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应以鱼用膨化饲料为主,动物蛋白含量要求在30%左右。投喂膨化料有利于减少自身污染,改善环境和防治病害。 2.投喂技术:应根据天气、水温高低和摄食状况而定,通常夏、秋季水温高,日投饵量为鱼体重3%~5%,采取边投饵、边观察鱼的摄食状况,掌握吃八分饱原则,每天投喂2~4次。投饵要耐心细致,少量多次,投饵时间为30分钟内食完为度。 四、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要做到“五勤一细”,即勤观察、勤检查、勤检测、勤洗箱和勤防病,耐心细致投饵。防患大风、洪水、污染、人为等意外事故发生。及时做好…  相似文献   

2.
祝素玉 《内陆水产》2014,(10):65-65
驯化投饵:驯食方法是先确定若干投喂点,投喂点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为了便于投喂,需选在塘边;2为了便于鱼摄食,此点应是塘的相对中点;3附近无杂草树木且向阳。并在投喂点附近设1-2个饲料台。开始时沿池塘边四周投喂,饲料台及其附近多投喂些,以后每天逐步缩小投喂范围,并向饲料台处移动,一般经5-7d的驯化,  相似文献   

3.
每年春节前后,黄鳝的市场价是 5~ 10月的 2~ 4倍,所以人们养殖或暂养黄鳝然后在春节前后销售。黄鳝越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秋季强化培育 在自然环境下黄鳝冬眠时间约 5个月。在这段时间内黄鳝不摄食,完全依靠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体质差,冬眠即会死亡。因此,在冬眠前的秋季必须进行强化饲养,增强黄鳝体质:一是增加日投喂数量,以每次吃完稍剩为宜;二是多投喂含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饲料,如蚯蚓、小杂鱼、螺蚌肉、蝇蛆和全价配合饲料等;三是增加投喂次数,每天上午喂食一次,下午增喂一次。秋季水温逐渐降低,吃…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2006,(4):10-10
投饵 9月仍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在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料,待其基本吃光,再投喂科学配制的饲料,日投两次,投饵量占鱼体重的3%~6%。10月后,日投饵1次,投饵量占鱼体重的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一、配合饲料的投喂技术1.选择优质适口的饲料在选择饲料时,要根据养殖鱼类的食性、个体大小、营养需求,选用合适粒径的饲料,减少饲料损失。2.合理制定投饲计划夏季(7、8、9月)是鱼类生长高峰期,投饲量一般占整个生长过程的65%,应重点保证这一时期的饲料供应。一般水温在15~20℃时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3.0%,水温20℃以上时为3.0%~5.0%,并通过经常性的鱼类生长情况抽检,每隔10~15天对投喂量进行一次调整,以鱼摄食“八成饱”为宜。3.采取科学投饲方法鱼种放养后,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就要进行鱼的驯化。起初用少量饲料慢慢引诱鱼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00,297(8)
鱼类投喂除注意水温的变化,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目投喂量要适宜,以及定时定位外,还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要注意选择鱼喜欢摄食的饲料投喂,对于一般性鱼类来说,不论硬颗粒饲料或软颗粒饲料都能摄食。但对某些种类,如鳗鱼、甲鱼以及其它的一些肉食性鱼类,它们不喜欢援食硬颗粒饲料,而只喜欢摄食湿饲料(面团状)。所以饲料的配制和投喂应根据鱼的食性特点而定,才能取得较好效果。(2)加工或选购没喂的颗粒饲料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如果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大小。长度与鱼的口径不相符合,会影响饲料摄食率。投喂的饲料若…  相似文献   

7.
密西西比大学水产养殖中心的科研人员将筛选出来的斑点叉尾鱼回USDA 10 3品系与当地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进行了生长、饲料效率、鱼片产量以及肉质比较。所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2 6%、2 8%和 3 2 %。试验鱼规格为 3 2 .5g/尾和 47.3 g/尾 ,分别放养到 2 4个 0 .0 4hm2 的土池中 ,密度 185 3 0尾 /hm2 。每天进行饱食投喂 1次 ,养殖 5~ 10个月。测定结果摄食这 3种饲料的USDA10 3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 ,其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均高于密西西比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组织分析测出 ,USDA10 3斑点叉尾鱼回内脏的脂肪含量低、鱼…  相似文献   

