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思发  陈林  蔡完其 《水产学报》2008,32(5):657-664
以1种新型杂交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群体,4种近缘遗传型罗非鱼[奥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实验材料,采用RAPD和SSR技术,比较地分析杂交种间及它们同亲本间的遗传差异。RAPD方面:①群体多态座位比例(P)-吉奥(20.4%)>新吉富(18.5%),但奥利亚(21.4%)<奥尼(21.7%)<尼罗(22.3%);②Nei's平均遗传相似系数(Ip)-吉奥(0.9086)<新吉富(0.9231),但>奥利亚(0.8895)>尼罗(0.8588)>奥尼(0.8069);③香农多样性指数(Ho)-吉奥(0.1326)>新吉富(0.1103),但<奥利亚(0.1514)<尼罗(0.1742)<奥尼(0.2410);④群体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Ipop)-吉奥-奥尼(0.9444)<吉奥-尼罗(0.9496)<吉奥-新吉富(0.9544),但>吉奥-奥利亚(0.9383)。SSR结果:①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数-吉奥(2.43)>新吉富(2.31)>尼罗(1.94)>奥利亚(1.18),但<奥尼(2.82);②平均遗传杂合度(H)-吉奥(0.700)>尼罗(0.570)>奥利亚(0.497)>新吉富(0.398),但<奥尼 (0.816);③ 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吉奥(0.661)>尼罗(0.568)>奥利亚(0.513)>新吉富(0.420),但<奥尼(0.692); ④ 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和UPGMA树,奥利亚罗非鱼单独为一支,吉奥等4种罗非鱼为一支。总的说来,RAPD和SSR两种技术检测结果所反映的群体遗传信息一致。这表明,无论是吉奥还是奥尼,两个杂交种在遗传上都同各自的母本较近,这同作者先前揭示的形态和生长等方面的母本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1个新型杂交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215;奥利亚罗非鱼♂)群体,4个近缘遗传型罗非鱼群体[奥尼(尼罗罗非鱼♀&#215;奥利亚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实验材料,采用RAPD和SSR技术,比较分析这两个杂交种间及它们同亲本间的遗传差异。RAPD方面:①群体多态座位比例(P)-吉奥(20.4%)〉新吉富(18.5%),但〈奥利亚(21.4%)〈奥尼(21.7%)〈尼罗(22.3%);②Nei’S平均遗传相似系数(Jp)-吉奥(0.9086)〈新吉富(0.9231),但〉奥利亚(0.8895)〉尼罗(0.8588)〉奥尼(0.8069);③香农多样性指数(Ho)-吉奥(0.1326)〉新吉富(0.1103),但〈奥利亚(0.1514)〈尼罗(0.1742)〈奥尼(0.2410);④群体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Ipop)-吉奥-奥尼(0.9444)〈吉奥-尼罗(0.9496)〈吉奥-新吉富(0.9544),但〉吉奥-奥利亚(0.9383)。SSR方面: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吉奥(2.43)〉新吉富(2.31)〉尼罗(1.94)〉奥利亚(1.18),但〈奥尼(2.82);②平均遗传杂合度(H)-吉奥(0.700)〉尼罗(0.570)〉奥利亚(0.497)〉新吉富(0.398),但〈奥尼(0.816);③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吉奥(0.661)〉尼罗(0.568)〉奥利亚(0.513)〉新吉富(0.420),但〈奥尼(0.692);④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和UPGMA树,奥利亚罗非鱼单独为一支,吉奥等4种罗非鱼为一支。总的说来,RAPD和SSR两种技术检测结果所反映的群体遗传信息一致。这表明,无论是吉奥还是奥尼,两个杂交种在遗传上都同各自的母本较近,这同作者先前揭示的形态和生长等方面的母本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40个随机引物中分别筛选出15和18个,对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雌、雄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雌性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56.25%,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58,Shannon氏指数为0.3417,群体内的遗传相似指数为0.8625;雄性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57.50%,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56,Shannon氏指数为0.3418,群体内的遗传相似指数为0.8375。尼罗罗非鱼雌性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7.44%,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88,Shannon氏指数为0.2637,群体内的遗传相似指数为0.7667;雄性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4.10%,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47,Shannon氏指数为0.3486,群体内的遗传相似指数为0.6769。试验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雌、雄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接近,而尼罗罗非鱼雄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比雌性群体丰富,遗传变异比雌性群体大。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包含32个尼罗罗非鱼和24个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F1观测杂合度(Ho=0.998)大于 F2(Ho=0.739), F2有效等位基因数(Ne=2.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497)与 F1的(Ne=2.45、PIC=0.489)相似.F1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杂合基因型.F2中位点等位基因分离情况各异,通过卡方检验,有18个位点符合孟德尔遗传(P>0.05),2个位点GM145、UNH003表现为偏离孟德尔遗传(P<0.05),1个位点GM276不分离.