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3,(11):65-65
一、养殖方式 通常采用笼养法养殖育珠蚌。先用毛竹、木棍打桩,用粗的尼龙绳作横栏,架于水面。在绳上每隔几米固定一塑料泡沫或密封空塑料瓶以增加浮力,然后将育珠蚌放置在胶丝网笼内悬吊于绳上,行距1.5米,笼距在1米左右,放养于绳下20~30厘米的水层之中养殖,吊养深度应随季节而变化,春季离水面25厘米,夏季离水面50厘米,秋季离水面40厘米,  相似文献   

2.
育珠蚌管理五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6,31(12):14-14
育珠蚌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在其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关键: 1合理吊养目前,育珠蚌的养殖方式以吊养为主,且大都实行蚌鱼混养,每667 m~2水面适宜的吊养密度为:第一年饲养一般吊养2000只左右,育珠蚌长到12 cm后减少至1000只左右。同时,要根据季节和水温变化,适  相似文献   

3.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四):育珠蚌的养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2):26-27
1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长,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1.1水面大小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米2以上。尤其是封闭式静水体的水面,如果水面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1.2水深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水过浅,水温变化大,影响水质的稳定性。水过深,则下层水温低,影响营养物质循环,饵料生物难于满足育珠蚌的要求,对育珠蚌生长不利。1.3水源水源…  相似文献   

4.
育珠蚌实施手术后,就进入了珍珠的培育阶段,这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生产实践上饲养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必须在实施手术前就做好。如饲养水域的选择,吊养工具的准备等。在整个育珠蚌的养殖期间必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实行科学管理,满足育珠蚌生态和生理的需要,以期达到快速培育优质珍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芳 《科学养鱼》2004,(12):10-11
5郾施用石灰和水质调控养蚌水体经常使用生石灰,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调节水质措施。一般淡水水体,每次以10千克/亩左右为宜。生长旺季每隔半月一次,春季和秋后每月一次。在育珠蚌养殖过程中,根据水域的不同特点,适当使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微生物制剂都可以促进珍珠的生长。随着  相似文献   

6.
珍珠蚌通过手术作业后,通常须经2—3年的培育,才能育成合格的商品珍珠。要培育出高品位的优质珍珠,手术操作只是珍珠优质的一个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育成工作的好坏。一、优质珍珠养殖水域的非生物和生物环境育珠蚌只有生活在一个比较适合而又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蚌体才会生长良好。对育珠蚌来说,“适合而又稳定的环境”主要是由水域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所构成。 (一)优良育珠水域的非生物环境 1、水域的热力状况育珠蚌必须依靠太阳辐射形式的能量流来维持其生命,珍珠质沉积的速度亦随蚌的生活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所以育珠蚌珍珠质沉积量S,  相似文献   

7.
淡水育珠池“水华”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产业、畜牧业和农业对水域的污染的日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养殖水体"水华"现象频繁出现.淡水育珠蚌属滤食性动物,没有辅助摄食器官,主要以50~1000μm大小的微型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其中以浮游植物(如硅藻、金藻、甲藻、绿藻等)为主.所以在生产上仍以大量频繁施用有机肥为主,从而导致水质问题频发,有的地方甚至终年被"水华"问题所困扰,严重影响了淡水育珠蚌的正常育珠生产.  相似文献   

8.
诸暨市白塔湖渔场近年实施肥水“袋控”育珠得到成效。所谓肥水“袋控”,就是养蚌区域经常施肥,保持水质肥沃,而珠蚌采用袋装浅挂,蚌口朝袋底,以控制蚌壳的生  相似文献   

