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性不同大豆品种感染灰斑病后若干生化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庄炳昌  王玉民 《作物学报》1993,19(6):567-569
<正>蠖够野卟?Cercospora sojina Hara)又称蛙眼病,1915年首先在日本报道,现已遍及美国、巴西、日本、中国等主要大豆产区,且有蔓延的趋势。目前对大豆灰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源的筛选、鉴定,抗性遗传,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小种鉴定等方面,对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病害,毒素在其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胁迫下抗感不同大豆品种根、茎、叶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浓度为0.0897mg/mL)处理后,抗病品种根、茎和叶中PPO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与对照相比都升高,并且根中的PPO比茎叶中的PPO反应更敏感;而感病品种在整个病程中虽然在某些阶段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在病程其他阶段PPO下降幅度远大于升高幅度。而浓度相对较高的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mg/mL)处理后抗感品种根、茎和叶中PPO活性的变化较稀释100倍浓度毒素幅度小。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大豆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分别接种于美国的12个灰斑病鉴别寄主上进行抗性鉴定,参考美国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对这12个美国鉴别寄主抗性反应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个鉴别寄主对中国灰斑病菌4号生理小种和对美国灰斑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反应一致,其它中国和美国灰斑病菌生理小种没有相似之处。美国鉴别寄主中的Bragg和Hood两个品种可在中国作抗源利用。建议在建立国际大豆灰斑病统一鉴别体系中,应采用Black-hawk的感病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桂清  陈捷 《华北农学报》2006,21(3):100-104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首次成功筛选出9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即沈137,78599-1,Mo17,478,C8605-2,E28,598,Va35,K12,作为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8个主栽品种,即沈试29,沈试31,铁单9,掖单13,丹413,丹玉18,沈农87,东单54,作为辅助鉴别寄主,从而确定了玉米灰斑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采用田间成株期鉴定,高粱粒灌心法进行接种,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发病等级,将采自北方玉米主产区的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划分成5个致病类型。研究表明,我国玉米灰斑病菌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性分化,通过病级评价可将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分成5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类型I为强致病类型,致病类型IV为弱致病类型,Ⅱ,Ⅲ2组致病类型介于两者之间,而致病类型V属于不确定类型。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品种抗性鉴定、灰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大豆灰斑病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7.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过程的寄主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玉米灰斑病菌侵染后的显症过程的系统观察,可在组织水平上说明该病菌与寄主互作反应存在分化或多样性: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侵染后显症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玉米灰斑病菌在侵袭力上存在多样性,菌株间对同一种品种的致病性表现多样化,或者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侵染引起的寄主反应表现为多样性;病斑反应型的分化,玉米灰斑病菌侵染玉米品种或自交系后,主要有7种病斑反应类型,即RH型(长矩形具褪绿晕圈病斑)、RN型(长矩形无褪绿晕圈病斑)、IRH型(不规则形具褪绿晕圈病斑)、IRN型(不规则形无褪绿晕圈病斑)、SH型(斑点形具褪绿晕圈病斑)、RI型(长矩形与不规则形混合病斑)和RS型(长矩形与斑点形混合病斑),若发病严重,病斑连成片,而且这些反应类型出现的频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杨宏峰 《种子世界》2010,(12):29-29
<正>1症状与为害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以侵染茎、荚和种子。带病种子产生的细苗,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或圆形,深褐色,稍下陷的病斑,气候干旱时,病斑停止发展;低温多雨时,病斑继续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相似文献   

9.
灰斑病菌入侵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揭示玉米对灰斑病抗性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酶活测定)法,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侵入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侵入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体内的保护酶活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POD活性增加、CAT活性降低,酶活增加(或降低)的幅度和提高(或降低)率与寄主的抗感性关系不密切;EST活性提高,抗病品种酶活增加的幅度和提高率比感病品种高;SOD活性增加,且感病品种SOD酶活增加的幅度比抗病品种高;PPO活性增加,感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高,而中抗和高抗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低.说明玉米在遭到病菌侵入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来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0.
吴秀红 《作物杂志》2004,20(1):15-17
对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进行灰斑病生理小种水平上的抗性鉴定,10个生理小种对主栽品种的致病率在37.5%~85%之间,最高为6号生理小种。主栽品种中,有的只具有单一的专化抗性,有的则可以分别抵抗几个甚至全部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5个,占主栽品种总数的25%,感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6个,占主栽品种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发掘大豆资源中抗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的优异等位变异和载体材料,为开展抗灰斑病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205份大豆资源构建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利用117对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应用GLM和MLM程序对标记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开展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05份大豆资源对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变异系数为20.90%;2个模型共检测到与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关联的位点7个,表型变异解释率在7.58%~16.06%;发掘到增效等位变异36个,其中效应值较大的等位变异为Satt244-230(26.16)、Satt142-154(21.94)和Satt244-186(20.19),携带上述3个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均为野生资源,3个典型材料分别为12C8646、12C8670和12C6175;育成品种中具有最大增效值的等位变异为Satt142-189(8.94),有7个品种携带该等位片段,均为黑龙江品种,典型载体材料为东农43。 上述信息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抗源筛选。  相似文献   

