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稻作下巴西陆稻产量性状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笔者自行设计并创立的CRPGFSC法 ,分析了不同稻作下巴西陆稻的性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不同稻作下巴西陆稻产量性状的综合总效应为基本苗 >全生育期 >有效穗 >始穗至成熟天数 >穗粒数 >结实率≈千粒重 >播种至始穗天数 ;CRPGFSC统计分析法是一种科学、准确、可靠的数量因子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江西早季种植巴西陆稻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西早季种植巴西陆稻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计算的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早季种植巴西陆稻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是:基本苗〉穗粒数〉结实率〉全生育期〉千粒重〉有效穗〉播种至始穗天数〉始穗至成熟天数。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条件下巴西陆稻的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巴西陆稻(IAPAR9)从灌溉时期、施氮量及配比、土壤含水量三个方面进行了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时期灌溉,其产量达显著差异,产量大小顺序为长期灌水>孕穗期灌水>抽穗期灌水>分蘖期灌水;(2)IAPAR9的施氮量及配比以667m212kg纯N(60∶20∶20)为最优;(3)巴西陆稻的耐旱性强,生长发育的水分极限为土壤持水量的35.9%,最适宜、利用率最高的土壤水分为土壤持水量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4.
江西晚季种植巴西陆稻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江西引进巴西陆稻晚季种植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标准误、单元回归、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灰色关联)的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易旱二晚田二晚栽培的关键产量性状是基本苗、有效穗、全生育期天数;(2)秋闲田(地)二晚栽培的关键产量性状是结实率、有效穗、播种至始穗天数;(3)不论何种稻作方式,始穗至成熟天数和千粒重受环境影响小,是典型的受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即种性)。  相似文献   

5.
旱种水稻不同品种类型产量及其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6.
甘蓝主要性状通径分析与育种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通径分析对15个甘蓝品种的叶球重和与其构成性状--植株开展度、叶球横径、球叶数等--的分析表明,上述3个构成性状对叶球重的通径系数分别为P1y=-0.0493、P2y=0.5159、P3y=1.201;3性状和叶球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r1y=0.4167、r2y=-0.1807、r3y=0.8904.球叶数和叶球横径是决定叶球重的主要因素,2性状须综合考虑;植株开展度对叶球重的有利作用通过间接效应而表现。  相似文献   

7.
8.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早熟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盆栽保水、盆栽旱种和大田旱种3种栽培条件下,比较水稻品种和陆稻品种的穗长、穗粒重、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和株粒重等产量性状、叶片水势、叶片鲜重、气孔阻力、植株高度和叶片卷叶度等生理及其它地上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旱种条件下水稻、陆稻产量都低于保水栽培的产量,水稻品种的抗旱系数(旱种产量/保水产量)低于陆稻;旱种下株高低于保水种植;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均高于水稻品种,且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密切相关;旱种条件下陆稻气孔阻力低于水稻品种,保水条件下并无规律性;品种间叶片鲜重差异不大,但陆稻品种稍大于水稻品种;陆稻的叶片卷叶度低于水稻。此外还提出苗期通过根系或旱种卷叶度,后期通过叶片水势鉴定水陆稻抗旱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009~2015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秃尖长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穗位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行粒数和穗行数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粗和千粒鲜重与产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鲜重穗粗鲜出籽率株高穗长穗位高。由此可知,在选育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时要特别注意对秃尖长的负选择,对行粒数和穗行数的正选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20092015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秃尖长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穗位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行粒数和穗行数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粗和千粒鲜重与产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鲜重>穗粗>鲜出籽率>株高>穗长>穗位高。由此可知,在选育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时要特别注意对秃尖长的负选择,对行粒数和穗行数的正选择。  相似文献   

11.
旱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139份旱稻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多元相关性、通径关系及回归关系,估测了早稻10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实粒数、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和穗长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剑叶长、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对产量起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且以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有效穗数。综合评价,应主要根据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和剑叶较长等农艺性状。进行旱稻高产选育种。  相似文献   

