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储罐罐底板腐蚀分析及防腐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丰 《油气储运》2002,21(11):38-40
对一认10000m^3原油储罐罐底板的腐蚀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储罐罐底板采用涂料与牺牲阳极联合保护下发生腐蚀的原因及机理。针对涂料层的防腐性能、施工质量以及涂料配比不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储罐内底板腐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鹏 《油气储运》1999,18(6):38-40
概述了坑道式油库储罐的腐蚀情况,油罐内底板腐蚀的原因主要是罐底部存水,吏罐内底板扭静电防腐层失效、脱落。分析了防腐层完全脱落区域钢板的腐蚀机理,及防腐层未完全脱落部分坑点的腐蚀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保护罐底板、改造油罐脱水设施结构、在存水中加注缓蚀剂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吐哈油库原油储罐加热盘管腐蚀穿孔的现象,对锅炉使用的软化水、锅炉水以及冷凝水进行了分析,指出加热盘管产生腐蚀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腐蚀、电化学腐蚀和氧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了减缓二氧化碳腐蚀的措施,建议增加除氧设备,锅炉使用除氧水,以减缓氧腐蚀。  相似文献   

4.
油管悬挂器黏卡在井口油管四通内时有发生,复杂情况下井口悬挂器安全解卡是油、气井修井作业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分析了解卡过程中井口各部件的受力情况,采用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的方法,确定解卡过程中井口能施加的最大安全载荷。利用安装在井口的套管千斤顶,施加安全范围内的一定上拉力,使油管悬挂器与井口保持相对运动,来成功实现复杂情况下的井口油管悬挂器安全解卡。利用实例对这一解卡工艺进行了验证,不仅对井口松动特殊情况下的解卡有很好的适用性,而且对于国内外同类型井口油管悬挂器解卡作业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亚华 《油气储运》1997,16(9):39-40
随着管道运输业的发展,管道运输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多元化混合运输方式发展。运输流向的灵活调配以及输量的变化,都要求有足量的和安全可靠的储罐。储罐常年在自然环境中加载运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腐蚀,以致发生事故。目前,对储罐的检查多以目测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采用超声波测厚仪对目测认为有问题的区域进行加密点检测;目测不到的地方则随机对储罐钢板进行破坏性切割来测量腐蚀的剩余厚度。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完整地检测储罐腐蚀,无法保证储罐的安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储罐施加阴极保护后,如何使电流分布均匀,如何测量保护电位等问题,介绍了国外大型储罐安装的斜井阳极阴极保护系统。该系统采用钻孔的PVC塑料管可以方便地测量储罐对地电位,与均布在储罐周围的阳极地床以及深井阳极地床相比,斜井阳极电流分布更为均匀,且能更好地保护罐中心底板。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目前长输管道腐蚀现状,介绍了在防腐层和外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这种表观有效的双重保护体系下,管道发生的一种腐蚀现象,即阴极保护死区腐蚀,阐述了形成阴极保护死区和产生腐蚀的原因,结合阴极保护区腐蚀的特点分析了腐蚀发生的机理,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减轻阴极保护区腐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原油罐金属底板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荣熙 《油气储运》2001,20(7):32-33
针对原油罐区的腐蚀现状,分析了原油罐底板的腐蚀机理,通过对原油一罐的腐蚀调查、底板测厚,以及对罐底脱水中腐蚀介质及沉积物样的化学分析,提出了使用WF-50防腐涂料加阴极保护的方案,该方案可有效地防止原油罐金属底板的腐蚀。  相似文献   

