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调查福州市长乐区珍稀植物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种群,探讨其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研究油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乐市油杉种群中树个体数最多,大树其次,幼树最少。油杉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属DeeveyⅢ型,表现为衰退型种群。油杉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和种群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油杉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生长到Ⅵ龄级时,其种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油杉种群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该种群前期数量锐减、中期种群稳定和后期种群出现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RAPD标记研究马褂木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利用RAPD标记对马褂木全分布区 1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马褂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东部种群因现有种群小 ,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地低于西部种群。种群遗传学研究揭示 ,由于小种群效应 ,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和特有的致濒机制 ,马褂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巨大 ,30 %以上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但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在西部分布区 ,地域上相距不远的种群其遗传距离较小 ,而在东部即使两个相邻的种群 ,其遗传距离也非常大。使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分析 (UPGMA) ,其聚类结果可以很好地将马褂木划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种源区 ,而西部种源又可再划分为西南亚区和华中亚区  相似文献   

3.
缙云卫矛为重庆市特有濒危植物,本文对破碎化生境下缙云卫矛种群的数量统计进行研究,以探讨种群大小对该物种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年龄结构图反映出种群越小,幼龄个体的比例也越小;种群静态生命表反映出种群越小,其个体寿命有减小的趋势;Leslie矩阵分析表明各种群的数量动态均呈下降趋势,种群越小,其数量下降的越快。对该物种的保护应首先防止生境破碎化的加剧,其次要防止种群大小的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4.
在小陇山林区对连香树种群进行群落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通过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方法对不同生境的连香树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分析的果表明:连香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正金字塔形,其种群属于增长型;连香树种群整体上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连香树种群存在两个死亡率高峰,分别在幼苗向幼树转化阶段和成年阶段,连香树种群在10龄级时大多已死亡,总亏损度最大,为4.605。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靖王高速公路路基两侧不同地形条件下生长的紫穗槐种群为对象,研究了平整带、北边坡、南边坡3种地形条件下紫穗槐种群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平整带的种群生长最好、北边坡的种群次之、南边坡的种群生长最差.紫穗槐种群通过其生物量调配以此对地形条件的不同做出响应.南边坡的紫穗槐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下构件的生长,结果形成发达的根系、矮小的个体和稀疏的种群,以利于对其土壤水分的获取和利用;而北边坡的紫穗槐种群则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上构件的生长上,结果形成高大的个体和茂密的种群,以利于对其生境的占据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春尺蠖种群密度、幼虫体色及抗AciNPV毒力的试验研究表明,春尺蠖种群质量的优劣,除环境因素外,还与种群的年轻衰老程度以及在时间空间的数量变动和AciNPV的潜伏存在有密切的关系。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幼虫体色和种群年龄及质量。种群密度越大,褐色幼虫占的比率越高,种群衰老,质量劣,其关系为正相关关系;种群密度越小,灰色幼虫占的比率越高,种群年轻,质量优,其关系为负相关关系。AciNPV的发生流行极显著地依赖于宿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越大,AciNPV发生流行率越高,关系为正相关关系。幼虫体色与抗AciNPV毒力的关系通过试验方差分析为深色幼虫的抗毒力极显著地低于浅色幼虫,浅色幼虫的抗毒力平均高于深色幼虫10%~16%。  相似文献   

