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试验选用杀螟松乳油、杀虫双水剂、亚胺硫磷乳油、晶体敌白虫+乙酰甲胺磷可溶性原粉、毒死蜱防治甘蔗螟虫,结果显示施药一个月对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是:85.0%、87.5%、71.3%、78.8%、68.8%.施药后两个月,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分别为:85.8%、88.0%、71.7%、76.1%、68.5%.杀螟松乳油防治效果显著,建议采用杀螟松乳油来防治甘蔗螟虫.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蔗区主要甘蔗螟虫种类及甘蔗螟虫在甘蔗生长周期内的田间危害情况。根据国内外对甘蔗螟虫防治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甘蔗螟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绿色防治技术集成及利用研究进展,指出甘蔗螟虫各单项防治措施效果的优缺点。提出各单项防治措施的研究方向:加大抗螟虫甘蔗品种的选育工作;加大田间试验以验证生物防治的实际防治效果,并挑选出适合大规模田间防治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剂;筛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研究基于雌虫的诱杀技术和引诱剂;加强甘蔗螟虫行为及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并将各单项防治技术有机结合,建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甘蔗螟虫防控技术体系等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湛江地区甘蔗螟虫为害情况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的原因为 :(1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2 )植期的多样性 ;(3)种植行距过密 ;(4 )气候条件适于螟虫害大发生。提出应在甘蔗螟虫预测预报基础上 ,综合采用防治措施 ,如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条螟的性诱剂迷向防治  相似文献   

5.
6.
甘蔗螟虫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美国呋喃丹、地虫灵、中国福南丹等3种农药与常规特丁磷处理进行比较试验.在甘蔗苗期调查出苗数、分蘖率、蔗茎数、株高.生长后期调查株高、茎粗、有效茎数、田间锤度、虫口率和虫节率等.4种农药中,中国福南丹处理的在有效茎数、株高、虫节率、田问锤度上均有优势.产量预测上,最高为中国福南丹,达到6774.6千克/亩.最低为美国呋喃丹,5599.9千克/亩.综合价格和收入支出等考虑,在生产中,福南丹和特丁磷具有比其它农药增产增收的效果.虫口率上,除中国福南丹和地虫灵外,其余农药处理的虫口率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福南丹类农药为高毒农药有关,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7.
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外对螟虫的研究成果,对甘蔗螟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甘蔗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显坤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64-20066,20069
甘蔗螟虫是危害甘蔗的重要害虫,对甘蔗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有效防治甘蔗螟虫一直是甘蔗植保领域中最重要的难题。简述了甘蔗螟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大防治技术,并对各种防治技术的当前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甘蔗螟虫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导弹”防治甘蔗螟虫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导弹"是一种新的生物治虫技术。探索其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为防治甘蔗螟虫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应用"生物导弹"防治甘蔗螟虫进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导弹"示范区甘蔗枯心率比化学农药防治区低,蔗田环境对"生物导弹"杀虫卡出蜂率无不良影响。与喷施阿维菌素相比,"生物导弹"用药成本相当,工效提高近40倍。"生物导弹"可在广西蔗区扩大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10.
甘蔗螟虫的形态特征、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贵州蔗区的主要螟虫(条螟、大螟、二点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P2:5′-GGAGCGTCGCCTACCTATT-3′)进行SCYLV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柳州郊区蔗区调查的8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75.0%;柳城蔗区调查的7个品种全部带毒,带毒率为100.0%;鹿寨蔗区调查的4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50.0%;宜州蔗区调查的6个品种中有4个带毒,带毒率为66.7%。在所调查的品种中,柳城03-182、桂糖21和台糖16在作为调查对象的蔗区均检测出黄叶病毒;主栽品种ROC22也在柳城和宜州蔗区检测出黄叶病毒。【结论】甘蔗黄叶病已在广西北部蔗区发生,且有向外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果蔗新品种引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果蔗主栽品种黑皮果蔗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闽引黄皮果蔗、大田雪蔗和同安果蔗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引黄皮果蔗表现出植株高大、茎粗、外观品质好、高产稳产、甜度适中、口感好等特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毒杀”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5种农药防治螟虫,“毒杀”效果最佳,其对二点螟防治效果达93.3%,对条螟防治效果达76.4%,而最差的“克百威”防治效果分别是52.2%和39.8%。  相似文献   

