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冗余是评价植物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和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植物群落稳定性。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功能冗余和植物群落稳定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高原鼠兔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干扰与否,而且要考虑干扰强度。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冗余是评价植物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和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植物群落稳定性。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功能冗余和植物群落稳定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高原鼠兔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干扰与否,而且要考虑干扰强度。  相似文献   

3.
放牧对甘南草地常见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主要组分物种的影响。试验选用26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常见的主要组分并分为两个功能群,研究这些物种在放牧压力下的生活史对策,分析了这些种的总生物量变化以及繁殖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牧对植物群落中主要组分物种的生物量和繁殖分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功能群和物种之间有差异,对个别物种的影响变化和大多数物种的变化是相反的,但总体的变化趋势是个体总生物量减小,繁殖分配增加。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不同地下水分梯度下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与地下水分的关系等方面对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沿水分梯度的变化规律是: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地下水位增高呈增大—降低—增大—降低的波浪式变化;物种丰富度指数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植物功能群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几乎不受一年生植物的影响,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受一年生植物的影响较大;而多年生植物对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东乌珠穆沁旗草地植物群落基本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现状,以东乌珠穆沁旗33个家庭牧场天然草原共计168个样点数据,结合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结论如下:东乌珠穆沁旗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变异系数小于群落盖度和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异系数小于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草地地上现存量与植物群落盖度存在极显著性的相关性,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之间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主要受植物群落盖度、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且植物群落盖度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增大有利于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增加;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受物种间密度比影响较大。本研究对于厘清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与密度的理论关系,揭示东乌珠穆沁旗草地理论最大生产力以及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晰我国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放牧干扰的响应,以便充分认识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反馈草地植被生长健康和系统稳定状况。【方法】 基于Meta 分析方法,对我国草地已开展的28 个关于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 放牧干扰总体上降低了我国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其中放牧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增加了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不同放牧强度和年限均对我国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影响,中度放牧提高了草地物种多样性,而重度放牧和长期放牧均降低了草地物种多样性。此外,年均降水量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分别解释8. 70% 和15. 24% 的效应值变异;年均温度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分别解释9. 07% 和11. 61% 的效应值变异;放牧年限对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负效应,而对丰富度指数具有显著正效应,可分别解释2. 52% 和25. 27% 的效应值变异。【结论】 优化放牧管理制度可有效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促进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不同土壤层次环境因子对新疆假龙胆适生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新疆假龙胆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样地调查的方法,在新疆假龙胆适生海拔范围内共设置了16个样地进行植物多样性统计分析,共调查到植物72种,隶属22科48属,以豆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根据样地内各物种重要值的大小将所有采样点的植物群落划分为5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RDA分析,对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全磷、全氮、总盐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素。对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不同层次理化指标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极显著的环境因子是0~20cm土层的全磷,其次分别是0~10cm土层的全钾和30~50cm土层的总盐和pH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封育对蒿类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封育年限(封育年限为0年、2年、5年、12年)伊犁绢蒿荒漠植物物种数、物种频度差异、群落总体关联性、种对关联及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封育年限增加,伊犁绢蒿荒漠单位面积物种数呈增加趋势。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总体性关联影响不显著,各处理的群落主要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负相关。随封育年限增加,群落成对物种间负关联种对占总物种对的比例增加,群落内部竞争增强。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植物群落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封育12年、封育5年、封育0年、封育2年。总之,在研究时间范围内,封育增加了伊犁绢蒿荒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寒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征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本研究以不同海拔的典型高寒草甸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在中海拔梯度处物种最丰富,生产力最高;除pH、土壤容重外,土壤环境其他因子含量随海拔梯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中海拔处值最高;物种Margalef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水分、速效磷和铵态氮,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的环境差异对研究区内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措施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放牧对西藏温性草原的影响敏感且复杂。本试验通过研究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以期为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拉萨河谷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放牧梯度,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处理下植物群落高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显著升高,但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物种更替程度最低;中度、重度放牧处理下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放牧是直接影响物种重要值的重要因素,并且是物种更替的直接驱动力。围封使植被群落高度、物种多样性增大,物种更替率降低,对退化草地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重度放牧使植物向耐啃食、耐践踏、低矮化方向发展,并且使物种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是草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指标,是实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根本所在.宁夏温性草原位于干旱与半干旱的过渡区,针茅属植物是其优势种群,对水热变化敏感;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宁夏草原针茅属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格局,在宏观尺度揭示其影响因素,不仅在生态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对宁夏天然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坝上天然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利用方式(打草场、冬牧地、公牧地)对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功能群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牧地的群落高度、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最大,打草场的群落盖度显著大于放牧地(冬牧地和公牧地)且其地上生物量与冬牧地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打草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冬...  相似文献   

13.
宁南山区不同造林整地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固定样地的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宁南山区不同整地方式下退化草地植物群落恢复过程中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尺度上,生境的异质性对鱼鳞坑整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影响较大,整地方式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不明显。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由高到底的顺序为:鱼鳞坑整地>“88542”水平沟整地>天然封育草地。对于封育5年的草地,鱼鳞坑与水平沟的整地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不明显,自然生态因子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比人为整地方式影响强。  相似文献   

