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测定不同栽培菌株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为人工蛹虫草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个栽培菌株人工蛹虫草样品中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结果:所测定的不同栽培菌株人工蛹虫草的腺苷含量为0.1%-0.17%,虫草素含量为0.06%-0.39%,表明蛹虫草不同栽培菌株的虫草素含量变化较大,腺苷含量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对蛹虫草新菌株3号多糖进行提取纯化,通过体外氧化反应体系评价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及精多糖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不同浓度时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蛹虫草粗多糖总还原力为0.182,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4.4%,且随多糖浓度上升,羟自由基清除率增大。蛹虫草新菌株3号精多糖总还原力为0.136,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5.3%。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均优于蛹虫草新菌株3号精多糖。由此推断蛹虫草新菌株3号中多糖种类繁杂,并非单一多糖,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功能的多糖,且多糖之间的抗氧化功能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12个蛹虫草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农艺性状,分析其酯酶同工酶,研究蛹虫草菌株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形态有一定差异,匍匐状菌丝更有利于现蕾;农艺性状不同的菌株间其酯酶同工酶酶带也不同,子实体农艺性状差异大的菌株其亲缘关系较远.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为蛹虫草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来自于云南和辽宁8个不同居群的蛹虫草进行菌种分离,共获得72株蛹草拟青霉菌株,对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菌丝体的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野生蛹虫草及冬虫夏草的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为对比,比较其差异性。分析和统计表明:云南蛹虫草居群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平均含量,普遍高于我国东北蛹虫草居群菌丝体的;云南嵩明居群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平均含量最高,与其他居群菌丝体相比差异显著,其中云南嵩明居群cmilSM5号菌株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在所有菌株菌丝体中最高,与其他菌株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21,(5)
简要介绍蛹虫草的富硒机理、优良蛹虫草菌株特征、栽培技术,以期为富硒蛹虫草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引进西藏的6株蛹虫草为试材,对比研究了其菌丝生长速率、出草产出及长势,筛选优良的蛹虫草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对蛹虫草大米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最优水平组合。结果表明:蛹虫草"TAAAS1"的菌丝生长速率虽不是最快的,但出草整齐均匀,出草产出高于其它菌株,表明"TAAAS1"菌株是适宜在高寒地区栽培生产的好品种;蛹虫草大米培养基的最优水平组合为蛹粉4g/L,葡萄糖20g/L,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1.5g/L。  相似文献   

7.
高产虫草菌素蛹虫草菌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蛹虫草是重要的药食用真菌。通过对蛹虫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到1株优良的菌株CMM-81。经固体发酵,虫草菌素和腺苷含量分别为0.437%和0.036%,是出发菌株的2倍。菌株CMM-81经连续15代传代培养,虫草菌素和腺苷的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2个蛹虫草菌株2014072503-1和2014072301-1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蛹虫草40d液体发酵过程中其发酵液中的虫草素产量,研究了蛹虫草发酵时间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虫草素开始产生、产量迅速升高、产量最高的3个关键时间点,为下一步对以上时间节点的菌丝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进而挖掘与虫草素产量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个蛹虫草菌株发酵过程中产虫草素的起始时间点为发酵后3d,迅速升高的时间点是12d,虫草素产量最高的时间点2014072503-1号菌株为发酵后37d,而2014072301-1号菌株为发酵后34d。2014072301-1号菌株发酵产生的虫草素含量高(382.43μg·mL~(-1)),时间短(34d),更适于作为生产虫草素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将采自长春净月潭的野生蛹虫草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蛹虫草菌株进行驯化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配方1上菌丝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蛹虫草菌株W5继代培养(8d转接1代)1~5代菌株(W5-1~W5-5)为研究对象,观察蛹虫草继代培养过程中菌落形态、细胞超微结构和活性氧含量的变化,以期揭示继代培养过程中蛹虫草菌株退化的早期外部识别标志.结果表明:蛹虫草W5菌株退化是个渐变的过程,继代培养至3代菌落形态、菌丝和孢子形态开始出现变化,节律环和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用薄层层析法和高碘酸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冬虫夏草(C.Sinensis)及其发酵菌丝中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结果证明,蛹虫草Y3菌株发酵菌丝的甘露醇含量达16.04%,明显高于天然蛹虫草。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的腺苷含量相近,为1.4%左右。刚联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的SOD)活性,人工栽培的蛹虫草SOD)活性最高,为1882U/mgPr。上述结果表明,蛹虫草具有和冬虫夏草相似的药效成分,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以在人工条件完成整个生活史的蛹虫草菌种,分离、鉴定了2个蛹虫草菌株子囊孢子的单孢分离物,对子囊单孢的配对培养和子实体诱导结果显示,蛹虫草具有典型的二极性异宗配合习性。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尖头及圆头蛹虫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选育方法,分离的不同部位、酒精消毒等对蛹虫草菌株的性状影响;通过直接观察法、镜检法、出草试验等对分离筛选优良菌株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20,(4)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及白化蛹虫草菌丝生长影响。方法:CM-1518、白化蛹虫草CM-Y1518为试验蛹虫草菌株,研究亚硒酸钠(0~700 mg/L)对蛹虫草及白化蛹虫草菌丝长势、菌丝平均长速及菌落形态影响。结果:蛹虫草菌丝硒耐受性高于白化蛹虫草,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650 mg/L时,蛹虫草均可生长,硒耐受极值为700 mg/L;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200 mg/L时,白化蛹虫草均可生长,硒耐受极值为250 mg/L。  相似文献   