9.
根据鲍生长特性,采用低碳、环保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研制了新型高密度竖排式鲍养殖箱,进行了养殖密度等的研究,并在产量、成本、占用面积等方面与传统鲍养殖设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新型鲍养殖箱中,平均壳长1.5 cm的鲍苗最适放养密度为500粒/箱,养至70 g,成鲍可养密度为375粒/箱,成活率75%,产量比传统养殖笼提高37%。与现有两种传统养殖方式(以养殖笼为主)相比,新型鲍养殖箱具有水体交换好、操作简单、效率高(节省劳力84%以上)、养殖成本低、节省养殖海域面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淡水珍珠蚌被动吊养的特殊养殖方式,容易受水体各种胁迫因子所侵扰,较多珠农因缺乏对育珠水质基本知识的了解而盲目管理,致使育珠蚌发病甚至死亡,为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给广大珠农提供一些帮助。一、水质好坏的判别1.检测水中pH值、溶氧、硫化氢等理化指标pH值对育珠蚌的珍珠质分泌有极大影响,pH值为6.2~7.5珠蚌生长较为适宜。其它指标要求与鱼类基本相同。2.测池水透明度育珠水体最适宜的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说明池水过肥,浮游藻类过多,夜间藻类死亡分解和呼吸作用,使水体严重缺氧,致使珠蚌喷水无力,抗病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1.
目前,广东珠海市皱纹盘鲍增养殖业正在进人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鲍鱼养殖模式已从传统筏式笼养、浮绳吊养模式逐步转变为抗风浪塑胶渔排为主.陔养殖模式具有管理方便、节省人工、水流畅通、水质较好、鲍鱼生长速度快、进一步提高养殖成活率、养殖密度大、产量高、节省海域面积等优点,并已在珠海得到标准化推广应用。目前,珠海万山海区吊养鲍的规模已达500万只以上,年产值超过35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泰国不少河流采用笼式养殖方法。养殖笼吊在沿河小屋前的竹筏或木架上,沿河小屋为养殖业者居住和管理之用。笼子分竹制和木制二种,笼子大小各地也有所不同,我们在Sakraekrang河二岸看到的均为木结构笼子,有2米×4米×1.5米和3米×6米×1.5米二种,前者为幼鱼培育笼,后者是成鱼养殖笼。泰国河流的一般特点是流急,水深、溶氧量高,适合高密度笼养。Sakraekrang河水深12米,平均河宽80米,河全长85公里,沿河笼养极为发达,据当地官员介绍,这里笼养已有半个世纪左右的历史,在这一带笼养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养殖业。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淡水珍珠优质、高产的主要技术经验: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最佳期是4—5月上旬;采用稻田流水泥养幼蚌;选当年1~ 幼蚌作手术蚌;培育珠蚌改吊养为笼养。并对育珠池的理化生物条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有核再生珍珠(图见彩中插2)培育是采用活蚌取珠的方式,即用开壳器将珠蚌撑开,在珍珠囊中活体取珠,利用珍珠囊上皮细胞重新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新珍珠,这样一只育珠蚌可循环多次利用,资源利用率高,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年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培育有核钮扣珠的珠蚌作为再生珠育珠蚌,活蚌取珠后培育有核再生珠。由于培育钮扣珠的珠核形状规则,大小一致,其形成的珍珠囊大,因此培育的有核再生珠大小均匀,规格大,珍珠光滑细腻,珠光强、质量好,适宜加工成多种新奇饰品。目前,该有核再生珠已成为国内外珠商抢手货,市场价5万~10万元/千克之间,  相似文献   

15.
流沙湾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贝-鱼-藻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系统,该系统通过网栏设置33.3hm2半封闭的养殖海区进行试验研究,在示范海区内设置3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大型海藻栽培区,进行鱼类与大型海藻间养和珍珠培育。经过10个月的结构优化养殖和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控制,示范海区水域水质和生物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示范海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毗邻海区(P<0.05),悬浮物含量显著低于毗邻海区(P<0.05);示范海区总氮、总磷营养盐浓度随养殖期的延长逐渐升高,到9月份达到最高值,以后则逐渐下降;示范海区水域浮游生物数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浮游生物量明显高于毗邻海区(P<0.05)。示范海区养殖生物生长良好,共收获鱼类21365kg、大型海藻3091.3kg、珍珠33.5kg。育珠贝存活率为73.9%、育珠贝留核率为49.9%,优质珠比率13.7%、珠层厚度平均472μm,珍珠质量明显提高。示范海区光能利用率为0.20%,总能量转化效率为34.58%,单位净产量耗总能为2.8919MJ/kg。  相似文献   

