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起始pH对樟芝菌丝体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添加KH2PO4对不同起始pH樟芝菌丝体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液体深层培养樟芝菌丝体适宜的酸碱度pH 5~7,最适酸碱度是pH 6;添加KH2PO4后,由于其对发酵液pH的缓冲作用,有利于樟芝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皱盖假芝脂溶性成分的工艺。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选取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实验,最终得到超声辅助提取皱盖假芝脂溶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36.74 m L·g~(-1),提取时间47.31 min,提取温度90℃,提取功率82 W。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8.4891%。因此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简单且稳定,是可行的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3.
唐玉琴 《北方园艺》2007,(12):240-242
研究通过各种试验方法确定出白灵菇液体培养最适的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为白灵菇菌种的液体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香菇液体培养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香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氮营养源以及最佳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筛选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麸皮,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80%、麦芽糖3%、MgSO40.15%、KH2PO40.1%;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5.5,摇瓶装液量100 mL/250 mL,接种量15%,摇瓶转速160 r/min。该研究为香菇液体发酵生产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鳞盖红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深层发酵和正交试验法测定生物量,选择出鳞盖红菇液体发酵的适宜碳源、氮源和适宜浓度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葡萄糖是适宜碳源,蛋白胨是适宜氮源,培养基成分的适宜浓度为:葡萄糖3.0%,蛋白胨0.5%,KH2PO40.1%,MgSO40.2%。  相似文献   

6.
大杯蕈深层液体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姚钗 《食用菌》2010,32(1):19-20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杯蕈最佳发酵培养基:土豆20%,蔗糖3%,豆饼粉0.1%,KH2P040.20%,MgSO40.10%。在确定大杯蕈最佳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分析发酵过程中菌丝鲜重、发酵液pH值及溶氧量的变化,最终确定:48h前为菌丝生长调整期,48~120h处于菌丝生长增殖生长期;发酵培养120h,菌丝鲜重即可达最大值32.2g,100mL。  相似文献   

7.
鸡腿蘑液体菌种培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培养鸡腿蘑液体菌种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玉米粉3%,麦麸4%,酵母粉0.5%,KH2PO4 0.25%,MgSO4*7H2O 0.1%,pH6.2;最适培养条件是250mL三角瓶装液量60mL,接种量5%,摇床转速120r/min,培养6d.利用液体菌种扩繁固体生产种,可以明显缩短菌种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8.
余有贵  杨再云 《食用菌》2005,27(4):15-16
在灵芝液体深层培养中使用几种消毒剂,研究其对灵芝菌丝和杂菌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消毒剂的单独使用不能达到灵芝菌丝正常生长而杂菌受到抑制的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多菌灵0.015%、SJ-Ⅸ克霉灵0.045%、山梨酸钾0.035%的最佳复合消毒剂。  相似文献   

9.
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研究了姬松茸深层发酵培养及培养条件对苗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液体培养基组成(%):玉米淀粉3,酵母膏0.3,KH2PO40.1,MgSO4.7H20.1,CaCl2.H2O0.1,VB110mg;液体培养条件为:初始pH6.0、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10%、温度25℃、摇瓶转速150r/m、培养7天,在此条件下,发酵生物量1.25g/100ml,胞外多糖131mg/100ml。  相似文献   

10.
罗莹 《食用菌》2008,30(2):10-11
就灵芝液体菌种的培养时间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培养时间的液体菌种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菌丝量、胞外粗多糖量及pH变化均有不同。培养液体菌种的最佳时间长度为6d。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蔗糖3%,酵母膏0.1%,KH2PO40.1%,MgSO40.05%;培养基最佳初始pH、250mL三角瓶装量、接种量、种子菌龄分别是3.5、80mL、10%和120h;用10L发酵罐发酵时,最佳培养条件是种子种龄144h、28℃、接种量10%、通风量2.5L/min。  相似文献   

12.
鸡腿菇液体培养基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又名鸡腿蘑,学名毛头鬼伞,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鬼伞科(Coprinaceae),鬼伞属(Coprinus)[1,2]。鸡腿菇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3]。目前,该品种已被定为符合联合国粮农  相似文献   

13.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胞外酶初步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  张琪林 《食用菌》2003,25(2):8-9
本文报道大球盖菇液体培养时胞外酶活性与pH值的关系,漆酶最适pH3.8,淀粉酶最适pH为5.8,液体培养7天时无多酚氧化酶及纤维素酶活力。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菌玉米粉液体培养基复因子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L_9(4~3)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猴头菌液体培养基中四种基本因素的配比方法,从中筛选出了液体培养基中四因素的适宜浓度比,当pH为4.0~5.8、酵母汁0.3~0.45%、玉米粉3~4%、葡萄糖0.8~1.4%时,猴头菌液体培养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粗柄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粗柄羊肚菌(AS5.382)在摇瓶水平上进行了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麦麸4%,黄豆粉1%,玉米粉1%,MgSO_40.1%,KH_2PO_40.1%;最适培养条件为28℃、摇床频率120 r/min、250mL三角瓶装料50mL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5d,初始pH值自然。对菌丝体与子实体化学成分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在营养成分上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内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合  赵燕  秦俊哲  魏颖杰 《食用菌》2005,27(6):21-22
研究了金针菇908液体菌种在发酵罐内深层培养过程的生长变化及影响条件。结果显示,培养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24-25℃,pH5.5~7.0,接种量15%。培养前期24h,通气比1vvm,搅拌器转速180r/min;在24~60h适宜的通气比为1.2vvm,搅拌器转速210r/min。24-60h为菌丝的对数生长期。60h时的菌球数为720个/mL,还原糖含量5.96g/100mL。氨基氮含量9.54mg/100mL,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及蛋白酶的酶活分别为1.85u、2.38u、0.092u及0.184u。  相似文献   

17.
榆黄蘑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榆黄蘑摇瓶的不同装液量、不同转速、不同初始pH及不同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以研究其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摇瓶培养的最适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00 mL/500 mL三角瓶;培养基初始pH 6.0;摇床转速160 rpm;培养温度27℃;二级菌种培养时间7 d。  相似文献   

18.
江西虫草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实验,确定江西虫草培养基为蔗糖2%,甘油1%,黄豆浸液0.5%.酵母膏0.5%,KH2PO40.1%,MgSO40.05%,蒸馏水1000mL,初始pH6~7。装液量200~250mL/500mL,加入10粒分散球,按培养液量的5%~7.5%接种6d左右菌龄的菌种,于26~28℃、旋转式摇床150~180r/min培养8d,最大菌丝体生物量可达16.6g/L。  相似文献   

19.
研究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探索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樟芝的固态发酵和人工栽培奠定基础。采用木屑培养基和PDA培养基,研究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配方、含水量、p H值及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杂木屑和麦皮(或稻草粉)为主料的培养基可培养出生长良好的樟芝菌丝;菌丝生长适宜的PDA培养基p H值为4~8;在木屑培养基中添加3%~5%的过磷酸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长势较好,分生孢子较多。探明了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和p H值,发现暗培养更有利于樟芝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碳氮营养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比较了多种碳源、氮源、碳氮比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提出碳源以蔗糖为佳,氮源以铵盐为好,碳氮比以24为最适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