8.
3.饵料投喂黄金鲫摄食时间较其它鲤、鲫鱼类都长,几乎全年都在摄食,当养殖池水温升至6℃时,就应在晴天开始投喂,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投喂,都应在投喂前先给予3~5分钟响声,并坚持从少到多、由慢到快、再从多至少、由快到慢的投饵原则进行投喂,从水花至夏花阶段的日投饵次数以3~4次为宜。每天上午7:30~9:30,11:00~12:30,下午2:30~4:00,6:30~8:00进行投喂;或上午8:00~9:30,中午12:30~下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2005,30(7):27-28
由于这个阶段黄颡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因此,要保持池水的肥度,当透明度大于40cm后,适时追肥。为了保证黄颡鱼在成鱼阶段能良好地利用人工配合饲料.从这个阶段起,可以适量投喂海大黄颡鱼鱼种的粉状饲料.将粉状料拌水捏成团,投放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早晚2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由于黄颡鱼喜集群摄食.因此不要到处乱投,避免饲料浪费。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2002,(10):64-64
鱼种与饲料解决之后,投喂是最重要的饲养技术。投喂不科学,即使有了好的饲料,也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而且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这给准确投饲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影响鱼摄食的因素也较多,而人们又往往忽视投喂技术的重要性。为了获得较好的饲料、饲养效果,以及降低养鱼成本,投喂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投喂。1.注意饲料大小的适口性。吃食性鱼摄食人工颗粒饲料的方式一般是吞食的。因此,加工或选购投喂的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阶段鱼吞食。如果投喂的颗粒饲料粒…  相似文献   

11.
在饲养鱼投喂饲料前,要想鱼吃好饲料,先要对鱼进行驯化。用金属物进行同一频率、有节奏地敲打,发出均匀声响(或播放音乐),通过声响的感应召唤鱼来食台前上游水面争抢摄食。每次的声响要敲打5~6分钟,这样的驯化一般需用7~10天。对鱼驯化的好处是:1.便于管理在饲喂幼鱼时发出一种声音,经过一段时间后,每当听到这种声音,鱼都会游来吃饲料。利用鱼的这种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探讨了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不同投喂时间对大菱鲆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水温为(14±0.2)℃,饲喂鲆鲽类商品饲料。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Ⅰ.分段式投喂方法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段,每天每个试验缸连续投喂8次,大菱鲆幼鱼表现为18 h出现一次摄食高峰;Ⅱ.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段,每个时段作为1个处理,每天每个试验缸投喂1次,大菱鲆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5:00、21:00、0:00和3:00,投喂时间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日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15:00、18:00和3:00投喂的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6:00、9:00、12:00、21:00和0:00投喂的各组试验鱼(P0.05)。结合生产实际,每天15:00—18:00时间段投喂大菱鲆幼鱼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3.
孙晓锋  冯健  陈江虹  罗波  赵海祥  赵华林 《水产学报》2011,35(11):1677-1683
通过胃排空试验与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排空、生长性能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观测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内饲料排空情况,胃排空试验结果表明,胃排空率的最佳描述为平方根函数,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5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为9h,也就是投喂后大约9h恢复食欲.360尾试验鱼(初始体质量3.72 g)以不同的投喂频率(1d4次、1d3次、1d2次、2d4次、2d3次、2d2次)分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组,随机养殖于18个网箱中,每箱养殖20尾鱼,按饱食量投饲膨化饲料.养殖期为6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在投喂频率为1d4次、1d3次和1d2次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2d4次、2d3次和2d2次时(P<0.05);投喂频率为1d2次、2d4次、2d3次和2d2次时其摄食量显著低于1d4次和1d3次时(P<0.05).随着投喂频率降低,鱼体水分含量逐步上升,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步下降,其中1d4次、1d3次组鱼与2d2次组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投喂频率组间的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7~48.0 g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d2次,较2d2次、2d3次和2d4次时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较1d3次、1d4次摄食量显著降低.2种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4.
3.苗种投放2001年7月15日投放全长6~8厘米双斑东方夏花3.3万尾,总重330千克,平均尾重10克。混养花尾胡椒鲷700尾,重量13千克,平均尾重18.6克。4.饲料投喂投喂饲料要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饵点设在池底较干净、水位较深的西面池埂边,投饵区面积约100米2,先采用定点抛投,逐步引诱上台摄食后,全部饲料投喂在饵料台上。在水温18~32℃时,日投两次,即上午8时和下午3时各喂1次。水温高于32℃时只在上午7时喂1次,低温时在中午12时喂1次。日投饲料两次时,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总量60%。投喂的饲料为我所生产的东方专用配合饲料与鲜鱼绞碎后混…  相似文献   

