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袋栽平菇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平菇栽培的主要方式,然而袋栽平菇最大的不足就是中后期缺水料干,因而平菇仍有30%~40%的产量潜力可挖掘。为了解决这一补水问题,笔者通过浸泡法、注水法、覆土法和滴箭滴灌法进行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大林 《蔬菜》2003,(11):26-26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以调为65 %左右为宜,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塑料袋袋栽,平时的水分管理根本无法补充到料内去,如不及时向料内补充水分,二潮菇的养分积累和原基分化将严重受阻,长出的菇体菌盖小而薄,菌柄细而长,枯燥无光泽,产量与质量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平菇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因素在…  相似文献   

3.
以袋栽平菇为试验材料,研究输液式补水方法对平菇产量、单丛重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袋栽平菇通过输液式补水处理后总产量增加。补水处理从4潮菇开始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第1潮菇采收后补水10min/d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18.5%。(2)输液式补水处理后,从第4潮菇开始可明显提高单丛菇重,但各处理间单丛菇重的差异不明显。在平菇的采收后期,通过输液式补水所产出菇的感官品质明显较对照(不补水)好。(3)每天对平菇茵袋直接输入10mL的水分即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袋栽平菇2潮后菌棒失水干缩,能否补水成为限制出菇的主要因子。脱袋覆土成了补水兼顾补养的优良措施,方法主要有畦式覆土法和泥菌墙法,为了弄清两者优劣以便更好地指导平菇生产,特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畦式覆土法更易于补水、补养,不仅管理方便,而且出菇潮次多、转潮快、出菇商品性高、生物转化率大。相比之下,泥菌墙法在补水、补养上不易使上下层均匀,在上层已显缺水时,下层还在水渍状态,且平菇易污染泥水而导致品质下降。另外,泥茵墙法中平菇转潮慢,生物转化率小,容易积温。平菇2潮后菌棒畦式覆土栽培法是获得高产的优选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4):52-52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