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秦岭北坡发育良好的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窗、林缘)栓皮栎伐桩萌苗在种群更新中的地位以及环境条件对伐桩萌发能力、萌苗数量和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中存在3种起源的栓皮栎幼苗,分别为伐桩萌苗、实生苗和主干基部萌苗;2)伐桩萌苗在不同生境中对种群更新的贡献不同,在林内,种群更新以伐桩萌苗和实生苗为主,林窗和林缘的种群更新主要依靠伐桩萌苗;3)生境条件对伐桩的萌芽能力、萌苗的保存率和生长产生影响,林窗和林缘的伐桩萌芽能力较强,但萌苗枯死率也相对较高;萌苗在林窗中生长最好,其高度、基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林缘和林内的萌苗;4)林窗对栓皮栎的伐桩萌芽更新较为有利,在更新不良的栓皮栎次生林中适当间伐,开辟林窗,有利于栓皮栎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2.
林窗与凋落物对人工云杉林早期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影响的室内观察,对林窗与凋落物对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环境具有异质性;林窗位置以及播种方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都有影响,天然下种(2.75株·m-2)和去凋落物播种(21.25株·m-2)均在林窗中心幼苗萌发数量最多,人工播种(10.75株·m-2)在林窗边缘种子萌发数量多;靠近林窗中心位置幼苗死亡率略低;3种播种方式以天然下种种子萌发数量最少,去凋落物播种最多。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根和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8.62%和66.39%。初步认为,林窗有利于森林更新;可采取人工播种措施促进更新;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雪灾干扰下林窗对木荷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窗干扰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种子萌发、幼苗等自然更新过程、森林物种组成和动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08年雪灾干扰后的浙江江郎山木荷林为研究对象,对木荷林窗大小结构、幼苗更新、生长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扩展林窗以50 100 m2的林窗个数最多(占总数的45.45%),各等级林窗中以50 100 m2的林窗占总面积比例最大(占总面积的30.31%)。林窗中木荷幼苗的平均高度和地径较对照林分分别高1.44 cm和0.61 mm,幼树在林窗中的平均高度和地径则比对照林分中分别高45.37 cm和5.00 mm且差异显著;林窗大小对木荷幼苗、幼树的高度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中林窗中幼苗的高度和地径均高于小林窗和大林窗中的幼苗且差异均显著(F=4.893,P=0.007;F=5.203,P=0.004;n=357);幼树的地径在不同大小林窗中差异显著(F=3.569,P=0.037;n=43)。林窗幼苗的更新密度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林窗面积达到76 m2时,更新密度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下降;中林窗和小林窗中更新苗木以低矮植株(1级、2级)为主,面积100 m2大林窗中,木荷幼苗生长较快。与他人研究的森林天然林窗相比,雪灾干扰后改变了林窗的大小分布结构和面积,50 100 m2的林窗比例较大,一定程度上更利于幼苗更新,具有相对较大的林窗幼苗更新密度;不论林窗大小,林窗内的更新幼苗都比林内多,郁闭度较大的林内或大面积的空地上都不利于更新幼苗的生长。因此,从受灾木荷林窗大小结构、幼苗更新、生长等来看,中林窗是幼苗适宜更新的面积,为木荷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渐伐更新林、皆伐更新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更新幼苗的大小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林与渐伐更新林的更新幼苗大小级结构均属于稳定型种群,有利于种群的连续更新;而皆伐更新林幼苗大小级结构属于下降型种群,不利于种群的连续更新。3种森林类型的幼苗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等级由强到弱顺序为:原始林>皆伐更新林>渐伐更新林。并提出了兴安落叶松合理经营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近地层温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因林窗的发生而导致的环境异质性 ,对林窗内物种分布、种群动态及物种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森林演替和更新所起的重要作用乃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 8个方位 (从林窗中央到林内 )不同季节的地表温度和 1 5m高度气温水平空间多点观测为基础 ,探讨了林窗温度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西双版纳由于区域性天气现象 (雾 )、太阳高度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共同影响 ,形成不同季节林窗区域温度效应在时空上的明显差异一高值区的时空位移及空间不对称性现象 :林窗温度最高区域并非出现在林窗中央 ,而是林窗某一侧 ,其位置、强度随时间和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 ;另外 ,林窗内不同介质间 (空气、地面 )热量传递方向随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各异 ,特别是在干热季的中午 ,林窗不同区域气地温差符号的不同 ,引起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如此的温度分布状况和热量传递的不同 ,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 ,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于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植物种群分布等 ,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在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选取≤50 m2、50~150 m2和>150 m2的林窗,每种类型内都包含3种华西箭竹盖度(≤20%、20%~50%和>50%),共调查林窗9个.