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吉桥 《水产科学》2003,22(5):50-51
(接上期)3 真菌病(Mycosis)3 1 幼体的真菌病病原 主要为卵菌纲链壶菌目链壶菌科的链壶菌属(Lagenidiumsp )(常见为L callinectes)和离壶菌科离壶菌属(Sirolpidiumsp)。前者的菌丝长而分枝,不分隔,有许多弯曲。菌丝吸收虾体营养,很快长满虾体,待吸收殆尽时,宿主体表的菌丝形成游动的孢子囊原基,生出排放管寄生宿主体外。排放管顶端形成顶囊,内形成游动孢子,排放到水中,游动孢子具有两毛鞭毛,在水中游动片刻后,即附着在对虾卵或幼体上,失去鞭毛,生出被膜,成为休眠孢子。休眠孢子经过短时间休眠后,再萌发成新的菌丝。离壶菌的排放管顶端开…  相似文献   

2.
“红圈病”是由红色致病孢子菌繁生而引起,孢子菌在海水育苗池中分泌毒素,对育苗池中的虾蟹幼体构成危害.一直是海水育苗过程中的主要隐患。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红圈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防范了“红圈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孙书静 《齐鲁渔业》2004,21(2):41-41
一、弧菌病 又称细菌病。通常由弧菌属的溶酸弧菌、副溶血弧菌所致。发病幼体活力下降,体色变白,感染率高达100%。保持虾苗适当密度,水质清新,合理投饵可有效预防此病。治疗此病的首选药物是土霉素、呋喃西林。治疗时土霉素可用3~5×10-6,呋喃西林1~3×10-6。 二、真菌病 在分类上属于非炎症型,常由链壶菌和离壶菌引起。感染时,真菌的游动孢子先在卵膜或幼体表面附着形成孢囊,囊孢子长出菌丝并穿透囊壳,进入卵子或幼  相似文献   

4.
“红圈病”是由红色致病孢子菌繁生而引起,孢子菌在海水育苗池中分泌毒素,对育苗池中的虾蟹幼体构成危害,一直是海水育苗过程中的主要隐患。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红圈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防范了“红圈病”的发生。一、“红圈病”的症状刚发生“红圈病”的育苗池,虾蟹幼体首先表现为摄食量减少,活力减弱,变态时间延长,变态的同步性差,这时红圈小并且少;随着红圈的长大增多,幼体停食,柔弱,不变态,最终导致大量死亡,发生大量死亡时,育苗池的池壁和池底有大量红圈。二、“红圈病”发生的条件“红圈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荧光病"是由发光弧菌感染幼体产生的疾病,对育苗池中的虾蟹幼体构成危害,一直是海水育苗过程中的主要隐患.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荧光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的防范了"荧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育苗失败。 一、病原体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都容易感染聚缩虫,尤以蚤状幼体、糠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危害最大。1999年,大连市金州区北海村育苗室对虾蚤状幼体第Ⅲ期时,5月14日发现第20号培育…  相似文献   

7.
“发光弧菌病”是由发光弧菌感染苗体产生的疾病,对育苗池中的虾蟹幼体构成危害,一直是海水育苗过程中的主要隐患。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发光弧菌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防范了“发光弧菌病”的发生。一、“发光弧菌病”的症状刚发生“发光弧菌  相似文献   

8.
对虾的聚缩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则会导致育苗失败。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对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虾真菌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津  王军 《河北渔业》2002,(2):29-30,43
<正> 我国养殖对虾主要有4种真菌性疾病。1 对虾卵和幼体的真菌病1.1 病原 链壶菌属(Lagenidium)离壶菌属(Sirolpidium)二者的菌丝都很长,有不规则分枝,不分隔,许多弯曲,直径7.540um1.2 传播途径 游动孢子附着虾卵或幼体,成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对虾工厂化苗种生产中,细菌性疾病历来部是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一般从发病到幼体死亡只需十多个小时;严重时在1—2天内发病池幼体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因此,认真做好育苗期间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在育苗期间,常发生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以下五种:1.菌血病:病原为弧菌属的几种菌,如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胶  相似文献   

11.
对虾幼体霉菌病是对虾育苗过程中的常发性真菌病,主要由链壶菌和离壶菌引起。霉菌分布很广,其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5℃,此病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从卵到仔虾均可感染,但对虾卵和溞状幼体前期最为严重,糠虾幼体和仔虾极少见。  相似文献   

