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峰  赵建选 《食用菌》2011,(5):57-58
河南省辉县市是河南省平菇种植规模最集中区、种植面积最大区,也是河南主要城市平菇生产、销售集中供应地,常年栽培平菇12000多个大棚,2010年被评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产品远销山西、河北、山东、北京等地。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及平菇病虫防治技术培训不完全到位,一种新的平菇病害正在悄悄蔓延,菇农们将这种新的病害统称为“黄菇病”。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8,(6)
正平菇新科10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菇形好、适应性优良的中低温型平菇菌株。经2013-2017年多点、多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平菇新科108产量高、现蕾多、出菇期长、适应性广,2018年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鉴定证号: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现将平菇新科108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育过程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出平菇新科108,经农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7,(6)
<正>平菇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形成规模种植最早的四大食用菌品种之一~[1],作为全国最大、最集中的玉米芯发酵料种植平菇基地——河南省新乡市,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较大规模推广栽培平菇技术。栽培平菇是新乡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重要新兴产业。但是,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1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平菇的出菇旺季、销售旺季出现了销售价格仅0.5~0.7元/kg,为  相似文献   

4.
平菇是河南省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由于栽培技术粗放以及春天气温回升较快,往往引起多种害虫危害。通过多年调查,发现发生在该地区的主要害虫是双翅目的蚊蝇昆虫,尤以眼菌蚊、尖眼菌蚊、瘿蚊为优势种;危害时期以4~6月严重,故防治重点应以春栽平菇为主。  相似文献   

5.
规范栽培技术提高早秋平菇栽培成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平菇已成为河南省新乡市一个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单辉县市每年秋季栽培平菇规模就在1.5万个塑料大棚(320~360 m2/棚)以上,投料约在3.6亿kg,但辉县市的平菇栽培主要集中于秋冬季,主要供应秋、冬和春季市场,受暖冬气候影响,每年11-12月和第二年的2-3月都会出现一个低价期,严重影响栽培者效益.为了延长平菇供应季节、提高平菇栽培者效益,笔者积极推广平菇栽培技术,但由于平菇早秋栽培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秋冬栽培技术,菇农沿用秋冬栽培技术往往会出现栽培失败现象.为此,笔者提出“十项措施”规范平菇早秋栽培技术,严格栽培技术要领,保证平菇早秋栽培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量的逐年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逐渐受到重视。在无污染的环境下,将传统的平菇栽培技术与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相结合,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从场地环境、菌种培养、出菇管理到采收,建立平菇有机栽培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平菇产品的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食用菌的富硒机理主要为生物吸附和主动运输。食用菌富硒具有富硒方式多样、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且食用菌在富硒同时,其营养成分通常可得到改善,并可增强产品抗氧化作用等。总结金针菇、猴头菇、香菇、平菇、灵芝和白灵菇等6种食用菌的富硒培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朱富春 《食药用菌》2013,(6):378-379
河南省召陵区万金镇郭庄村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专业村,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有平菇、双孢蘑菇、鸡腿菇、草菇等。因出菇方式多为覆土出菇,从而造成白色石膏霉逐年加重,不同程度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摸清其发生规律,总结出综合防治方法。1病原菌白色石膏霉又名臭霉菌、面粉菌、粪生梨孢  相似文献   