通过野外群落学调查,研究林窗内岷江冷杉、糙皮桦和川滇长尾槭这3种主要乔木树种幼苗的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华西箭竹盖度大的林窗中,3个树种的各高度级幼苗都不多,林窗形成后,绝大多数林窗被华西箭竹植株定居,竹盖度对主要树种幼苗总密度以及岷江冷杉幼苗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2)华西箭竹盖度对岷江冷杉幼苗密度的影响最明显,主要是由于3个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存在差异,岷江冷杉在没有华西箭竹分布或箭竹盖度小的地方优先更新;3)3种幼苗在9个林窗几乎全为聚集分布,这主要取决于幼苗生物学特性及林窗环境.林窗大小和华西箭竹盖度的综合作用对优势树种幼苗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的濒危植物单性木兰自然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点格局对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幼苗的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1)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呈倒"J"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大量小龄级幼苗的分布预示其种群更新状况良好;(2)单性木兰种群除在小尺度上有微弱的随机分布外,其余所有尺度上都呈聚集分布;(3)郁闭度、土壤湿度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单性木兰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状态良好,高强度的空间聚集分布主要是种子生物学特性和喀斯特生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西藏南部的乔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选取17个环境因子,探究影响乔松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幼苗更新密度与坡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最暖季平均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最干季降水量和地形湿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CCA(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排序表明,最干季降水量和最湿季降水量是影响幼苗更新的主要因子,最湿季降水量和最暖季平均温是影响幼树更新的主要因子;(3)幼苗存活率与群落灌木层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乔木平均树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4)中林窗下幼苗更新密度、幼苗高度和幼树更新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余林窗类型(P<0.05),中林窗下幼树高度略低于小林窗,但仍然高于大林窗与非林窗。  相似文献   

9.
川西南山地云南松林窗更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查四川省攀枝花市原始云南松林中的65个林窗,研究林窗的面积、年龄和开阔度对云南松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干扰有利于云南松天然更新;小林窗中云南松幼苗更新密度最大,大林窗中云南松幼树及成树的密度较大;幼苗和幼树在幼年林窗中密度较大,而成树在老年林窗中密度最大;云南松幼苗密度随开阔度的提高而降低,幼树和成树的密度则增加;开阔度越大云南松个体也越大,但在开阔度低于0.6的林窗中,云南松更新困难;林窗和非林窗下云南松的重要值均排第1位,表明未来该研究区仍以云南松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木荷幼苗对常绿阔叶林不同光环境的光合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夏季晴天,对生长在旷地、林窗和林下的木荷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对短暂遮荫的响应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旷地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约为1 230 μmol·m-2·s-1,分别是林窗和林下的1.7和12.3倍左右,并且旷地的气温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的,而空气相对湿度却明显低于其它2个光环境;(2)木荷幼苗在旷地和林窗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旷地木荷"午休"时净光合速率的降幅约60%,而林窗的降幅约为30%;旷地中木荷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约为17.8 μmolCO2·m-2·s-1,约是林窗和林下的1.8和3.4倍;此外,木荷幼苗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随环境光强的增大而增大;(3)短暂遮荫时,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降低,各光环境中木荷幼苗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不断降低,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利用率在旷地和林窗中呈下降趋势,而在林下一定低光范围内(约130~800 μmol·m-2·s-1)则维持了较高水平;(4)受光斑照射时,光斑区域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受光斑前以及未受光斑区域提高了10倍和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按观花、观果、观叶、垂直绿化和岩石植物5类进行统计和资源评价,并对长叶榧(Torreyajacki)、小紫槭(Acercordatumvar-microcordatum)、亮叶腊梅(Chiomo nanthusnitens)、福建野鸦椿(Euscaphisfukienensis)、乌冈栎(Quercusphillyraeoides)、红凉伞(Ardisiacrenatavar-bicolor)和马醉木(Pierispolita)进行生态学特性和园林用途研究与评价,为这些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灵空山辽东栎萌芽更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灵空山辽东栎萌芽更新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以及枯落物层厚度等七项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坡度、坡位为影响辽东栎萌芽更新的主要立地因子;辽东栎萌芽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海拔1 850 m、阳坡、坡度35°、下坡。  相似文献   

13.
