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施药失当已使棉田的自然天敌数量大减。为了综合治理棉田害虫,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特提出保护棉田自然天敌九法。 1、种植诱集带 在棉田内每隔10行棉花种1行玉米,可使飘虫、草蛉、蜘蛛等天敌数量增加47%左右,或每隔8~10行棉花种1行甘兰型油菜(生长快,枝叶繁茂,菜蚜发生早),可招引天敌定居繁殖。据调查油菜百米单行天敌存量一般为1000头以上,能有效地控制棉蚜虫及二代棉铃虫为害。 2、设施诱集、诱杀 设置高压汞灯、双波灯和频振灯诱杀害虫成虫或利用杨树枝把、蜜源植物、性诱剂诱集虫蛾。这不仅能减少棉虫的落卵量,还可使…  相似文献   

2.
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灯光诱杀棉铃虫效果优于性诱剂、杨树枝把等;用灯光诱蛾,每年可减少药剂防治2次。最佳设灯半径为80~130m。  相似文献   

3.
为防治棉铃虫,近几年我国北方一些棉区,采用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2年河北省冀县试验,经大面积安灯诱杀后,棉田一代田间落卵量比对照未灯诱田降低51.7%。1993年肥乡县于5月3日有1400盏高压汞灯开始诱杀麦田第一代棉铃虫。广平县在1992年200盏高压汞灯诱蛾的基础上,1993年全县已发展到1200盏。  相似文献   

4.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初报马寿华,武晓高,王贺军(河北省邢台市植保站054000)(河北省植保总站050021)应用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有诱蛾数量多,控制面积大的优点。邢台市1993年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单灯日诱蛾量最高达43.5公斤(每公斤...  相似文献   

5.
三种诱蛾工具诱集棉铃虫效果比较湖北省枝江市植保站赵瑗玲项海兰施昌年棉铃虫是我市棉花生产上的大敌,为了寻求有效、经济、安全的防治方法,测报手段,今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部署下,比较高压汞灯、杨树枝把、性引诱剂等3种诱蛾工具诱集棉铃虫成蛾、控制田间产卵、减轻...  相似文献   

6.
灯光诱蛾是保护环境,综合治理棉铃虫的有效措施,着重研究了最佳设灯半径,灯光诱杀与其它诱杀技术效果比较。棉铃虫夜间活动规律,灯杀的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灯杀效果优于性诱剂、枝把诱蛾等技术;每667m~2施用农药次数可减少2次,降低防治成本11.4~15.4元/667~(m2);最佳设灯半径为80~130M。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莒南县花生田利用生物食诱剂和性诱剂对常见夜蛾科害虫成虫进行虫情监测,并对食诱剂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效果进行研究。食诱剂和性诱剂监测结果表明,花生田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地老虎、小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成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出现在7月12日;性诱剂仅能诱捕到雄性成虫,食诱剂可同时诱捕到雌性和雄性成虫,其诱捕到的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地老虎雌雄比分别为1∶0.68、1∶5、1∶3和1∶1.4。食诱剂撒施、化学防治、食诱剂诱捕盒技术与化学防治组合处理后第10天花生叶片受害率分别为9.51%、6.73%、6.24%,百株虫量较对照降低68.68%、76.39%、85.87%,食诱剂诱捕盒技术与化学防治组合应用防控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作用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枝把是棉铃虫预测预报和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使用效果在棉铃虫的3、4代发生期更优于性诱剂.概述了诱集棉铃虫的杨树枝把的作用、效果,分析了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的性别、代次差异、作用机理、诱集时闻的特异性,以及杨树枝叶挥发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室内分析与田间诱集测试进展,并分析了杨树枝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2013—2014年在昌吉州开展了理化诱控集成技术综合防控棉田棉铃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理化诱控技术集成应用防控棉铃虫,田间百株卵量平均降低58.9%,百株幼虫量平均降低55.3%,平均防效为66.3%。与不防治田块相比,籽棉平均增产23.9 kg/667m2,净收益增加120.1元/667m2。  相似文献   

10.
第4代棉铃虫不同方法诱蛾量与田间卵量消长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前3d诱蛾量与田间当天卵量相关性强、与后3d卵量相关性差。相关系数1996年分别为0.8930、0.5618,1997年分别为0.9471、0.3018。杨树枝把前3d诱蛾量与田间当天卵量的相关性比与后3d卵量的相关性差。相关系数1996年为0.7213、0.9822,1997年为0.6939、0.9277。性诱剂蛾高峰期和高峰日与  相似文献   

11.
胚轴切断法诱导棉花抗棉铃虫及其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导抗虫棉株对棉铃虫营养代谢功能的影响表明,胚轴切断法结合假单胞杆菌(D-2251)诱导处理的棉株可使棉铃虫相对生长率(RGR)、相对取食量(RCR)和近似消化率(AD)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2.95%、26.12%和27.23%,仅用胚轴切断法处理的棉株可使GRG、RCR和AD分别降低17.25%、21.44%和4.09%。对诱导处理棉株体内植物多元酚和抗虫萜烯类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胚轴切断法后,  相似文献   

12.
部分GK系列Bt棉对棉铃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997~1998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和1998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分别研究了转CryIA Bt抗虫基因棉花GK-2、GK-5和GK-12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GK-2和GK-12在整个生育对棉铃虫皆保持极高的抗性,在对照普通棉花品种棉铃虫高峰期百株幼虫2代44~138头,3代113~138头和4代144头密度下,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8.71%~95.45%、92.75%~97.65%和  相似文献   