12.
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以抗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系东农40566为母本,以感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种东农41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杂交得到F2代后连续自交3代得到F5代群体。该群体经人工接种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后,利用BSA法对500个SSR标记进行筛选,其中3个标记Satt565、SOYGPATR和Satt396在抗、感池间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并且在F2代个体中表现出抗性与多态性协同分离的趋势。3个标记与抗性基因的连锁顺序为Satt565—SOYGPATR—Hrcs1—Satt396,它们与抗性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2.7cM、6.5cM、14.7cM。推测抗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的基因可能位于C1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3.
曹越平  杨庆凯 《作物学报》2002,28(5):680-685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较强的生理分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程度. 本试验将两份相同的大豆杂交材料分别种植在哈尔滨人工接种条件下及阿城疫区自然诱发条件下, 比较不同鉴定条件下杂交后代及亲本的抗性表现、抗性遗传与选择效果. 结果表明, 气候因素对大豆灰斑病抗性表现的影响很大. 在任何条件下,  相似文献   

14.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它是由核基因编码、多基因控制,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运至质体内而成为具酶活性的形式,对农产品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和定位、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资源对灰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野生大豆资源对灰斑病抗性鉴定,旨在为拓宽大豆灰斑病抗病的新基因资源和鉴定新的抗病种质,用于抗灰斑病育种工作。在大豆生育阶段R3-R4时期对104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人工接种灰斑病菌。结果表明:抗病材料有29份,占供试材料的27.9%;中抗材料有45份,占供试材料的43.3%;感病材料有30份,占供试材料的28.8%。用灰斑病菌多菌株接种于104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抗病性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有86份材料抗性指数较高,对不同来源的菌株均表现了一定的抗病性,这些材料可用于水平抗性育种工作。野生大豆资源中有丰富的抗灰斑病基因资源,即有单一抗性资源还有广谱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测定了葡萄属10个种(品种)组培苗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的活性,对其与组培苗的生根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生根指数与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的多项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种(品种)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多酚含量和PPO活性相关性显著,PPO活性和生根指数不相关,而多酚含量与生根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PPO活性对生根指数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多酚含量对生根指数的作用是线性的,这说明多酚含量对组培苗生根的直接作用很大,PPO活性通过多酚含量间接影响组培苗生根而且直接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发掘大豆品种资源中抗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优异等位变异,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载体材料。以202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鉴定材料抗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利用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采用TASSEL 3.0软件的GLM模型和MLM模型对大豆品种的灰斑病抗性与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共同检测到12个与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2.00%~15.47%,共同检测到增效作用的等位变异共有20个,其中增效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Satt549-263(18.88),载体材料为‘合丰29’;其次为Satt372-291(17.92),载体材料为‘合丰34’。发掘到的等位变异信息和载体材料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亲本选配和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豆种质资源对灰斑病抗性评价和广谱抗源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淑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260-264
对中国南北方大豆品种和新品系进行抗灰斑病鉴定,旨在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良抗源和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大豆生育期进入R3~R4阶段对593份大豆材料进行人工接种灰斑病菌。结果表明:北方高抗材料比例明显高于南方材料;在高抗材料中品种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品系和资源,抗病材料中资源所占的比例高于品种和品系;不同区域品种、品系均有抗灰斑病的材料;高抗和抗病品种为92份,高抗和抗病品系为57份。对200份材料多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有55份材料抗5~10个生理小种,其中抗5~7个生理小种的材料为48份。南北方大豆资源中均有抗灰斑病的材料,北方高抗材料比例明显高于南方材料,抗病材料南北方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