14.
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进行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蔗来茎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施用5 kg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最佳,药后60 d内的药效达到94.2%~96.0%,与对照药剂5%特丁磷颗粒剂相比差异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螟虫危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仿生类、内吸性化学药剂乙蒜素能否用于甘蔗病害防控及是否具有促生效果,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毒力测定、桶栽施药试验,评价乙蒜素对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 (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白条病的防控效果,同时通过桶栽施药试验对不同浓度乙蒜素处理的甘蔗进行农艺性状、生物量等表型测定,并结合光合、根系及抗逆等生理特性评价其促生作用。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乙蒜素毒力回归方程为y=26.29x-30.29,相关系数R2为0.948 9,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为1 132.43 μg/mL。病害防控及促生试验结果显示:80%乙蒜素1 000倍稀释液防控促生效果最佳。该处理下,施药42 d未检测出甘蔗白条病阳性植株,而对照(CK)阳性检出率100%。相较于CK,该处理(施药42 d)的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24.93%、净光合速率增加64.97%,根系活力增加62.44%,促生效果明显;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分别提高21.32%、44.32%、54.32%;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分别增加17.40%、17.39%、17.78%,而MDA含量减少22.74%,缓解膜脂过氧化、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甘蔗抗逆性。综上,80%乙蒜素1 000倍稀释液对甘蔗白条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且对甘蔗具有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t\t\t\t\t目的\t\t\t\t\t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t\t\t\t\t\t\t\t\t\t\t\t\t方法\t\t\t\t\t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t\t\t\t\t\t\t\t\t\t\t\t\t结果\t\t\t\t\t在甘蔗生产上,以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 6 hm–2+0.05%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8 kg/hm2或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 6 hm–2+200 g/L虫酰肼悬浮剂1.5 L/hm2结合使用最佳,宜在3月初安装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4月初按每公顷生物制剂用量对水900 kg稀释后均匀喷洒蔗株,对螟害枯心率和螟害株率的防效分别达69.98%和49.0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农药3%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的防效。\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与生物制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或虫酰肼结合使用是防控甘蔗螟虫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与其他技术轮换或协调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t\t\t\t  相似文献   

17.
崇左市引进7个甘蔗新品种与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进行对比试验,并调查出苗率、分蘖率、植株伸长量、蔗糖分、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结果表明:粤糖93/159、台优、桂糖94/119,综合性状优良,表现早熟、高产、高糖,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新台糖26号、园林1号、桂糖94/116、桂引5号综合性状一般,不宜在崇左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感染甘蔗黄叶病毒后甘蔗叶组织超微结构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对感染甘蔗黄叶病毒蔗叶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表明,韧皮部伴胞及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及细胞核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线粒体形态异常,有的肿大、内嵴模糊,严重者内嵴消失,空泡化,仅剩未被消解的残骸;叶绿体被膜破裂,严重者被膜完全消解,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片层消失,基质外流.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被膜和基质片层也遭到破坏,淀粉粒增多、膨大;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局部核膜破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  相似文献   

19.
甘蔗黄叶综合症的RT-PCR检测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2年12月采自南宁的4个田间症状程度不同的样品作RT-PCR检测,结果表明,A1(粤糖93/159)、A2(粤糖93/159)、B1(CP88/1508)3个样品为阳性,确认田间发生的是甘蔗黄叶综合症(YLS),是我国甘蔗新病害。建议尽快对病害加以控制,并加强甘蔗引用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贵州甘蔗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和“Z”字型取样法对贵州省甘蔗园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以甘蔗绵蚜和条螟为对象,使用2%吡虫啉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对甘蔗绵蚜和条螟的田间防效及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甘蔗产区主要害虫有7种,其中甘蔗绵蚜和条螟为蔗区害虫优势种群;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防治甘蔗绵蚜药后60 d的防效为79.09%~91.80%,防治甘蔗条螟药后70 d的防效为71.52%~83.04%,能提高甘蔗产量7.1%~14.4%;生产上推荐使用2.25~4.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