15.
继代培养对蛹虫草菌丝生长速度及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蛹虫草菌株为试材,通过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对不同代次蛹虫草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株酯酶同工酶表现型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找蛹虫草菌种退化机理。结果表明:不同代次蛹虫草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而酯酶同工酶酶谱发生较大变异。9个菌株共有3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分别为0.63、0.65和0.67,其中F1、F3、F4和F5代菌株出现第2、3条酶带,迁移率分别为0.65和0.67,而F2、F6、F7、F8、F9代菌株发生变异,迁移率为0.67的条带消失,菌株酶谱条带中产生了迁移率为0.63的新条带。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对8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平均直径、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培养周期以及子实体形态、重量、粗多糖含量的对比研究,筛选出优良的蛹虫草菌株。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株CC-8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子实体出草整齐均匀,出草率高,形态好,产量高,颜色为橘黄,子实体粗多糖含量高于其他菌株,表明菌株CC-8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栽培菌种进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蛹虫草高产菌株人工栽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孟繁宇 《食用菌》2009,31(4):55-56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蛹虫草诱变菌株Z9人工栽培的最佳条件,并探索植物生长激素对诱变菌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诱变菌株栽培的最佳的原料一大米蛹粉比(g/g)为100:15,原料含水量以65%为佳,最适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最适pH为7.5,在500lx的散射光照时产量最高为5.13g;喷洒赤霉素能有效促进蛹虫草诱变菌株Z9的生长,培养26d子实体产量比未喷洒赤霉素提高7.7%。  相似文献   

18.
根据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交配型基因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收集到的14株蛹虫草正常菌株和退化菌种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3株正常菌株含有MAT-HMG和MAT-alpha两类交配型基因,判定为异核体;11株退化菌株仅仅含有MAT-HMG或者MAT-alpha交配型基因,判定为同核体.笔者推测,蛹虫草发生不形成子实体的菌种退化的原因之一是核相发生了改变,即异核体变成了同核体.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了野生和栽培蛹虫草菌株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蛹虫草的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菌丝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菌落颜色逐渐变淡并有角突变出现,产孢量明显减少,子实体形成能力也逐渐减弱甚至不能产生。为防止蛹虫草菌株的退化,应尽量减少在人工培养基上的培养代数。  相似文献   

20.
蛹虫草5个选育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富PDA培养基对保藏的5个蛹虫草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和形态比较.并采用加富米饭培养基进行栽培性能比较.筛选出子座健壮、产量高、生产周期短、适合在南方地区春夏季节栽培的蛹虫草菌株CS—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