12.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早稻新品系,在稀播条件下,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黑龙港流域旱稻育种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0.38和0.12,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及穗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为穗长>一级枝梗数>株高>株穗数>穗实粒数;穗实粒数同株穗数也呈负相关。单株生产力大的品系是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三者在较高水平上的协调与统一,育种实践上要兼而顾之。在本地区光温条件下,旱稻育种策略为,培育株高及抽穗期适中,提高单株成穗数及单穗实粒数,控制穗子长度,稳定千粒重。其具体指标为,抽穗期8月20~25日,株高100cm左右,穗实粒数不低于100粒,千粒重26g以上,每666.7m~2产量350~400kg。  相似文献   

13.
旱稻发展趋势及丹粳系列旱稻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稻作研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旱稻作为一种新兴起种植模式,是节水型高效旱作农业。本文简述了发展旱稻意义,国内外旱稻育种研究的回顾、发展现状与趋势,着重介绍了丹东农科院近几年旱稻选育进展及近期育成的旱稻品种的生育特点和应用状况,并进一步阐述了旱稻选育的关键技术、旱稻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4.
朱建东  王伟  李哲  崔秀珍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90-2193
对29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常规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偏相关、遗传相关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铃数、单铃重、表分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三要素,其中株铃数最为重要.陆地棉产量性状受环境变异系数影响较大,皮棉产量易受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选择育种中一定要协调好株铃数、单铃重与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重视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5.
旱稻新品种“丹旱稻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旱稻1号是丹东农科院以"IR24/早丰γ//中系8834"为母本,"蜂光/胜利糯"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中晚熟类型,需积温2 750℃左右,1995~2000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耐旱、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辽宁东部、南部及河北省等地种植.2001年经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覆秸旱作、水作和传统旱作3种栽培方式,分别测定山栏稻的抗旱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减轻了山栏稻受干旱胁迫程度,降低了剑叶的POD,MDA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而覆秸旱作亦有类似效应但效果不如水作。与普通旱作相比,水作和覆秸旱作山栏稻株高分别提高30.62%和16.69%,叶长分别增长14.32%和6.62%,有效分蘖数分别增加64.7%和26.47%,生育期分别缩短12 d和5 d,产量分别提高267.44%和91.04%。山栏稻在水田环境下具有减少干旱胁迫、优化农艺性状和提高产量等诸多优点。本研究旨在为山栏稻从传统山区旱地种植引向普通旱作和水田种植("山栏下山")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扑草净不同处理对旱稻叶绿素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在75g/667m2的用量下,对旱稻的生理指标影响较小,对旱稻的生长发育安全性较高,增产幅度较大,增产率为11.39%,可作为旱稻田良好的除草剂处理。  相似文献   

18.
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旱作水稻增施磷肥对提高株高、分蘖数、根系体积以及增加各生育期茎叶、根系干重的初始效应大于水作水稻;水作水稻最大产量735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04kg/hm2;旱作水稻最大产量657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58kg/hm2,旱作水稻增施更多的磷肥应作为生产上的关键措施之一;施入土壤的磷肥主要转化为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组分,水作和旱作水稻根际土壤中的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耗竭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说明这3个磷组分是水作和旱作水稻的有效磷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旱稻(旱香1号)和水稻(粮香3号)的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旱稻种植的适宜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以旱稻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水稻为对照,设置5个灌水量,分别为 375 mm(W1)、525 mm(W2)、675 mm(W3)、900 mm(W4)、1 125 mm(W5),研究滴灌覆膜下不同灌溉量对旱稻和水稻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不同灌水处理下,旱稻和水稻随灌水量减少生育期延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WUE等呈下降趋势。675 mm(W3)处理下旱稻产量及WUE显著提高,分别为4 506 kg/hm2、0.67;1 125 mm(W5)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为7 485 kg/hm2,WUE为0.67。当灌水量大于675 mm后增加灌溉量旱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旱稻在 675 mm(W3)灌溉量时比水稻产量高60.45%、水分利用效率高61.19%。旱稻各灌溉下产量平均值比水稻高11.24%、水分利用效率高10%、节水22.2%。【结论】 新疆干旱区种植旱稻受水分限制小,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新疆旱稻种植的最优灌水量为67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