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设备的防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电子设备的使用日益增多 ,特别是由于通信设备的增多 ,暴露在室外的通信线路越来越长 ,遭受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多 ,再加上现代通信设备中采用集成电路的电压越来越低 ,印制电路板的线间距离越来越小 ,使得设备抗雷击的能力越来越弱。虽然配电系统采用架空避雷线和避雷器等防雷措施 ,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雷击引起的暂态过电压 ,仍会有一部分幅值较低的过电压对低压系统的通信设备造成危害。因此 ,通信设备常常出现被雷电击坏的现象。1 雷击通信设备的途径雷击通信设备的途径一般有两条 :一是雷电冲击波通过户外传输信息…  相似文献   

2.
1 雷击原因分析(1 ) 雷电侵入途径 :雷电侵入通信设备的途径一般有三条 :一是雷电经发射塔天线屏蔽层串入通信设备。二是因雷击线路或线路附近而产生的直击雷或感应雷过电压 ,形成的雷电冲击波 ,沿户外传输信息的线路(如通信光缆、市话电缆、电话线等 )和电力进线侵入通信设备。三是雷击大地或接地体 ,引起地电位上升 ,对通讯设备产生反击 ,损害通讯设备对地绝缘。(2 ) 雷电的危害 :雷电侵入波由于闪电脉冲放电峰值电流大 ,电场强 ,电流随时间变化率大 ,且放电过程所形成的频谱范围宽 (1 Hz~ 1 0 0 MHz) ,因此 ,对架空通信光缆、市话…  相似文献   

3.
1雷电对10kV系统的危害10kV线路纵横延伸,地处旷野,雷雨季易遭雷击。由于10kV系统内的设备绝缘水平和耐雷水平低,因此,因雷击线路造成10kV系统单相接地,线路断路器跳闸事故,在农网事故中占有很大百分比。雷击线路时,雷电压能使绝缘子击碎,雷电流...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广泛应用,农村电子信息设备(例如电视机、计算机等)遭雷击损坏的事故与日俱增。这是因为电子信息设备耐雷电瞬态过电压的水平远低于一般电气设备的缘故。 电子信息设备的防雷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它与当地雷电强度、设备的耐雷水平、建筑物有无避雷针(网)以及低压和高压网络接地系统类型等有关。如果建筑物装有避雷针(网),雷击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对设备的危害尤大,除安装电涌防护器(避雷针)外,还需要妥善实施电气屏蔽等电位联结和正确进行接地  相似文献   

5.
佟琦 《农村电气化》2014,(10):24-24
<正>变电站二次通信系统在夏季雷雨季节,有感应雷和直击雷的情况下会殃及到二次通信部分,若通信回路未加信号防雷器会造成保护装置、通信管理机或后台机的通信部分被击穿,如果在通信的末端加上RS485信号防雷器或RS232信号防雷器能有效避免大部分设备受到雷电的影响。1案例现象开发区变电站是一座35 kV箱式变电站,10 kV箱体内保护装置通过RS485通信线接入35 kV箱体内保护装  相似文献   

6.
针对雷电活动频繁而常遭雷击的问题,望亭枢纽对雷电防护系统和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详细介绍了雷电的概念和遭受雷击时的破坏方式。从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的原理出发,改造后的望亭枢纽雷电防护工程对整个枢纽的电源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视频系统采取了全方位防护,层层设防,加强了各个系统的雷电防护能力,保证了枢纽设备的安全运行。望亭枢纽雷电防护工程的经验可供类似水利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松青 《农村电工》2010,18(7):21-21
长期以来,供电设备防雷都是以防止雷电浪涌沿输电线路感应引起问题为主.但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动化系统的电子化、集成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对浪涌较为敏感的线路雷电承受能力进一步下降.当雷电击中变电站时,这些设备很容易被击毁.  相似文献   

