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田测法进行了相同灌水时间和次数、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量与棉花产量关系试验,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指导、分析、计算了棉花最高产量灌溉定额,节水经济灌溉定额,高效用水灌溉定额,棉花需水临界期。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灌水量呈良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节水经济灌溉客额不仅与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有关,而且与皮棉价格、单方水价格、生产要素不变费用及水费征收方式有关。在现状条件下,渭干河灌区棉花合理灌溉定额为2655~5394m^3/hm^2,最高产量灌溉定额为5394m^3/hm^2,节水经济灌溉定额5370m^3/hm^2,高效用水灌溉定额为2655m^3/hm^2;棉花需水临界期是花铃期和蕾期。  相似文献   

2.
秸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覆盖是减少棵间无效水分蒸发,提高根层土壤含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北京大兴县的3年使用表明,覆盖千秆3.0t/hm^2,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结构,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且越是干旱年年份保水保墒效果越显著,夏玉米出协率提高4%-13%;  相似文献   

3.
机具市场     
济民-4.5轻快型耕整机该机集轻巧、灵活、高效率等优势于一体,价格较低,速度较快,是济民系列耕整机中最经济实惠的主推品种。主要适用于0.02hm20.6亩以上平整田块。主要性能指标如下:配用动力:175F-14.5马力柴油机机重:75kg公斤犁坯宽:300mm毫米犁田:013~0.17hm2/h公顷/小时耙、辊宽:1700mm耙、辊:04~0.53hm2/h犁田深度:70~140mm油耗:犁田:6kg/hm2辊耙:1.5kg/hm2济民-4轻稳型耕整机该机重心降低60~100mm,平稳性极好…  相似文献   

4.
麦行间套播夏玉米,采用滴灌方式和适宜灌水量,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氮磷肥适宜调配等有效技术措施,全生育期追施氮,磷肥量分别保持在168-186kg/hm^2和132-159kg/hm^2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2以上产量,水分生产效益达到1.9kg/m^3以上,显示出良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明友  黄俊 《灌溉排水》1998,17(1):56-58
根据水稻发育过程中对水分反应的遗传性理论,经过试验研究,提出在寒冷地区气候条件下,以浅水层淹灌为主,晒田湿润相结合的浅湿型节水灌溉基本模式。在高产和维持相同产量前提下,直播水稻生育期灌水量6676.95m^3/hm^2,节水19.6%,水的生产效率为0.97kg/m^3,“旱育稀植”水稻;厚土层本田灌水量2299.50m63/hm^2,节水59.2%,水的生产效率为3.37kg/m^3;薄土层本田  相似文献   

6.
商丘试验区夏玉米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与优化方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人要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能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夏玉米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为105kg/hm^2,P2O5为52.5kg/hm^2,灌溉定额1500m^3/hm^2。低于阈值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WUE值低;高于阈值,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增加N、P投入和适宜限量供水是提高WUE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亚地4U—l型和4U—2型马铃薯挖掘机由内蒙古亚地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研制开发,配套动力分别为40~48kW和18~22kW,作业幅宽分别为lm和0.45m,挖掘行数分别为2行和1行,联接方式分别为半悬挂和悬挂,挖掘深度均为15~20cm,生产率分别为0.33hm2/h和0.26hm2/h。亚地4U-1、4U-2型马铃薯挖掘机  相似文献   