14.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植物群落二维极点排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极点排序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植物群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对植物群落优势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海拔区域内,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根据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可将研究地区划分为3个地段,即较低海拔地段(2710~2930m),水分条件对植物群落的分布影响较为明显;中海拔地段(2930~2960m),植物群落的分布主要受水,热组合状况的影响;而在较高海拔地段(2960~3080m),温度条件成为限制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2)群落生态优势度与群落内植物种群数呈负相关,海拔梯度通过影响群落内的种群组成而影响群落生态优势度。不同种群生态优势度的差异则反映了群落对放牧干扰的生态响应,随退化程度的加大,种群组成由抗性弱的物种向抗性强的物种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对养分添加和降水变化的适应策略,以期为退化荒漠草原的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在宁夏荒漠草原开展了养分添加和降水变化野外控制试验,通过测定植物群落物种数及生物量,研究养分添加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添加显著降低禾草丰富度(P<0.05);减少50%降水显著降低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总丰富度,增加50%降水显著增加物种总丰富度(20.5%~28.2%)(P<0.05);养分添加和增加50%降水显著提高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P<0.05);减少50%降水条件下,养分添加处理与不添加处理相比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提高(54.3%~75.6%)(P<0.05);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总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减少50%降水条件下,养分添加能够缓解水分对荒漠草原植物生长的限制,其中氮磷钾添加缓解效果优于氮添加。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模拟增加温度(T0:自然温度;T1:自然温度增加2℃;T2:自然温度增加4℃)和增加降水量(W0:环境降水量;W1:环境降水量增加25%;W2:环境降水量增加50%)的7~8年后,调查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并测定了土壤碳和氮含量。结果表明:增温、增水及其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中多年生禾草和半灌木的重要值,而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和一年生植物的重要值。此外,增温、增水和同时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对物种多样性、土壤碳和氮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温度和降水量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碳、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与植物功能群重要值显著相关(P<0.05),而土壤全碳和全氮与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这说明长期增温和增水可能通过调节土壤碳、氮含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下荒漠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常凤  刘彬  刘若坤  马燕宁  雷维 《草地学报》2018,26(5):1084-1090
采用相关分析和RDA排序法分析了天山南坡中段库车山区新疆假龙胆适生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新疆假龙胆适生地植物群落的24个样地中,共记录到物种87种,隶属于20科54属;共有10种植物群落类型,其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组成是不同的,分布较广的物种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蔷薇科。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中,Simpson指数最高,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测值变幅较大。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种群数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受土壤全N、全P的影响;群落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受海拔、土壤总盐的影响;群落中新疆假龙胆的重要值及其种群数量受pH的显著影响;群落中新疆假龙胆种群高度显著受有效K、海拔和土壤总盐的影响。RDA分析表明,全N、全P、有效K、pH、海拔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土壤种子库作为植被的潜在种源,对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群落演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苦豆子群落和芨芨草群落为研究对象,在2种群落封育和未封育的草地上,选取地势相对平坦、环境条件较为一致的25 m×30 m 的4个大的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并在4个大的样方内取0~2 cm、2~5 cm和5~10 cm土层的土样,采取种子过筛直接辨认和种子萌发试验来进行土壤种子库的鉴定。分析了两种植物群落封育前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种子密度、多样性及相似性等特征。结果表明:封育可提高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物种数目;而对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的影响不同,苦豆子群落种子密度封育内外差异较小,芨芨草群落封育内种子密度显著提高。随着土层的加深,两种植物群落封育内外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和种子密度均呈递减趋势,封育后两种植物群落不同土层物种数均有增加,但封育对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密度的垂直分布影响不同。封育可提高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但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特征对封育的响应不同,芨芨草群落在荒漠草原的稳定性更高。两种植物群落封育内外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相对较高,苦豆子群落封育后有向芨芨草群落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湿地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功能,对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黑河中游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采样数据、利用植物群落排序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在3.56~4.30 g·kg^-1,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容重、pH、土壤全氮、土壤水分、土壤速效氮、土壤盐分、优势物种盖度、总多度、总盖度、非禾本科草本盖度多种因素的影响,表明造成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贡献为0.55,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贡献为0.22,表明在黑河中游造成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路径,一是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影响,二是pH、盐分通过影响总多度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表明在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各影响因素单纯的直接作用,也有影响因素之间的间接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干旱区湿地土壤有机碳固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围栏封育和放牧对盐池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围栏封育和围栏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寻找荒漠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出路,本试验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选取3对封育围栏与放牧围栏,对封育围栏和相邻放牧围栏的本底条件一致的灰钙土和风沙土样带采用样线法开展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等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灰钙土上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为主,风沙土上以一、二年生菊科为优势群落。封育围栏群落物种组成趋于稳定状态,而放牧围栏群落还处于不稳定的演替初期。围栏封育有利于提高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高度和盖度;灰钙土上植物的生长量显著高于风沙土。在植物物种相对较少的荒漠草原,封育禁牧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结构,但不能显著增加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风沙土上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于围栏放牧,围栏封育更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