在18个孟德尔遗传位点中, F2中尼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频率为48.3%,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频率为47.7%;基因型出现F1型、尼罗罗非鱼型、萨罗罗非鱼型的比例分别为58.2%、19.9%、21.9%.结果表明, F2较好地继承了F1的遗传杂合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奥利亚罗非鱼(♀)×鳜( ♂ )远缘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RAPD和测序的方法,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与鳜(Siniperca chuatsi)(♂)的杂交子代组合与父母本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远缘杂交双亲对子代遗传结构的影响。其中,杂交子代包括A、B、C 3个组合,A组合为奥利亚罗非鱼与鳜杂交的F1代;因A组合无雄性,将其与奥利亚罗非鱼(母本)的雄性回交,所得子代为B组合;C组合为B组合间兄妹交的自交子代。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鳜、A、B和C组合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9.32%、15.30%、41.33%、29.80%和32.31%。奥利亚罗非鱼和鳜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288 5和1.243 2。A、B、C组合与父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343 4、0.293 7、0.328 7,遗传距离分别为1.068 9、1.225 1、1.112 5;与母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903 7、0.916 8、0.922 5,遗传距离分别为0.101 3、0.086 9、0.080 7。本研究中找到一个在杂交A、B及C组合均出现的与父本共有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该条带长362 bp,在子代与父本中的一致性为100%。研究结果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鳜杂交子代中导入了父本遗传物质,导致子代组合的多态性增加,与父本的遗传差异变小,而且,这些遗传物质能稳定进行遗传;随着A组合与母本的回交及B组合的自交,又使得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向母本靠近。[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32-38]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养殖新品种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耐盐性能,对吉丽罗非鱼及其两个亲本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进行了慢性盐度胁迫实验,分析了3种罗非鱼耐盐性能的差异,建立了盐度胁迫过程中死亡率与致死盐度及时间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3种罗非鱼的耐盐能力差异显著,吉丽罗非鱼的耐盐性能接近于萨罗罗非鱼,远高于尼罗罗非鱼,耐盐胁迫时3种罗非鱼的平均致死盐度分别为57.9、66.7和18.5.(2)盐度胁迫实验中尼罗罗非鱼个体间死亡时间差异最大,萨罗罗非鱼个体之间差异最小,吉丽罗非鱼介于其间;吉丽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死亡时间都有极显著的正态负偏移,离群值和极值较多,尼罗罗非鱼有较显著正态正偏移,只有离群值,没有极值.(3)3种罗非鱼盐度胁迫实验中死亡率与死亡时间及盐度之间的回归关系更适合一元回归,吉丽罗非鱼盐度胁迫实验中死亡率(y)与死亡时间(t)的回归模型为增长模型Y=e (-7.694+0.031t)(R2=0.979),死亡率(Y)与盐度(s)的回归模型为二次模型Y =0.542-0.037s +0.001s2(R2=0.950).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RACE法,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MyoD1MyoD2 全长cDNA结果显示,2种罗非鱼MyoD1全长均为1090 bp,包括5′ 非翻译区 (UTR) 137 bp,3′ UTR 50 bp,开放阅读框 (ORF) 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其中第110~16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33~249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MyoD2全长均为1478 bp,包括5′ UTR 215 bp,3′ UTR 471 bp,ORF 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第91~142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12~228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2种罗非鱼MyoD1与其他鱼类MyoD1的相似性为73%~92%;MyoD2与其他鱼类MyoD2的相似性为74%~79%。系统发育树显示,MyoD1MyoD2分属两支, MyoD1所反映不同鱼类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分类2种罗非鱼的MyoD1MyoD2 cDNA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别,而氨基酸序列一致;奥利亚罗非鱼MyoD12个内含子均比尼罗罗非鱼的长,差异明显。根据MyoD1内含子2的差异构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基因混杂的标记,对形态上典型的15尾奥利亚罗非鱼、18尾尼罗罗非鱼及15尾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 (♀)]进行鉴定,结果其中1尾奥利亚罗非鱼中在MyoD1位点混杂了尼罗罗非鱼的基因,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则与预期的一致。这为选择基因纯合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提供了新的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8.