9.
张静丽 《蔬菜》1994,(2):29-29
食用菌饯脯的加工鲜的食用菌不便贮藏,若加工成饯脯,则可促进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平菇蜜饯1.选料与处理:选优质平菇放入0.03/焦亚硫酸钠溶液中处理6~8小时,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菌盖较大的一分为二。2.烫漂及硬化:将平菇放...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迅速,但病害的发生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对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鸡腿菇、草菇、猴头、毛木耳等大宗品种的菌丝体病害、子实体病害进行调查,并提出综合防控指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尚 《中国果菜》2012,(2):12-13
平菇肉厚、质嫩、味美、色泽鲜亮,是一种很受群众欢迎的菌类食品。近年来,笔者在河南省周口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即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食用菌实习实训基地经过反复栽培试验研究,摸索出一套平菇简易日光温室高产、高效益(双高)栽培技术模式,收获期长达7个月,最高经济效益超过6万元/667m^2,现将该技术规程总结报道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目前河南省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平菇,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省农牧厅刘纯业高级农艺师,发明棉壳生料栽培平菇以来,发展迅猛。由安阳市农科所在1982年发明实验成功,作为主要栽培方式的“塑料袋堆积法栽培平菇”,更是发展势头强劲,很快在全国普及推广。笔者早年师从刘纯业、贾身茂、张春娥、王传福、姚占芳、贾风菊等我省食用菌专家,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成就了闻达菌业。现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经济实用,成效好,收益高的栽培技术、新经验,归纳整理,详细介绍给即将栽培生产或准备从…  相似文献   

13.
许玉  张润清  白丽 《蔬菜》2017,(9):42-48
通过分析河北省平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和鸡腿菇6种食用菌的价格变动情况,利用风险价值法(VaR)研究河北省6种食用菌86个月的市场风险情况,并预测研究了河北省食用菌市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与程度。结果发现:食用菌的市场风险发生频率较高,且风险对价格影响较大。食用菌市场风险的最优分布函数都不是正态分布,其中香菇和金针菇、杏鲍菇和鸡腿菇的分布函数分别相同,但变动趋势有很大区别。整体上6类食用菌产品的价格下降风险高于上升风险,而根据市场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平菇双孢菇金针菇鸡腿菇杏鲍菇香菇,尤其是平菇价格上行和下行风险都在30%左右,风险很大,而香菇则在20%以下,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应该更加关注平菇和双孢菇的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4.
胡晓强  李峰  赵建选  李栋  胡宁 《北方园艺》2021,(5):177-180,封2
平菇"新科108"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现蕾多、出菇期长、适应性广的特点,2017年参加河南省平菇品种区试,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种植配方均较对照增产显著,商品性状优,抗杂菌性强,抗黄菇病,品质优良,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3%~40%,总多糖含量为0.8~7.0 mg·g-1,2018年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新品种鉴定,鉴定证号为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  相似文献   

15.
苹果枝木屑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苹果种植面积达7.7hm^2,属国家黄土高原优质苹果产业带,是全国闻名的苹果产区。苹果树每年修剪下的大量枝条没有很好利用。平菇是我市食用菌的一个主栽品种,长期以来平菇栽培一直采用棉子壳、玉米芯等农作物下脚料作为主要原料,而棉子壳需要从外地购买,成本较高。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我市苹果树枝木屑资源,延长果品产业链条,增加菌农收入,减轻环境污染,我们用苹果树枝木屑与玉米芯按不同比例组配成不同的配方,栽培平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甫 《食用菌》2009,31(2):25-25
平菇白优二号是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菌株。经笔者从全国各大科研院校引进纯白色平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白优二号各试验指标均超过对照,名列前茅。初试推广中,栽培成功率100%。现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夏季平菇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用菌因其所具有的食药价值,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成为我国"菜篮子"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食用菌产品份额中,占比最大的是平菇。如何在夏季实现平菇的高产栽培,一直是困扰很多生产者的棘手问题。以华北地区为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生产经验,现总结平菇高温季节生产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食用菌栽培主要原材料价格飞涨、供应不足的矛盾,开展利用地方大宗中药种植业副产物"远志芯"作为主要原材料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远志芯以50%的比例与少量棉籽壳组合进行平菇栽培,与传统配方比较,在栽培周期、产量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可使生产成本降低40%,且产品品质优于传统配方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周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的菌株,我们分别从上海食用菌研究所引进平菇和从河南省生物研究引进凤尾菇斜面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供栽培试验用。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白优二号"平菇新品种是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刘甫研究员经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新品种.经过与全国各大科研院校引进的纯白色平菇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白优二号"品种各实验指标均超过对照,初试推广中,栽培成功率100%,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平菇新品种.现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