15.
试验用鱼:当年草鱼种取自深圳市东山养殖场。共300尾,挑选健康且大小较均匀的个体,于室内水泥池中驯化一周后供实验用。 试验饲料:试验用饲料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配制。主要成分:玉米粉50%,花生饼30%,鱼粉10%,其它成分10%。鱼用化十香味素由中外合资广州化十营养保健饲料公司提供。 试验条件与日常管理:试验于室内1.5×1×1米的水泥池中进行。试验阶段水温控制在25±1℃。日投饲量按试验鱼体重的3%,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5点各投喂一半。每天早上清除残饵一次。为保持实验条  相似文献   

16.
现将牛蛙投喂膨化颗粒饲料时应注意事项介绍给广大牛蛙养殖户,以供参考。1.投喂时注意在保质期内使用.不投喂变质,发霉的颗粒饲料(正常情况下牛蛙颗粒膨化饲料保质期为90天)。2初使用时应发蛙池边设置喷水装置,以增加饲料在水中的摇动感,增强牛蛙的捕食丰。且、投喂时由少量至摄食正常。3.投喂量以投饲后0.5~1小时食完为宜。若投喂过量不仅会造成饲料浪费且污染水质.易导致病菌繁殖。一般投饲量控制在其体重的3%~5%左右。在正常情况下观察。牛蛙的粪便情形。一般按饵量适当时,蛙排出粪便后会溶解于水中而下沉。若投量过多则…  相似文献   

17.
正1蟹饲料的投喂由于河塘载蟹量较大,如何进行科学投喂是关键,而饲料质量又是影响河蟹规格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上不少单位采用冰鲜的饵料鱼,解冻后直接投喂。但这种饵料鱼往往带有致病菌,河蟹摄食这种冰鲜鱼后,易患病,主要是肠炎病和肝脏肿大等。为了提高螃蟹自身的食欲及饲料品质,改善螃蟹肠胃吸收功能,所以在喂食饵料鱼时先要进行消毒,在解冻时可以选择EM水产专用型菌液对饵料鱼进行预处理,用EM-水产净水·改底专用  相似文献   

18.
正摄食节律是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光照、温度、饵料等周期性变动的环境条件主动适应的结果。按照自然摄食节律来确定适宜的喂料时间和投喂量,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董桂芳等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和分段式投喂研究了斑点叉尾和杂交鲟的摄食节律,分析发现,一次饱食投喂得到的摄食节律结果稳定性较差,而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  相似文献   

19.
虹鳟颗粒饲料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种、饵是渔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为了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降低养鱼成本,投喂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饲料的形状、结构和规格对鱼接受或排斥某种食物十分重要。饲料颗粒大小不仅影响适口性,也影响消化率。因此,选择投喂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鱼很大而饲料过小,鱼不容易摄食而下沉池底;相反,鱼很小投喂的饲料颗粒很大,不利鱼吞食而溶失水中,这样的饲料投喂利用率低。虹鳟饲料中,12克以下的鱼苗鱼种,根据其个体大小可选择0.3~2.2毫米颗粒料投喂;12~60克的鱼种可分别选择2.2~3.2毫…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吉富罗非鱼(Oreachromis niloticus)幼鱼(3.78 g±0.01 g)为研究对象,采用4×2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了4个投喂率(8%、10%、12%和表观饱食投喂)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共8个处理,在24个循环水养殖桶(有效容积100 L)中养殖30 d。结果显示:在8%~12%的投喂率下,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但发现表观饱食投喂3次/d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佳,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投喂率10%和12%实验组,而饲料成本则显著低于投喂率12%实验组。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肥满度、脏体比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随投喂率的增加,实验鱼的成活率提高,其肝脏和去内脏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但肌肉和内脏的粗脂肪无显著变化。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投喂率为10%的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的血糖水平随投喂率的增加而升高。实验鱼肝细胞的核面积比例不受投喂率和投喂频率的影响,而空泡面积比例以表观饱食投喂的最大。依据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吉富罗非鱼幼鱼选择表观饱食投喂3次/d效果较好,但会产生体脂肪积累过多,肝细胞空泡增大等影响;若综合考虑生长和养殖成本,以10%的投喂率,投喂2次/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