7.
掌叶木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为了解掌叶木种群结构与及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本文以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中的掌叶木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掌叶木种群进行调查,并对该种群的小生境状况、起源方式、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掌叶木以萌生方式为主,以石缝为其主要的小生境,种群空间分布主要呈集群型分布,种群幼龄木株数比例少而中、老龄木株数多、树高级不连续,从总体上看种群结构不连续,呈衰退型趋势。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的表型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2.56%,变异幅度为4.17%26.25%;(4)水青树叶表型变异与年均日照时数、7月均温及年均降雨量等环境因子有关,变异呈现出随经度、纬度、海拔的梯度渐变规律;(5)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聚类,可将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分为3大类。[结论]水青树天然种群间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种群内变异程度较低,其对环境的适应范围缩减,适应能力较差,这可能是导致水青树濒危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便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白桦种群径级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2块总面积为6 000 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编制了该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白桦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白桦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白桦胸径达到15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对野外鳄蜥种群数量的调查主要使用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更好地估算鳄蜥的种群数量,本研究在2016年7月25日至31日使用去除取样法对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保护区内鱼散冲的1.9 km的样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鱼散冲的鳄蜥种群数量为101只,种群密度为53只/km。鳄蜥由于其特殊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适合于采用去除取样法调查其种群数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11.
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思茅松毛虫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平均存活率达1.63%,种群趋势指数为1.6529。在各虫态中,危害期幼虫期死亡率最高,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和被捕食,捕食性天敌影响很大,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关键时期也在幼虫危害期。根据这一结果和生物灾害精确管理原理,编制了思茅松毛虫防治历。  相似文献   

12.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下垂受损产生不定根形成的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和生命曲线。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绵刺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年龄越大,种群数量越多,但并不表示该种群为衰败种群,而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达到生理寿命前很少有个体死亡。  相似文献   

13.
宜兴龙池山自然保护区银缕梅种群生态现状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宜兴龙池山自然保护区银缕梅种群现状调查及经营管理分析,总结银缕梅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宜兴龙池山自然保护区种群生态现状,提出了银缕梅种群加强管理和保护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林间定期周年跟踪观察研究,编制出了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影响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的关键阶段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初步对华山松木蠹象种群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县卡嘎镇、乃东县多颇章和朗县朗镇三个区域砂生槐群落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砂生槐天然种群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常形成单优群落,结构单一,砂生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在流动或半固定的风沙地上成均匀分布,种群密度大,结构相对稳定,退化程度小;在砾质沙地风沙坡地上成集群分布,种群密度小,种群稳定性较差,退化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资源冷杉的种群保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濒危植物保护是全球范围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资源冷杉是极度濒危的物种,其保护现状令人堪忧。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调查地区仅存不到600株。因此,应针对资源冷杉的濒危现状,从种群生态学、生殖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从种群生活史的途径和分子水平揭示种群生态机理.以及在自然状态下的濒危过程和致危机制,通过基础研究和生境管理,使生态环境恢复,种群数量扩大,达到保护资源冷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日本松干蚧在初始发生的5a内危害严重,7—8a以后逐渐消退。影响虫口密度变化的因子较多,其中坡度影响较大,阴坡虫口密度是阳坡的3倍,10~25年生马尾松上的虫口密度高于老龄松树,纯林高于针阔混交林,此外,还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采取化学防治和先进的营林措施能明显降低虫口密度,日本松干蚧的防治需根据危害情况,分类施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暴发年份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暴发年份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达4.27%,种群趋势指数为7.6;在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为4.25%,种群趋势指数为4.81,增殖期易引起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剧增。这一结果表明,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增殖期末期。  相似文献   

19.
We explored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uropean beech by applying state of the art statistical and process-based models, and assessed possibl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both adaptive capacity in the centre of its distribution and adaptive responses of functional traits at the leading and trailing edge of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The species area models agree that beech has the potential to expand its northern edge and loose habitat at the southern edge of its distribution in a future climate. The change in local population size in the centr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beech has a small effect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beech, which is projected to maintain its current population size or to increase in population size. Thus, an adaptive response of functional traits of small populations at the leading and trailing edges of the distribution is possible based on genetic diversity available in the local population, even within a period of 2–3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20.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平均密度、聚集度指标m*/m和有虫样方比率作为聚类因子,分析了卫矛矢尖蚧一龄若虫种群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卫矛矢尖蚧一龄若虫种群的扩散期是其孵化高峰前后;孵化高峰期为种群向更大的生境空间急剧扩张时期;孵化初期及末期为种群的聚集、收缩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