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发展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1.传统的对虾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导致养虾业的不可持续发展以亚洲为代表的原始的鱼式鱼虾混养技术——即所谓的粗放式养殖,经历了200~300年漫长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对虾人工培苗、配合饲料的产业化,从而快速地大规模发展了单一品种的对虾半精养、精养技术。虽然仍是土池塘,但它更多地利用了工程及机械设备,例如建设进排水闸门、水泵站。人为控制放苗量及投饵量,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池塘的容纳量,调控水质主要依赖大水量交换,有些也适当使用增氧机。控制疾病主要依赖使…  相似文献   

2.
对虾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养底。有效地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平衡调控养殖环境的生物因子和理化因子,平衡藻相与菌相,营造良好养殖生态,是应对当前对虾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和养殖环境污染、实现对虾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公司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经过几年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实践,养殖对虾产量每造平均亩产稳定在850公斤以上。总结养殖情况,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海蜇的生态习性,在对虾养殖前期进行海蜇生产,后期进行对虾养殖,不仅可以一池多养,一举两得,而且可避开对虾疫病暴发期,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现将利用虾池前期养殖海蜇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5年我市承担了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下达的《韶山市渔业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一年来,项目区推广“一水二养”的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池内养鱼、箱内养鳝”的立体生态养殖,改变了传统养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顺利地通过了省级验收。1试验  相似文献   

5.
海水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虾养殖由于受到水资源和虾病的困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经成为今后对虾养殖的一个重要方向。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结构包括了养虾池、水处理技术、消毒杀菌、增氧技术、水温调节装置等。目前,典型的养殖模式有美国德州跑道式对虾养殖系统、台南室内自动化循环水养虾系统、美国佛罗里达三阶段养殖系统和美国夏威夷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文中对这4种典型的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试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盖春蕾 《河北渔业》2011,(10):39-39
<正>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技术是在零换水量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调控池塘微生物数量以达到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的一项新技术。1微生态制剂应用情况目前对虾育苗上关于微生态的研究应用很多,Maeda和Nogami报道了从斑节对虾育苗养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水池塘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品种,自1993年以后随着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探索新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利用鱼虾贝不同养殖生物生态习性和共生互补的原理,2009年笔者在连云港市达盛水产公司进行梭鱼、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缢蛏多品种高效养殖试验。采取立体混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滦南县是河北省海水养殖重点县,现拥有海水池塘养殖面积3800hm2。近年来,水产技术部门及广大虾农认真总结本县多年养虾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改变传统的单一养虾模式,发展多品种立体混合养殖。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虾、河鲍、海蜇等多品种生态混合养殖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李中科 《河北渔业》2010,(12):45-47
回顾了河北省对虾养殖历史,分析了对虾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病害因素,介绍了河北省自2006年引入黄海系列中国对虾以来的养殖情况,分析了黄海系列中国对虾在河北省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河北省建立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中国对虾专营育苗基地、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多元化混养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滨洲港正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黄河三角洲的滨州沿海,是一家以制盐和盐化工、对虾养殖为主的企业,因需要整合了大量浅海滩涂,但利用率一直较低,为此投资兴建了大量的池塘,进行晒盐和对虾养殖等。近几年由于盐业市场低迷,而养虾死亡率较高、产量不稳定,从而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开发新的养殖项目和品种,进行池塘和海水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严天鹏 《内陆水产》2005,30(12):14-15
冬季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避开了对虾集中起捕上市销售价格低迷时段.在春节前后或清明前对虾货源较少、价格较高的紧俏时期分批上市,可获取较好的养殖收益。但冬季温棚养虾,气温较低,对虾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技术要求较高;养殖过程稍有疏忽极易引发对虾不适应.严重时造成对虾死亡。笔者结合基层指导养殖生产的体会.就冬季温棚养虾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期,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推荐的2010年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定。主推品种为;“黄海1号”中国对虾、“黄海2号”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主推技术为: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北方节水渔业综合养殖技术。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内容是在保证原有对虾产量的同时,实行虾蟹混养、虾蜇混养、虾鱼混养,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3.
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建立“863”对虾重点项目综合养殖基地的技术要求,以对虾清洁养殖和对虾分级多茬养殖两种模式为养殖工程工艺设计标准,进行对虾高健康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该基地占地19.2hm^2,包括两套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共有养殖试验水面13.33hm^2,并配备了较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可进行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式养虾,也可进行多品种综合生态养殖。2000年对虾养殖生产试验表明,该养虾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基本保证了该“863”项目各项试验的进行,取得良好的养殖结果。  相似文献   

14.
郭龙文  黄欣 《齐鲁渔业》2005,22(12):1-3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以其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耐密养及抗病力强等特点,很快成长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逐渐升级,病害增多,特别是化学药物的滥用,致使养殖生态环境出现越来越恶化的态势。因此,要促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注重池塘人工生态系统的培育,发展生态养殖。在生态养殖巾,必须首先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养虾先养水,培养优良的水色给对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对虾健康快速生长,利于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列举出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优良水色,同时介绍相关的养护措施,供广大养殖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索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态混养模式。结果显示,日本对虾精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63,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87,两品种生态混养模式较日本对虾精养模式增产3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61.1%,斑节对虾与日本对虾生态混养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3):34-35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虾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者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对虾的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1科学建池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科学建造虾池是健康…  相似文献   

18.
对虾养殖是人类在熟悉了解一定的对虾生态习性基础上利用虾池模拟海区对虾生活的生态环境,通过提高对虾养殖密度和人工投饵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单位水体对虾产量的目的,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整个养殖过程深为气候、水文、地理等环境因素所左右,特别是气候的影响,更是对虾养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金朝霞 《海洋渔业》2000,22(2):93-94,92
<正> 一、概述 泰国内陆养殖对虾(斑节对虾)已有十多年,但最近却成为土地和水体管理上很有争议的话题。泰国内陆养殖对虾始于1990年,当时泰国海边养虾场大范围发病,而内陆养虾者克服了咸水供应不足和仔虾对低盐度水的适应等问题,摸索出了低盐度水的养虾方法;加之养虾比种稻收益高,从而使得大量  相似文献   

20.
<正>虾蟹贝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复合生态养殖方式。通过对原有海水池塘进行精深改造,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水中养虾,水底养蟹,底泥养贝,虾蟹残饵、粪便肥水,水的肥力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