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化冰  陈廷弟 《农技服务》2013,(12):1281-1282
总结了黎平县白背飞虱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白背飞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白背飞虱爆发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淮稻区白背飞虱呈迁入代至主害代的爆发型相,发生程度为基数决定型。根据白背飞虱历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灯下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证明江淮稻区主害代(2代)发生程度与迁入峰后7月15日白背飞虱总虫量显著相关(R2=0.7107),并分别建立白背飞虱预警指标。以为害损失5%以下为标准,主害代高峰期虫量为15头/穴,比原防治指标稍宽。由此提出病虫兼治的防治对策和技术规范,比原传统方法少用药1次。  相似文献   

3.
对江城一季中稻区白背飞虱的越冬虫源、秋田期、田间发生及大面积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初步摸清白背飞虱田间发生的代数、主害代种类、发生高峰及消涨规律 ,提出预测预报的依据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胥瑞  何娟 《农技服务》2007,24(2):42-43
阐述了白背飞虱的危害、爆发原因、发生规律及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5.
系统调查了桑象虫危害,分析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宁乡县白背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2008~2010年宁乡县回龙铺镇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008至2010年白背飞虱灾情有逐年增强趋势;早稻田间白背飞虱若虫、成虫数量呈“翘尾型”,晚稻向背飞虱田间若虫数量呈“昂首型”,成虫呈现“首尾双峰型”;全年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高峰主要集中在早稻灌浆期-乳熟期和晚稻拔节期-孕穗期以及蜡熟期.  相似文献   

7.
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富宁县历年水稻白背飞虱的测报资料,探讨了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富宁县的发生规律。通过分析影响白背飞虱发生的主要因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综合防治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稻瘿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别名稻瘿蝇。原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我国南部省份,随着气候的变迁及种植制度的改变,自1999年在本地区出现并为害水稻,发生数量及为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杂交水稻制种所用不育系由于生育期较短,播种育苗及移栽期偏迟,苗龄偏小,秧苗柔嫩,受害程度较常规水稻田严重,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影响较大。为此,了解该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控该虫的为害,对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油菜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对繁昌县近20年的灯下和田间白背飞虱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其发生特点,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为当地白背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小麦吸浆虫在寿县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虫情监测,保护天敌,合理栽培,选种抗虫品种,成虫期防治等,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蚕豆赤斑病在蚕豆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侵害叶部,影响叶片生长。通过对蚕豆赤斑病的宏观调查,总结了其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红蜘蛛是对小麦等农作物危害比较大的一类害虫。本文结合阳谷县当地小麦生产实际,对小麦红蜘蛛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常见病害,是世界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论述,指出利用抗病品种、改善耕作栽培环境、化学防治等措施,可以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向日葵列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阐述了向日葵列当的发展危害症状与生物学特性,并在分析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治向日葵列当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祥云县水稻稻飞虱2009年重发生,2010年偏重发生,2011再度中等发生,具有偶发性、暴发性强、来势猛、隐蔽为害性强的特点。稻飞虱迁入高峰时期为6月中旬至8月初,主要为害时间大约在7~8月,祥云县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稻飞虱的为害,减少了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豫南山区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群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59-160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暖湿"型病害,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侵害稻叶、茎秆、稻穗部位。豫南地区地处北亚热带边缘,大别山脉北麓,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是河南水稻稻瘟病的高感区。针对豫南地区稻瘟病高发的趋势,剖析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基本的防治措施,供生产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湖县位于里下河地区腹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季风影响,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对建湖水稻安全生产影响大。白背飞虱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是造成建湖地区白背飞虱大发生的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利于白背飞虱的存活和繁殖,只有增加白背飞虱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准确把握防治最适时间,及早宣传发动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白背飞虱的危害,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玉米种植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玉米螟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广大的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棉花面积的逐年扩大,棉铃虫在我县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县棉花生产的重大致灾害虫。 一、棉铃虫在库车县的发生规律 棉铃虫在库车县一年发生四代,其中第四代为不完整代,以幼虫为害大田作物,以蛹在地表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