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以儒学体系为理论架构的,这与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宗教理性基础上的西方法律文化迥然相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法制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历史品格。目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研究也过多地囿于“西法移植”这一单一的范式,忽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中国的法制进程似无根之浮萍。然而,具体的法律制度需要相应的文化心理来支撑,就中国法制变迁的价值取向而言,只有从本体文化的内在理路去寻求,借鉴地融合西方法律智慧,才是获得国人接受和认可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总体上一脉相承,其核心内容和内在精神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但传统法律文化内容庞杂,良莠不齐,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的与现代法治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刘阳 《甘肃农业》2006,(5):212-213
本文从中西法律在起源,结构.观念等多方面的比较入手.揭示了中西方法文化传统与发展的诸多不同.也为中国当代法制现代化与法律移植提供了新的借鉴。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一种借鉴对思考法制现代化与法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关系应当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概括了传统“家文化”孕育下的家族企业的具体特征,认为中国传统的家文化是制约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论证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发展企业文化才是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陈元朝 《现代农业》2009,(5):99-100
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也代表着一种文化.对法律进行文化视角的研完是法学的必然.因此,法文化研究是当前和未来的一个趋势.本文就对法律与文化、刑法与文化、犯罪与文化等若干关系进行研究和议论.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人类基于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的关注而衍生的一种制度,它的产生、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法律文化是法治的各环节的内在精神要素。中国要建立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考虑中国的民族文化。在建构中国法治的文化基础时,应该将西方法治的文化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文化因子融合起来,在符合中国国情、民情的情况下,为法治培育文化的土壤,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晚清的变法修律,是通过参照域外先进法律文化来完成的。在输入域外法律文化时,晚清经历了一个选择过程。最终选择以大陆法系为参照法系、以日本为参照对象国,优先输入公法文化,再逐步引进私法文化,实现了中国法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晚清政府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受到国内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晚清在输入域外法律文化时所作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即由共同体本位的社会转变为个人本位的社会,这个过程离不开小共同体的发展。近代以来,大共同体本位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而发生嬗变,小共同体所形成的农村社会秩序也发生了变迁。从传统文化的三个层面即技术、制度、观念与农村社会秩序的经济、家族、礼治的对应关系中分析传统文化嬗变对农村社会秩序变迁的影响,得出凡是能发扬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或承载人性伟大的传统文化都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结论。由这类文化培养的民间精英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将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和农村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文化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法律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与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语言现象剖析了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几点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法律文化为视角,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的研究,透视中国当代的法律文化。中国当代法律文化的激烈冲突,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的多元化。中国由于是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旧社会的法律文化在社会秩序上的体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现代社会,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成为旧秩序和新秩序并存的局面。本文就中国的社会秩序做一个整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惧官、避官,素有“民不与官斗”的说法,这种封建时代形成的意识传统非常有碍于社会进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必定是一个法制国家,是一个公众普遍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的社会。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确立了“民”与“官”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原则。有了这个原则,老百姓就可以依法诉讼,依法告“官”,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丈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管理思想。我国现代管理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分析和探讨传统文化与现化管理有机契合的问题,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现代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管理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是当代法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必须以超乎前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法律文化,提取和挖掘法律传统中适应现代法制发展之因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现代意义的充实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必要性,在于这是适应党中央方针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高校的使命,更是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此外还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金更兴 《甘肃农业》2006,(7):179-180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散见于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的思想和主张中,这一系列的和谐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我们构建争谐社会的思想源泉。今天“和谐”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这无不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薪火相传有着莫大的关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政通人和”、“民本和谐”、“争为贵”思想,闪烁着极其丰富的和谐理念。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创新,对当代中国甚至是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传统和谐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进、融合,超越时代局限性而被传承至今,其优秀内核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在引导、规范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六经”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最早源头,也是华夏民族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虽然历史上也曾有外来文化汇入中国文化的情况,但这个最初之“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一直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本文之所以采用“传统之源”的题目,意在澄清中国文化之“源”乃是“六经”,诸子百家只是其“流”。我们可以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这样两个阶段:“先秦的元典时代”和“汉以后的经学时代”。这个“元典”既包括“六经”的“元典”,也包括继起的诸子学“元典”。而“六经”又是诸子学之“源”。胡适等人所谓“截断众流”的中国哲学史写作方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舒曼  陈一珉 《农业考古》2006,(2):207-213
中国禅茶文化作为一个话题是近几年来被茶、佛界人士谈论,但始终无法归纳出精神内核。于是有人认为,当人们生活于禅茶文化之中,本身就是这一文化的直接表达者。如净慧大德倡导的“生活禅”就是禅茶文化具体实践最为真实的写照,有茶、有禅,除此而外,再也没有别的参照对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 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 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依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而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现代法治精神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 ,现代法治也需要从传统中不断总结 ,创造性地完善。一、完整、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思想体系回顾数千年来积淀在中华文化中的法律传统 ,回望过去的百年中国法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蹒跚步履 ,总会让人有太多的思绪和感慨。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 ,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 ,与西方文明并存于当世。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 ,司法、尚法、重法的精神也占有重要位置。自古以来 ,“刑德”就被当作经国治民的“二柄” ,以刑法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成为传统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无论在精神旨趣还是在制度、技术层面 ,都是环环相扣 ,具有明显而密切的联系性 ,故而后人一般都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概括地称为“中国法律传统”。这是一套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回旋 ,从简单幼稚的法律幼苗发展而成的体系完整、内容全面、义理精深、风格特异的庞大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