为今后普及牦牛犊舍饲育肥,提供可靠数据和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方法]于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贵南县开展了断乳牦牛犊舍饲育肥及生长发育效果观测试验。[结果]显示育肥牦牛犊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达到了86.19cm、94.07cm、113.50cm、12.10cm、91.63k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断乳牦牛犊进行舍饲育肥是牧区加快牦牛出栏、调整牛群结构、增加牧民收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作者阐述了高原犊牦牛培育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近年关于牦牛围产期、初乳饲喂、放牧饲养、早期出栏、早期断奶与代乳料、益生素使用等方面研究文献的总结,结合高原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建立高原犊牦牛培育系统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