13.
棉花受棉铃虫为害后的补偿效应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四因子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结果,建立了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成铃及单株产量为目标函数,考虑种植密度、果枝数、模拟被害蕾(7月上旬)和被害幼铃(8月上旬)四决策变量的数学模型。模型行为反应表明:低密度(小于2千株/亩)或高果枝数(大于16个/株)条件下棉花补偿能力衰退;被害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增产作用;被害幼铃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但相对来说,密度和果枝数是影响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模拟计算表明:允许蕾被害584—656个/百株和幼铃被害187—225个/百株,并配以密度4360—4520株/亩和果枝数14.4—15.06个/株的措施,可获取亩产皮棉95公斤以上。最后给出了不同农艺措施下棉花的损害函数。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在河南省郑州市进行二代棉铃虫和叶螨对棉花的复合为害和动态防治指标田间开放式小区试验。按“206”回归最优设计布置处理,以肩然感虫结合人工接虫形成棉铃虫量和螨害指数梯度组合,用协方差分析排除黄萎病干扰,以订正后的皮棉损失率为试验结果。主成分分析证明棉铃虫和叶螨的一次及二次型数值,尤其是二者的交互作用与皮棉损失率都呈显著正相关,得出二者复合为害二次曲线方程为: y=-0.13903 0.16901x_1-2.535×10~(-4)x_1~2 1.0502x_2-0.01185x_2~2 3.614×10~(-4)x_1x_2±0.63 由此推导出3%允许皮棉损失率的棉铃虫单独为害防治指标为29.5头3龄幼虫/百株,叶螨单独为害防治指标为3.11%螨害指数,以及一系列动态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寄主间“源—库”关系及棉田防治压力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江苏淮南、淮北棉区棉铃虫寄主种类调查、适合性程度测定与不同代次棉铃虫寄主演替规律研究,明确了棉铃虫在棉区内众多寄主间“源-库”转换关系主要受寄主本身适合性程度与面积比例的影响。而棉铃虫在适宜与较适宜栽培寄主上的消长动态基本代表了整个棉区棉铃虫寄主间“源-库”转换关系。为量化寄主间“源-库”关系与优化棉铃虫防治决策,建立了寄主适合性综合指数、区域性综合容量指数与棉田棉铃虫防治压力值分析方法与估测  相似文献   

16.
转抗虫基因烟草植株对棉铃虫幼虫抗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等对转CpTI基因烟草植株进行了抗棉铃虫能力的评估。用死亡率、蜕皮指数、平均体重、生物总量和植株受害程度等5个指标,综合判断转基因植株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检测的10株转基因植株中对棉铃虫表现为高抗、中抗的各占4株,低抗的占2株。高抗植株测试虫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中抗植株测试虫校正死亡率达75%以上,差异显著,在高抗植株上生长的测试虫蜕皮指数低于标准的30%,总虫重仅为对照的1%,中抗植株上生长的测试虫蜕皮指数是标准的30%~40%,总虫重为对照的3%~7%。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抗植株对棉铃虫的抗性明显。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寄主植物种类及其适合性程度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江苏淮南、淮北棉区棉铃虫寄主植物种类凋查,已查明60种栽培植物、34种野生植物为棉铃虫寄主,它们分属24个科,其中以禾本科、豆科、菊科、葫芦科、十字花科、锦葵科、百合科、旋花科、藜科种类居多。运用选择系数法和适合性指数法定量测定了30种常见寄主植物对棉铃虫的适合性程度,建立了选择强度与适合性程度估测模型,据此将棉铃虫众多寄主划分为适宜寄主、较适宜寄主与次要寄主三大类。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结合寄主植物种植面积情况,明确了各代次棉铃虫主要栽培寄主种类,以优化棉铃虫测报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治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者在河北省定州市600hm~2棉田设立了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采取以降低农药的选择压和利用敏感个体的稀释作用为出发点的一系列措施,实施了抗性治理。为评价治理效果,1991~1995年连续监测了河北省3个地区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在非治理区,固安县种群的抗性指数(RR)由1991年的9.8~15.5倍,上升到1995年的26.1~85.3倍;故城县种群由31.1~57.7倍,上升到90.7~155.4倍;而抗性治理区定州市种群的抗性发展却较缓慢,稳定保持在18.0~25.0倍之间的中抗水平,证明抗性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与非抗性治理区比较,定州棉田棉铃虫的虫口数下降4~8倍、防治费用降低23.7%~50%、纯收入增加约40%,说明抗性综合治理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拟粗壮螺旋线虫对棉花的致病力及其与棉枯萎病的复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测定结果:拟粗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ius)接种量在每100cm3土壤100~1000条的条件下,接种30天后棉苗生长量比无线虫对照苗显著降低(P<0.05)。抗枯萎品种86-1在单接枯萎菌无线虫处理中不发生枯萎病,在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接种量为每克土7.5×105孢子和线虫(每100cm3±500~1000条)组合处理中发病,棉苗枯萎病情指数与线虫接种量之间呈正相关(γ=0.9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线虫和枯萎病复合症用薰蒸剂棉隆每m28~14g处理土壤比用非薰蒸性杀线虫剂克百威(呋哺丹),丙线磷(益收宝)和克线磷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花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我国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棉(Bt棉)品系CK595-1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对棉铃虫1~5龄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和体重抑制率有明显的器官和幼虫龄期间差异,其活性顺序为叶>蕾>铃>花,其作用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棉铃虫1~4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叶片和棉蕾不能正常化蛹,5龄幼虫可部分化蛹及羽化;1~4龄幼虫取食Bt棉的花及2~5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铃后均可部分化蛹及羽化,化蛹率随龄期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