用7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群体及其正、反交群体共12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1.4、5.3和2.7,平均PIC值分别为0.557、0.099、0.590和0.497,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05、0.071、0.826和0.883,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22、0.117、0.684和0.598,杂合子偏离指数(D)分别为-0.146、-0.241、0.215和0.522。结果表明,正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两个亲本群体都高,反交群体介于两个亲本群体之间;正交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也高于两亲本群体,反交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介于两者之间,但实际观测杂合度却最高;两亲本群体存在一定的杂合子缺失,而杂交群体则存在杂合子增加的现象,尤其是反交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大量增加。卡方检验表明,正交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较少(3个位点),而其他3个群体大部分位点均偏离平衡,存在遗传漂变现象。4个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具有显著性(FST为0.081-0.610,P〈0.01)。UPGMA系统树显示,正交种与尼罗罗非鱼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正交群体受亲本群体的影响最大,其生长优势除了性别因素外,遗传因素可能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12个微卫星标记分析14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家系的遗传多样性,以P_0代为对照,研究P_4、P_5代家系的遗传多态性,指导尼罗罗非鱼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14个罗非鱼家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3.1819、0.6276、0.5753,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家系N312与N314遗传距离最小(0.1214),而家系N304与N306遗传距离最大(0.3137),14个家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3;UP_GMA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14个尼罗罗非鱼家系聚为4个分支,第一分支为家系N303,第二分支由N301、N306和N311组成,第三分支由N302、N308和N310组成,其余家系组成第四分支;P_4代尼罗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态性比P_0代小幅降低,而构建P_5代家系时参考了微卫星标记的分析结果,其遗传多态性明显高于P_0和P_4代。结果表明:参考微卫星标记计算的家系间的亲缘关系,人为控制选配提高后代稀有等位基因的频率和杂合子的比例,可以有效防止近交衰退,维持较高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对中国8个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养殖群体(埃及、吉拉达、美国、鹭业、吉诺玛、宝路、广东、新吉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相互间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所分析的237个样本中, 可归结为15种单倍型, 其中单倍型BL1为宝路(BL)、埃及(EGY)、吉拉达(GLD)、吉诺玛(GNM)和鹭业(LY) 5个群体所共享, 但没有一个单倍型为所有群体共享。8群体内的核苷酸多态位点数(S)4~83, 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的范围为0.50~37.26, 单倍型多样性(h)0.190 8~0.802 3, 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8~0.056 9AMOVA分析与群体间两两比较的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 这些罗非鱼群体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与差异(P<0.01)。利用Kimura two-parameter模型分析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 宝路、广东和新吉富3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近, 它们聚为一大支; 埃及、美国、吉拉达、鹭业、吉诺玛这5个群体聚为另一大支。单倍型网络(NETWORK)结果显示, 8个群体并没有明显的谱系分化。本研究结果旨为尼罗罗非鱼种质资源的聚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奥利亚罗非鱼(♀)、鳜(♂)及其子代间遗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弘 《水产学报》2004,28(5):594-598
罗非鱼生长快、味道好,是人们喜爱的鱼类,现已是世界性养殖鱼类,但它不能忍受低温,因此影响其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鳜则是名贵性鱼类,但其终生摄食活的鱼虾,这也限制了其养殖的发展。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aurea)属鲈形目、鲡鱼科,鳜(Sinipercachuatsi)属鲈形目、脂科,它们间的杂交为科间杂交。鱼类科间杂交成功率很低,种间杂交有时可获得具有双亲性状的杂种鱼,有时也可发生雌核发育[1]。本研究中奥利亚罗非鱼雌鱼性染色体为ZW,其卵子如能在鳜精子刺激下行雌核发育,则可在短时间获得奥利亚罗非鱼纯系。在本文中,利用RAPD标记,对…  相似文献   