8.
在豫北沿黄轻砂壤土地带,进行了滴、畦灌溉方式结合的夏棉水肥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夏棉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可分别采用畦、滴灌溉方式,较正常畦灌棉田节水22.78%~28.24%,其中滴灌每公顷每次灌水定额仅 243. 0~280. 5m~3;对于中等肥力基础的棉田,生长期内追施氮肥(折纯氮)总量在 300 kg/hm~2范围内时,随施肥量的增加,其植株与各器官的生长状况均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施肥量同产量之间至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阐述了“坐水种”的灌溉原理及其效果,并根据其注水浇灌方式及形成覆埋式湿团,将这一灌溉方法命名注灌。研究表明,注灌的灌水定额虽然只有60m^3/hm^2-120m^3/hm^2,但却相当于50mm以上的等效降雨量或580m^3/hm^2的沟灌水定额的湿润效果。而且有更明显的抗旱、耐旱、增温、保苗等效应,和投资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强、不板结土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节水灌溉水稻高产优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控灌条件下水稻各生育阶段根系,茎杆、叶片、分蘖等生态指标和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土壤理化状况及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水稻发病及倒伏指标。结果表明,控灌水稻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水稻单产10398kg/hm^2,增产幅度为5.3%,节约灌溉用水量7057.5m^3/hm^2,节水幅度达38.8%。稻米品质也相应提高,控灌水稻粗蛋白含量提高0.21%,整精米率提高1.59%,晋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田测法进行了相同灌水时间和次数、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量与棉花产量关系试验 ,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推导、分析、计算了棉花最高产量灌溉定额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 ,高效用水灌溉定额 ,棉花需水临界期。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与灌水量呈良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不仅与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有关 ,而且与皮棉价格、单方水价格、生产要素不变费用及水费征收方式有关。在现状条件下 ,渭干河灌区棉花合理灌溉定额为 2 655~ 5394 m3/ hm2 ,最高产量灌溉定额为 5394 m3/ hm2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5370 m3/ hm2 ,高效用水灌溉定额为 2 655m3/ hm2 ;棉花需水临界期是花铃期和蕾期  相似文献   

12.
麦行间套播夏玉米,采用滴灌方式和适宜灌水量、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氮磷肥适宜调配等有效技术措施,全生育期追施氮(折纯N)、磷(P2O5)肥量分别保持在168~186kg/hm 2 和132~159kg/hm 2 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 2 以上产量,水分生产效益达到1.9kg/m 3 以上,显示出良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在5个试验点田间试验研究水氮耦合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对棉花生长的作用比施氮大,表现在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的吸收和籽棉产量3个方面。灌水量、施氮量和产量耦合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为:y=300+2.482W+4.384N-0.001067W×N-0.000267W2,回归分析表明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棉花籽棉产量有促进作用,但灌水量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是负效应,还说明过多的水肥投入并不有利于棉花增产。合理肥料投入有利于发挥灌溉的增产作用,最高产量为5999.98 kg/hm2时,全生育期中总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4112.8 m3/hm2和270.47 kg/hm2。  相似文献   

14.
灌溉和施氮策略对滴灌施肥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种滴灌施氮策略(氮磷钾肥全部滴施、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下3个灌溉定额(3 300、3 900、4 500 m3/hm~2)和4个施氮水平(150、225、300、375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施氮策略下,随生育期延长,棉花蕾铃脱落率逐渐增加,花铃盛期达到最高,花铃后期迅速降低。不同灌溉定额下,在中灌溉定额(3 900 m3/hm~2)下蕾铃脱落率最低;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低氮用量(150 kg/hm~2)时蕾铃脱落率显著增加,施氮量300 kg/hm~2时蕾铃脱落率均较低;灌溉定额和施氮量过低或过高均会造成蕾铃脱落率显著增加。在氮磷钾肥全部滴施的施氮策略下,理论上灌溉定额3 890.46 m3/hm~2、施氮量291.25 kg/hm~2时蕾铃脱落率可降至53.60%;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的施氮策略下,理论上灌溉定额3 805.24 m3/hm~2、施氮量288.76 kg/hm~2时蕾铃脱落率可降至49.12%。总体上,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施氮策略较氮磷钾肥全部滴施施氮策略具有较低的蕾铃脱落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日趋减少的现状 ,开展了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 ( 1 50mm)的情况下 ,玉米秸与小麦秸全部还田较不还田 (对照 )增产小麦 540 kg/ hm2 ,仅麦秸还田较对照增产小麦4 65kg。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 2 .3 4和 2 .3 6kg/ ( hm2 · mm) ;同时增施有机肥可增产小麦 73 5kg/ hm2 与660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2 .2 1和 2 .1 8kg/ ( hm2 · mm)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流动系统及其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壤水流动系统是由水势场,介质场,水化学学场,温度场耦合而成,并在时空四维上不断演变化的动态系统,土壤水调控就是通过综合措施改善水流动系统的上下边界年及浅部介质特性,优化田间微水文系统、微气候系统及土壤水流动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为供试材料,在宁夏半干旱区固原旱地进行了膜下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薯田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可明显提高0~40cm土层土壤水分,水肥一体化适时、适量供给马铃薯,为马铃薯块茎生长至快速膨大阶段创造了适宜的水肥环境条件,加之地膜覆盖保墒,使其在水肥最佳状态下生长发育,达到了节水、节肥、增产的作用。氮肥施肥量75~300kg/hm~2,膜下滴灌450m3/hm~2,土壤水分10.03%~17.97%,较225m3/hm~2处理增加80%~59.5%。优化出马铃薯膜下滴灌定额450m3/hm~2、氮肥225kg/hm~2最佳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2.630 175万kg/hm~2,较无氮肥处理增产36.95%,氮素生产效率31.54kg/kg,水分生产效率69.88kg/(hm~2·mm)。  相似文献   