在对花曲柳、蒙古栎、核桃楸等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状况、林下枯落物状况和土壤种子库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4种林型枯落物与天然更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枯落物对次生林的天然更新有一定的障碍作用,枯落物过多,有效更新幼苗数量就会减少,有效更新状况与枯落物的数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以黄龙山分布的油松林、油松+辽东栎林、辽东栎林和白桦林4种森林群落类型为例,选择反映森林群落基本特征的种群更新潜力、林地土壤肥力、林地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和人为干扰这5项指标(共15个因子),构建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模型,通过计算该评价模型的隶属函数值来评判森林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黄龙山4种主要森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辽东栎林>油松+辽东栎林>油松林>白桦林,评判结果符合当地森林群落发育状况;评价模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反映了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基本特征,突出了常用方法对群落调查获取的林业数据的应用;评价过程避免了繁琐的数学计算,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基于5项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的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模型可以应用于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子午岭油松林主要种群更新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与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及生态位重叠度反映了森林的更新生态特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子午岭油松林主要种群的更新生态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林下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在中间范围,但辽东栎种群则为广生态位种;油松林林下主要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度均很小,宽生态位种群对资源具有一定共享性,而窄生态位种群则各自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6.
栓皮栎是我国温带落叶阔叶林代表树种之一,是河南省山区典型地带性树种和主要造林树种.间伐作为一个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研究其对林下更新的影响,可为改善栓皮栎人工林林分结构,维持林下物种多样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支撑.对间伐3 a后栓皮栎人工林林下幼苗更新物种及更新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伐后林地内幼苗种类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探索更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理解该区森林动态提供理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09年7—9月和2010年7—8月在太白山北坡和南坡锐齿槲栎林分别设置21和12块样地,对乔木更新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调查(2009年7—9月在北坡调查及取样,2010年7—8月在南坡调查及取样),分析更新苗密度、多样性指数和高度级结构等特征参数,探讨更新密度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记录到30种乔木更新物种,其中葛萝槭、四川木姜子、锐齿槲栎、白檀、湖北山楂和桦叶荚蒾的重要值均大于20%,其重要值之和占所有更新物种重要值总和的69.31%,为最重要更新物种;总更新密度为9 697株·hm-2,主要集中于幼苗(H<1.3 m)阶段,约为幼树(1.3 m≤H<3 m)密度的3倍;更新密度随高度级呈倒"J"型分布;锐齿槲栎缺失高度为210~300 cm的更新苗,在林下不能形成完整的更新大小序列;不同样地间更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较大,表明更新苗分布不均匀,趋向斑块状;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坡向、土壤全P含量、坡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总更新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总变异的73.2%;更新多样性主要受全P含量和坡向的影响。【结论】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种类丰富,整体上具有一定更新能力,但作为建群种的锐齿槲栎在林下不能完成自然更新,因此,在森林管理中可适当考虑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开阔环境(如林窗)来促进其更新,同时对该林型的管理还应注重坡向、全P含量、坡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更新的影响,较凉爽湿润坡向、坡度平缓、土壤全P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生境利于乔木更新。  相似文献   

18.
麻栎不同更新方式栽后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麻栎不同更新方式的试验表明,麻栎的萌蘖更新成活率高,保存率好,树木生长旺盛,利用植苗和播种更新2~3a后.要进行平茬处理,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lowland degraded Quercus remnant forest in northeastern Greece. In 2006, ten plots of 50 m × 50 m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two site types. Site type A is covered by Quercus pubescensQuercus frainetto stands that are under grazing pressure. In Site type B there are Q. pubescens stands and grazing pressure is more intense. Inside these plots 180 subplots of 2 m × 2 m were established in three regeneration environments and the number of sprouts and seedlings was counted. The three regeneration environments were: (a) rather dense groups of trees, (b) areas with bare soil that alternate with areas with grazed herbs and (c) areas covered only from sparse scattered trees. Moreover the regeneration plants were classed as recently grazed and not recently grazed plants. Six years later, 180 regeneration plants having a height equal to or over 20 cm were selected and were classed as seedlings or sprouts. Sprouts were the dominant form in regeneration. The sprouting ability of Q. pubescens and Q. frainetto seems to be an adaption that enables them to endure grazing. Grazing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regeneration. The ecological differences of the two species do not seem to substantially influence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different regeneration environments. It seems that intense grazing keeps the regeneration plants in low height. However, regeneration density can be considered adequate for the perpetuation of the studied stands if the grazing stops.  相似文献   

20.
对栓皮槠与栓皮烁树初再生皮在采剥难易、含皮量、再生速度、再生率及其栓皮在外观、质量、化学组成的差异及地理差异等方面进行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栓皮槠栓皮质量好,再生能力强,产皮厚,剥皮工效高,经济效益好,是优良栓皮树种,可用来改造我国的栓皮烁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