12.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以"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材料,研究NKCCla基因表达的盐度-组织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NKCCla基因mRNA表达量存在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在低于25盐度环境中,NKCCla mRNA在鳃、肝、肾及肠中均有表达;当盐度从0提高到48时,表达量在鳃中与盐度变化呈高度正相关(R>0.9,P<0.01),在肠和肾中与盐度变化呈负相关(P≈-0.7,P<0.05),但在肝中则不受盐度变化的影响.(2)当盐度提高到64,NKCCla基因mRNA表达最在鳃和肠3 h后达最高值,5 h后下降,前后变化差异显著(P<0.05);表达量在肝中则是在5 h后达最高值,变化差异也显著(P<0.05);表达量在肾中持续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揭示,在盐度高于25的环境中,"吉丽"罗非鱼主要由鳃组织的NKCCla排出多余的离子以维持鱼体的水盐平衡,由此认为鳃组织在"吉丽"罗非鱼高渗透压调节中起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两口4m×2m×1.5m的水泥池中各放入体质量1.4~1.5kg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XY♂)1尾,体质量0.4~0.6kg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WZ♀)7尾和4尾,每尾注射0.5个鲤脑垂体(PG)悬浮液催产。另在池塘内两口1.5m×1m×1m的32目网箱中各放入体质量1kg左右的雄尼罗罗非鱼(YY♂)1尾,然后分别放入体质量0.4~0.6kg的雌奥利亚罗非鱼(WZ♀)2尾和1尾,未注射催产剂。各箱配组繁苗20d后,移走亲本,将子代单独饲养至性别鉴定,分析杂交子代的性比,以判断子代中WY型罗非鱼的性别。结果测得3组WZ♀×XY♂的子代性比(雌雄比)分别为:114∶111、40∶164和4∶16,1组WZ♀×YY♂的子代性比为3∶503。卡方分析表明,前3组中有两组子代性比与1∶3的期望值相吻合(P0.089和P0.79),一组不吻合(P0.001);后1组的子代性比与0∶N的期望值相吻合(P=0.92)。实验结果推断WY型罗非鱼为雄性,通过探讨导致少数实验值偏离理论值的原因,认为目前构建WY♀-YY♂超雄罗非鱼自繁体系不可行。  相似文献   

14.
60个家系吉富品系罗非鱼初期阶段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这60个家系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生长初期阶段的3个多月时间内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个多月的培育,60个家系共1831尾吉富罗非鱼的总体平均体重为102.4±38.9g。第59号家系的平均体重最大,为178.0±40.0g;第9号家系的平均体重最小,为64.1±18.6g。最大个体出现在第59号家系中,为271.7g,最小个体出现在第20号家系中,为22.0g。从家系水平上看,生长速度相差2倍,从个体水平上看,最大个体的体重是最小个体的12倍多。表明吉富罗非鱼各家系及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既有进行选育的基础,也有进行长期选育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 7和0.596 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 9和0.516 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 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除臀鳍棘数相同外, 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 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 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 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 杂交F2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无显著差异, 头长/全长、D5-6/全长、D7-8/全长、D9-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杂交F1, 躯干长/全长、尾柄长/全长、D1-2/全长、D5-7/全长、D7-9/全长等参数显著小于杂交F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杂交F2与杂交F1先聚为一类, 再依次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聚类。分别建立了不同群体的可数性状、可量与框架性状的判别公式, 判别正确率高低依次为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1>杂交F2; 利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的判别公式对杂交F1进行判别, 被判入尼罗罗非鱼的比例较高(可数性状92.9%、可量与框架性状57.1%); 利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杂交F1的判别公式对杂交F2判别, 被判入杂交F1的比例较高(可数性状68.6%、可量与框架性状77.2%)。主成分分布图显示, 杂交F1F2均位于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之间, 杂交F1与尼罗罗非鱼重叠分布较多, 杂交F2分布重叠区域较F1分散。以上结果表明,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1形态性状介于亲本之间, 遗传了双亲的形态特征, 且有一定的偏母遗传; 杂交F2大部分形态特征遗传了杂交F1, 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2个杂交世代中亲子间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 为罗非鱼杂交育种研究与生产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33对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能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进行PCR扩增,结果有32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97.0%,其中15个微卫星位点具多态性,表明大部分尼罗罗非鱼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中。