12.
河蟹生态育苗的特点即在整个育苗过程不加温,从布苗到大眼幼体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生态育苗培育的蟹苗体质健壮,生命力强,成活率高,从大眼幼体培育至扣蟹的成活率可达20%左右。1设施与材料1.1育苗池面积20~40m2,水深1m,每单元育苗面积560m2。育苗池上方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中间内隔30cm,可起到保温作用。1.2人工配制海水布苗前半个月开始配制人工海水,配制海水用的淡水直接从池塘中打入配水池,不用沉淀和过滤。1.3循环过滤系统由蓄水池、育苗池、排水沟、过滤池组成封闭循环系统。1.4幼体培育的饵…  相似文献   

13.
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病害有蚤状幼体和仔虾(P5以前)的“粘脏病”、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的“红体病”,其中以大规格仔虾的“红体病”损失最为惨重,小则整池、大则整场绝产,池中死亡的大规格虾苗成堆。育苗的技术人员公认一旦发病之后根本无药可治,1~2天  相似文献   

14.
<正>大规模商品青虾养殖的基础是有优质、充足的苗种供应。目前国内青虾苗种培育多数采取土池培育的方式,也有的在探索工厂化育苗技术。无论是土池育苗,还是工厂化育苗,关键在于幼体开口饵料适口性和丰度。当幼体在Ⅰ—Ⅲ期蚤状幼体时,以单胞藻为主;当幼体生长到Ⅳ—Ⅶ期时,以轮虫为主。工厂化育苗,需专用设施,饵料有专池培育或使用商品饲料、螺旋藻粉、虾片等,投资成本相对较大,不利于广大养殖者应用。土池培育技术主要包括:池塘选择、池塘清整、施肥、合理放养、科学投饵  相似文献   

15.
在对虾工厂化苗种生产中,细菌性疾病历来都是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一般从发病到幼体死亡,只需十多个小时,严重时,在1—2天内,发病池死亡率能达90%以上。因此,认真做好育苗期间的细菌性疾病防治,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在育苗期间,常发生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16.
虾蟹类幼体的脂类需求及脂类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虾蟹类(包括鱼类)幼体发育阶段使用饵料的质量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虾蟹类育苗的成败,是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因此研究和掌握虾蟹类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特点,并采用适当措施提高幼体阶段的饵料质量很有必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 研究动态有关虾蟹类营养需求的研究,国内外多集中于经济价值较高种类对脂类的营养需求,但涉及到幼体发育阶段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需求[1~5]。主要原因是:①脂类对虾蟹类幼体的发育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而用于培育幼体的活…  相似文献   

17.
(9)育苗期主要病害防治  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然严格要求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不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安全的生物因子,并严重影响到幼体的成活率,因此对于幼体生物敌害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幼体敌害生物主要有拟阿脑虫、弧菌、丝状菌、聚缩虫、真菌类——链壶菌、菱形海发藻、华镖蚤、水蜈蚣、摇蚊幼虫、弹涂鱼等,现分述如下:  ①拟阿脑虫病  1996年春,辽宁沿海的东沟、庄河、瓦房店等地,在亲蟹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亲蟹大批死亡的现象,给育苗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研究发现,是亲蟹受到纤毛虫侵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真菌感染是对虾育苗常发性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主要病原有:镰刀菌(Fusarium)、海壶菌(Haliphthoros sp)和链壶菌(Lagenidium sp),其中链壶菌的危害最严重,溞状幼体最敏感,其次是无节幼体和糠虾幼体,在水温26℃~32℃,染病后16h~24h,死亡率可达100%,生产试验显示制霉菌素对链壶菌的有效防治率为45%~90%;以藻抑菌的生态育苗方式,效果显著,虾苗健康,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水产小知识     
《科学养鱼》2004,(7):18-18
虾蟹育苗过程中,虾蟹幼体类型多样化,主要的幼体阶段包括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后期幼体等阶段。现将各期的特征介绍如下:1郾无节幼体幼体卵圆形、倒梨形,具三对附肢,为游泳器官,体不分节,具尾叉,幼体不摄食,靠卵黄营养,营浮游生活,一般分为六期,后期无节幼体出现其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水鱼类、虾蟹类人工育苗的迅速发展,幼体鲜活饵料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目前常用卤虫无节幼体做鱼虾蟹类的幼体饵料,效果较好,但卤虫休眠卵价格昂贵,育苗厂常望而却步;而其他代用饵料因效果欠佳而尽量少用,故适口活饵料已成为海水鱼虾蟹类育苗生产的瓶颈,开发价廉、营养丰富的适口活饵料已迫在眉睫。 海水桡足类俗称水蚤、虾籽,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含有鱼虾蟹生长发育的必需氨基酸,是营养全面的海水鱼虾蟹的活饵料。实践证明,海水人工育苗投喂桡足类可提高海水鱼虾蟹幼体的成活率与活力,因而,在海水育苗中用桡足类作饵料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