16.
林刚  张宝明 《科学养鱼》2003,(12):22-22
由于有核珍珠的养殖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的特点,所以我县养殖面积从2002年的8000亩一举发展到2003年的2万亩。现就具体技术总结如下:一、基本条件池塘面积在10~40亩为宜,水深1.5~2米,水质无污染,淤泥不超过20厘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二、育珠蚌的选择1.考虑蚌源育珠蚌一般都是自繁自育的,但由于发展迅猛,规模较大,所以还有大批三角蚌必须从外地购进。外地购蚌时就必须考虑到该地是否是蚌病区,这批蚌是否健康,是否曾经发过病,如果有过发病史那么这批蚌一定不能用。否则会将病菌带入养殖区而导致蚌病暴发。2.选择蚌质(1…  相似文献   

17.
淡水珍珠养殖是一种投资多、效益高、时间长、风险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所谓风险,它包括多个因素,而最主要是蚌病,由于某个技术环节失误引起蚌病,导致大面积河蚌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养蚌育珠过程中,掌握河蚌各个时期的生活生长规律,适时运用多种技术措施,采用生态防病技术可以普遍提高育珠蚌的成活率。笔者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珍珠养殖要健康持续发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一、水域选择是前提育珠蚌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品种,自然界的河蚌其对水质要求不高,抗病能力较强。人工育珠以后,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改…  相似文献   

18.
1试验材料1.1池塘池塘3口,面积各为2亩,水深1.5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底淤泥较少,注排水方便;池塘周围光照充足,通风良好。1.2鱼种从广东省空运早繁苗,规格2cm左右。为了提纯复壮,提高苗种成活率,先集中专池强化培育对天左右,养至每尾5cm左右,再过数放入3只鱼池中分养。1.3饵料加州够的饵料主要是高密度养殖的白鲢鱼种,既新鲜质量又好。2试验方法2.1吃食驯化由于前期专池培育时,所摄取的饵料主要是技角类、烧足类以及乌子等活饵,改投切碎的新鲜鱼块后一时还不能适应。所以我们在单养鱼池中鱼种刚放养2-3天内不投食,…  相似文献   

19.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中进行鱼蚌综合养殖试验,以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吊养密度和深度对水质、鱼和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三角帆蚌放养模式分别为对照组0只/m^3(C)、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9只/m^ 3(D-6)、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18只/m^3(D-12)、水下40 cm和80 cm处双层吊养18只/m^ 3(S-12)。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组透明度和溶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吊养组(D-6、D-12、S-12)TN、NH+4-N和COD的平均含量均低于C组。各组TP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吊养三角帆蚌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D-12组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最高。同等三角帆蚌密度下,单层吊养(D-12)的水质化学指标、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优于双层吊养(S-12)。从改善水质、鱼蚌生长情况等指标考虑,在草鱼养殖池中,三角帆蚌最佳吊养密度和深度分别为18只/m^3和40 cm。  相似文献   

20.
荣家平 《淡水渔业》2002,32(5):17-19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长期以来 ,养殖者一直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 ,努力提高育珠水平 ,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 ,可养水面 1 7 8万亩 ,水质优良 ,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素有“珍珠之乡”美誉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 ,截止 2 0 0 1年 ,贵池区三角帆蚌幼蚌繁育能力达 3亿只 ,育珠水面 3万余亩 ,吊养手术蚌 1 2 0 0万只 ,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种新路子 (即春繁秋插 ) ,经 4~ 5年培育 ,所产珍珠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