8.
目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已经普遍应用在10kV电力系统中,它是一种保护性能优越、质量轻、耐污秽、阀片性能稳定的避雷设备,不仅可作雷电过电压保护用,也可对操作过电压进行保护,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设备不受内部过电压、外部过电压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电源系统回路和信号控制回路,是雷电电磁脉冲引起雷电过电压侵害自动化设备的主要途径,针对这两个途径进行防雷措施的分析,提出在电源系统回路加装"多级避雷保护"模式的后三级,信号控制回路的端子向内进入板件环节安装信号避雷器的方法,提升35kV农村变电站自动化设备雷电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随之,弱电设备也频繁地被应用到建筑之中.虽然建筑物都设有避雷针可以避免建筑物遭到雷电直击,但是由于一些弱电设备等造成的感应电压有可能会造成设备受到雷电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并研究现下弱电设备防雷抗干扰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一次设备的防雷设施有避雷针、避雷线、进线避雷器、母线避雷器、主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等,较为完善,但它的二次系统却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吴川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的东北部,是一个雷电多发的区域,特别是春夏季节,雨水较多,雷电异常活跃,给电力设备带来很大的危害.吴川供电局的110 kV樟铺站一次设备防雷系统经过多次防雷改造后,雷害不再发生,效果明显,但雷电对二次系统的危害仍然存在,2008和2009年多次发生雷击二次系统事件.  相似文献   

12.
刘晨  刘红军  罗勇 《农村电工》2012,20(6):31-31
防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还不能仅靠几种先进的防雷设备设施就能完全有效地消除直击雷和感应雷对设备造成的危害。必须针对雷电灾害入侵的途径、性质、特点,对各类可能产生雷击灾害的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对防雷设备设施进行正确的安装与使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将雷电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常用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避雷网等。它们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使雷电流不能任意地选择行进通道,而是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防雷系统规定的通道,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  相似文献   

13.
雷电 ,是来自自然界中的强电 ,对通信线路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架空明线线路暴露在大自然中 ,雨季来临时常把线路放电器击穿 ,频繁地造成话路中断 ,严重情况下可以进入电缆 ,烧毁局内设备。雷电对通信电缆同样有严重危害 ,电缆虽埋于地下 ,但落地雷同样可以直击电缆。电缆在大地导电率变化大的地段易遭雷击 ,经过郊外大树或经过 10 k V线路附近也易遭雷击。所以防雷是保护通信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1) 通信明线线路对雷电的防护主要是采取“避”、“挡”、“放”的方法。“避”就是用终端架空地线避雷 ,“挡”就是用分级保护挡雷 ,“放…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气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现阶段使用的气象设备很大程度上属于电子仪器,例如各种通信设备、自动化观测设备等,尤其是各种信息处理方面,使用的电子设备更多。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集成程度和灵敏度,要保证其正常运行就必须加以保护。雷电是现阶段对气象信息系统影响最大的一种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文章就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汽车总线技术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汽车电器设备和各种自动控制设备在现代汽车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点对点连线通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汽车CAN总线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汽车电控系统信息通信方式,在信息传递、资源共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可有效减少线束的长度和节点数量,介绍了CAN总线故障及检测和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一次设备的防雷设施有避雷针、避雷线、进线避雷器、母线避雷器、主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等,较为完善,但它的二次系统却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吴川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的东北部,是一个雷电多发的区域,特别是春夏季节,雨水较多,雷电异常活跃,给电力设备带来很大的危害。吴川供电局的110kV樟铺站一次设备防雷系统经过多次防雷改造后,雷害不再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避雷器是变电站保护电气设备免遭雷电冲击波袭击的设备。当沿线路传入变电站的雷电冲击波超过避雷器保护水平时,避雷器首先放电,并将雷电流经过良导体安全的引入大地,利用接地装置使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以下,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8.
1防留保护要求雷电过电压是雷电直接对设备或对设备附近物体放电而引起的过电压,也称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又有下面几种形式,一种是雷电直接对电气设备或建筑物放电,强大的雷电流将通过这些物体入地,从而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叫做直击雷过电压或直击雷。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计算机网络 ,通信手段也越来越好 ,同时 ,由于雷击而导致计算机与通信系统损坏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将对现有的避雷器件作比较分析 ,设计实用、有效的避雷系统 ,并提出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防雷要点。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作为汽车及其它动力机械的心脏部件 ,其技术水平和强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从柴油机结构设计、制造工艺方面不断加以改进外 ,其性能指标及可靠性测试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分散式控制系统由现场设备、接口与计算机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组成 ,由于系统可靠性差和控制管理落后等原因 ,已不适应柴油机技术发展的需要。而现场总线 (Fieldbus)系统打破了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把单个分散的测量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 ,以现场总线为纽带 ,将其连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完成自控任务的控制系统与网络系统 ,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