9.
采用现场检测与试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储油罐底板单一导静电涂层和新型复合导静电涂层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现场检测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涂层的内防腐性能优于传统的单一导静电防腐涂层,可以大幅度强化储罐底板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郭超  王璠  俞龙  宋海英  王铭伟 《油气储运》2012,31(11):833-836,887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是对储罐底板下表面进行保护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国内外对储罐底板进行保护的一些理念不同,阴极保护的具体做法存在部分差异。某些国内的通用做法因在国际项目中不适用,将会对项目的执行和验收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通过标准对照、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结合部分工程实例,对海外项目储罐底板阴极保护系统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参考相关国际规范和NACE阴极保护认证课程中推荐的做法,从罐底板防腐层、网状阳极布局、参比电极布局、罐底的绝缘处理和阳极材料的选取等方面对储罐底板的阴极保护设计进行讨论,推荐了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原油储罐长效防腐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根照 《油气储运》1996,15(5):16-19
根据油罐的腐蚀特点,介绍了一种全面、完善的长效防腐措施。即对油罐内部采用涂料与阴极保护相结合的方法,而对油罐外底板土壤侧的腐蚀除采用与罐内相同的保护方法外,还可采用外层板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方案,在对油罐进行内防腐施工时,油罐内壁的其他部位可采用油罐专用导静电涂料,但内底板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涂料。因为导静电涂料与牺牲阳极并用会加速阳极溶解,失去应有的阴极保护作用。对外底板的阴极保护可采用牺牲阳极法,也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田外输油罐下部和底部严重腐蚀的问题,提出采用牺牲阳极法与玻璃鳞片涂料对油罐进行联合保护。介绍了牺牲阳极法阳极的重量和数量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这种联合防护措施对油田油罐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某油库储油罐的利用效率,拟将富余的2座5X104m3外浮顶原油储罐改造为内浮顶柴油罐。基于此,分析了改造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储罐缺陷,针对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管壁椭圆度、垂直度和水平度,底板腐蚀情况,以及罐体各部位的钢板厚度进行相应检测,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校核,确定各部位改造的具体技术要求。此外,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应用双向子午线网壳技术作为改造内浮顶的网壳顶盖。相关经验为后续储罐的改造修复提供了作业依据。(图3,表4,参7)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掌握316L不锈钢的适应性,以试验点CO2驱油后采出介质为主要溶液,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316L不锈钢挂片的腐蚀规律进行了研究。以Cl-质量浓度、Ca2+质量浓度、CO2分压、温度、流速及油水比作为影响因素开展试验,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试验范围内腐蚀速率最高的挂片形貌和电化学腐蚀特征进行观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Cl-质量浓度为3 000~50 000 mg/L、Ca2+质量浓度为100~6 000 mg/L、CO2分压为0.15~0.75 MPa、温度为15~55℃、流速为0~0.5 m/s以及20%、85%两种含水率条件下,316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均在10-3~10-2 mm/a数量级之间变化。通过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发现,试件中耐腐蚀元素Mo的质量分数略高于最低限,在Al杂质较多的部位,316L不锈钢出现了腐蚀轻微的开口型点蚀坑,表明316L不锈钢在试验范围内具有很好的耐全面腐蚀能力,但点蚀问题不能忽视,试验用316L不锈钢中Cr、Ni、Mo的质量分数均略微高于最低限,建议在选材过程中对有利微...  相似文献   

15.
对库鄯输油管道阴极保护投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鄯输油管道沿线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分布造成对管道腐蚀性的差异。埋地管道表面在不同部位间存在的电位差是引起金属表面土壤腐蚀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沿线土壤腐蚀环境及库鄯输油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调试情况。阴极保护系统采用强制电流和牺牲阳极两种保护形式。在高电阻率的石方段采用伴随管道同沟敷设的柔性辅助阳极;在山区段采用带状和块状的镁阳极做牺牲阳极。该系统调试运行正常,应用效果良好。由于近年来的输油  相似文献   

16.
网状阳极系统的优点在于储罐外底板保护电位分布均匀,对附近管道干扰小。采用瞬时同步断电法对2个站场的11座储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控制电位达到一1.1V时,储罐仍可能未达到有效保护,原因是恒电位仪输出电流或保护电流密度过小,而日常管理通常只关注通电电位,易忽视因IR降造成的欠保护。储罐阴极保护相关标准要求电流密度在1~10rnA/m^2,推荐范围为5~10mA/m^2,而检测结果表明:两站场电流密度为1~2mA/m。时,断电电位基本达到了-850mV。由于电流密度需求受储罐液位和季节等其他因素影响,虽然标准中仅要求在阴极保护系统投运时以消除IR降电位确认电流密度需求,但在运行维护过程中仍需定期以断电电位确认电流密度需求,以有效避免潜在的欠保护风险。(表12,参5)  相似文献   

17.
李建良  许铁 《油气储运》1998,17(11):39-42
分析了加热炉低温腐蚀和灰机理,指出酸的露点和积灰问题是严重制约排烟温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采用热管空气预热器,控制金属壁温,加强燃料脱硫处理,研制抗抵温腐蚀材料等措施,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加热炉效率。  相似文献   

18.
吴龙平  明斐卿  付丽  王云  唐颖浩 《油气储运》2013,(10):1072-1075,1079
介绍了储罐标准规范GB 50341、JIS B 8501、BSEN14015及API 650的罐壁厚度计算公式;比较分析了4个标准规范在罐壁厚度计算公式、罐壁钢板许用应力、罐壁焊接接头系数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除了许用应力、焊接接头系数不同外,罐壁计算厚度的设计液位高度也不一样,对设计液位高度的不同理解是引起罐壁厚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GB 50341与采用其他储罐标准规范中罐壁厚度计算公式确定的罐壁厚度是一致的.为使罐壁计算厚度与国际标准规范相同,给出了许用应力的确定原则,同时重新定义了设计液位高度.通过实例证明,许用应力的确定原则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