用具多态性的15个微卫星位点,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30尾个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大小在113~232bp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308,平均观测杂合度(鼠)为0.5489,平均期望杂合度(垃)为0.5248,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132,表明所选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种群结构比较合理。本研究还对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间特异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有7个位点(UNH899、UNH208、UNH853、UNH876、UNH222、UNH933、UNH773)可有效区分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可作为罗非鱼种质鉴定的分子标记。[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00-406]  相似文献   

18.
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遗传差异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buculatus4个野生群体(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和舟山)的同工酶进行检测,分析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1) 4个群体的多态座位百分数(P0.99)分别为:鸭绿江口13.6%、莱州湾13.6%、海州湾13.6%和舟山13.6%.(2) 4个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4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0.000 54~0.001 70,属种内群体间差异.(3)聚类分析表明:4个群体分为两组,海州湾和舟山两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组.莱州湾和鸭绿江口群体亲缘关系比较近,聚为另一组.  相似文献   

19.
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F2)、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2)、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4个遗传型群体的耐盐性实验表明:(1)4个遗传型群体的平均成活时间(MST)、50%成活时间(ST50)以及96 h半数致死浓度(MLS-96)由高到低依次为:萨罗、萨罗×尼罗(F2)、尼罗×萨罗(F2)、尼罗,死亡率与盐度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2)两个杂交种超越尼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N)表现为正值,超越萨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S)表现为负值,说明它们的耐盐力都超过了尼罗,但都未超过萨罗;(3)尼罗×萨罗(F2)的平均杂种优势值(HM)表现为负值,萨罗×尼罗(F3)的HM除其MLS-96表现为负值,其MST和ST50均为正值,说明萨罗×尼罗(F2)的耐盐性能略优于尼罗×萨罗(F2).对尼罗×萨罗(F2)、萨罗×尼罗(F2)、尼罗×萨罗(F1)、萨罗×尼罗(F1)、尼罗、萨罗6个遗传型群体的SSR分析发现:(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遗传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3项指标一致,表明F2遗传多样性比亲本增强2/3左右,这与杂交种的基因重组有关:F2又比F1增强1/10左右,初步认为这与F2的遗传分化有关;(2)引物Os-64和Os-75仅在尼罗、尼罗×萨罗(F1)及尼罗×萨罗(F2)中扩增出条带,表现出强烈的尼罗母系遗传:引物Os-25和IGF仅在萨罗、萨罗×尼罗(F1)及萨罗×尼罗(F2)中扩增出条带,表现出强烈的萨罗母系遗传,这4条引物可作为判别杂交鱼母本来源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魁蚶4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1个韩国群体与3个中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对4个群体的133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67个,4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韩国群体为86.55%、黄岛群体为90.06%、蓬莱群体为85.96%和前三岛群体为89.47%;4个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60±0.232)~(0.491±0.214),Nei’s多样性指数为(0.308±0.171)~(0.331±0.199),表明4个群体遗传多态性较高;4个群体遗传分化指数在0.006~0.121之间。其中,韩国与中国的3个群体分化明显,说明韩国与中国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最小。基于4个群体Nei’s遗传距离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最先聚类,两群体间距离最短,再与蓬莱群体聚类,最后与韩国群体聚类。这些数据可为魁蚶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及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