18.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处理的产量较露地沟播与露地条播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5.8%、32.5%,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沟播与露地条播分别提高11.1%、14.2%。在不同的播种方式下,地膜穴播、露地沟播和露地条播的最适宜密度分别为13.9、22.9和22.1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水情变化特征与引黄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凯 《灌溉排水学报》2003,22(1):45-47,66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黄河下游年径流量逐渐减少 ,年最大流量亦在减少 ,1 990~ 1 995年本区引黄水量达到 1 0 7.8亿 m3 ,实灌面积达到 2 2 2 .3万 hm2 。1 995~ 1 999年全区用水量为 1 3 0 .5亿 m3 ,其中 ,流域内占3 1 .7% ,流域外占 68.3 %。本区河南段以引黄渠系自流灌溉为主 ,井灌为辅 ;山东段则是渠系自流、河网调蓄提灌和机井提灌相结合的综合引黄模式。本区作物灌溉定额 ,小麦为 2 66~ 3 3 5 mm,玉米为 1 1 5~ 1 3 9mm,大豆为 1 75~ 2 0 3 mm,棉花为 1 96~ 2 49mm,水稻为 699~ 75 4mm。引黄灌溉的发展潜力为 1 1 5 .8亿 m3 ,冬春占3 3 .4% ,夏秋占 66.6%。通过发展工程节水 (将综合节水率提高 7.6% )、实施适水种植 (将小麦播种面积下调1 0 .1 % ) ,则可节水 1 4.8%。  相似文献   

20.
水肥耦合对棉花产量、收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棉花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的影响,并运用多元二次回归与归一化及3种不同目标值组合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满足多目标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滴灌水肥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150、F200、F250、F300、F350)和3个灌溉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ETC是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的水肥耦合效应明显,60%ETC灌水水平显著抑制籽棉产量并降低净收益,100%ETC灌水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和净收益,但水分利用效率低于60%ETC灌水水平。2012年灌水量为100%ETC且施肥量300-120-60 kg/hm2(N-P2O5-K2O)时籽棉产量最高,但净收益并未增加,2 a灌水量为100%ETC且施肥量250-100-50 kg/hm2(N-P2O5-K2O)时的净收益最高。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组合方式均可用于水肥多目标优化,其中乘法组合方式2 a水肥投入量差异更小且各目标值变化也更小,2012年灌水量92%ETC、施肥量278-111-56 kg/hm2(N-P2O5-K2O)以及2013年灌水量90%ETC、施肥量268-107-53 kg/hm2(N-P2O5-K2O)可作为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水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