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6种野牡丹属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的分类存在较大分歧,为了弄清各个种之间的关系,对野牡丹属6种植物叶片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叶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地菍叶片上表面外,其余5种植物叶片上、下表面均有表皮毛;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下表面中脉上均有锥形和鳞片形2种形态的表皮毛,不同之处在于野牡丹为长锥形,多花野牡丹则为短锥形;细叶野牡丹和毛菍中脉上的表皮毛均为锥形,但细叶野牡丹表皮毛基部后延,毛菍则不后延;展毛野牡丹中脉上的表皮毛为长鳞片形。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细叶野牡丹、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野牡丹、毛菍和地菍则与其亲缘关系都比较远,各自聚为一类。结合花期观察结果,推断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为2个不同种,该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基本一致,由此表明野牡丹属植物叶表面特征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野牡丹野牡丹科,野牡丹属。产于我国和越南等地。灌木。茎上有紧贴的鳞片状粗毛。叶阔卵形,先端短尖,基部狭心形,表面有紧贴的粗毛,背面柔毛较长而密。花大,紫红色,一般3朵聚生枝顶。果实球形。花期5-10月,果期10月以后。野生于山坡湿润地及疏树林下。萌发力强。喜温酸性土壤,为酸性土指示植物。耐贫瘠。常用扦插或播种繁殖。播种土以酸性土混沙较好。  相似文献   

3.
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具有异型雄蕊,大多数种类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该属植物杂交种并探讨野牡丹属异型雄蕊的功能差异,以多花野牡丹( M. malabathricum)为母本,毛菍( M. sanguineum)、地菍( M. dodecandrum)为父本,统计父本异型雄蕊授粉后的座果率、种子饱满率与萌发特性,并采用形态鉴定法比较杂交子代与父母本自交子代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毛菍长花药授粉多花野牡丹所得种子饱满率显著高于毛菍短花药,而地菍长短花药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父本异型雄蕊所得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多花野牡丹与毛菍具有更高的杂交亲和性,其中毛菍长花药授粉所得座果率高达100%,所得种子发芽率达到75.33%。杂交后代的叶脉数与母本一致,均为5脉;多花野牡丹与地菍杂交子代株型皆呈匍匐型,叶形指数是其测定的有效指标,变异系数高达47.23%;多花野牡丹与毛菍杂交子代株型均为直立型,株高呈现较明显的杂种优势,超高亲植株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4.
地稔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叉名铺地锦、山地稔,可观花、观果,易管理,耐践踏,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一、植物学特征灌木.茎匍匐或披散,高5~15:茎多分枝,下部伏地,长1~33厘米,幼枝近四棱形,疏生粗糙状毛,老枝变成圆形: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5.
地稔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又名铺地锦、山地稔。可观花、可观果,易管理、耐践踏,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值得大力推广应用。1 植物学特征 灌木,茎匍匐或披散,高5~15cm;茎多分枝,下部伏地,长10~30cm,幼枝近四棱形,疏生糙伏毛,老枝变成圆形;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  相似文献   

6.
观察紫毛野牡丹种子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其基本参数。结果表明:紫毛野牡丹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条件,全黑暗条件下种子发芽受到限制;低浓度(0-20 mg.L-1)的6-BA可提高紫毛野牡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浓度为10 mg.L-1时,效果最为显著。IAA抑制紫毛野牡丹种子的萌发,在一定范围内,发芽率随着IAA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野牡丹属的光合特性差异,促进本土野牡丹属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推广应用,以3种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毛稔、紫毛野牡丹)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光响应曲线及参数、CO2响应曲线及参数、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三者的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5.222、23.167和24.271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分别为603.593、760.222和783.632μmol·m-2·s-1,为阳生植物;野牡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最高,为6.620μmol·m-2·s-1,冬季低温会导致其出现光抑制现象;毛稔和紫毛野牡丹CO2饱和阶段的Pnmax高于光饱和阶段,表明毛稔和紫毛野牡丹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受CO2供应的限制。综合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利用效率(AQY)、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等指标,耐阴性由强到弱为野牡丹>毛稔>紫毛野牡丹。野牡丹、毛稔、紫毛野牡丹适宜在阳光充足环境下种植,例如向阳的山坡、林缘、路边;野牡丹还可种植在枝叶较为稀疏的乔木下层;此外,野牡丹对冬季自然低温敏感性较强,在南方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应对其进行适当的防寒处理。  相似文献   

8.
野牡丹科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长期以来对野牡丹科资源分布和生存状况等研究不足,导致学术界对其分类存在较大争议,部分物种生存状况堪忧。为了理清我国野牡丹科植物资源状况,通过分析其区系及分布特征,为其保护利用提供基础的数据。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大陆、海南岛和台湾岛的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区类型及水平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野牡丹科植物共有24属177种25变种,其中大陆有19属150种24变种,海南岛有14属46种7变种,台湾岛有12属22种1变种;海南岛、台湾岛与大陆野牡丹科植物共有属占其各自总属数的85.7%、75.0%;3个地区共有属有7属,分别是金锦香属(Osbeckia)、野牡丹属(Melastoma)、柏拉木属(Blastus)、肉穗草属(Sarcopyramis)、蜂斗草属(Sonerila)、酸脚杆属(Medinilla)和谷木属(Memecylon);海南岛、台湾岛与大陆共有种的比例分别为64.2%、60.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野牡丹科植物种的同源性较高。(2)我国大陆、海南岛、台湾岛的野牡丹科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为5、3、5个,均以热带亚洲分布型属的比例最高。(3)3个地区的野牡丹科植物的水平分布从南到北呈现递减的趋势,垂直分布均主要分布在海拔100~2 000 m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9.
23种野生野牡丹科植物引种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掘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的园林绿化价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广东省、海南省分布的23种野生野牡丹科植物的观赏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由观赏性、适应性、抗逆性3个评价准则及相关的15个评价因子构成。结果表明,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野牡丹(M.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毛菍(M.sanguineum)、熊巴掌(Phyllagathis cavaleriei)、溪边蜂桑勒(Sonerila rivularis)、虎颜花(Tigridiopalma magnifica)、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槠头红(Sarcopyramis napalensis)、叶底红(Phyllagathis fordii)、蜂斗草(Sonerila cantonensis)11种野牡丹科植物具有较强的观赏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薛松波 《农村科技》2008,(10):71-71
黄菠萝皮在药材中被称黄柏,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功能。黄菠萝为芸香科黄柏属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皮暗灰棕色,幼枝皮暗棕褐色或紫棕色,皮开裂,有白色皮孔,树皮有加厚的木栓层。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为5~13片,卵状技针形或近卵形,边缘有明显的钝锯齿及缘毛。花瓣及雄蕊均为5;雌花内有退化雄蕊呈鳞片状。浆果状核果肉质,圆球形,黑色,密集成团,种子4~6,卵状长圆形或半椭圆形,褐色或黑褐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相似文献   

11.
无根藤     
无根藤又名无娘藤、罗网藤、金丝藤,飞天藤.为樟科无根藤属植物.无根藤缠绕草木,借盘状吸根攀附于其它植物上,状如兔丝子.茎线状、细长,绿色或绿褐色,无毛或稍被毛,叶退化成细小的鳞片状.穗状花序长2~5mm,夏初开白色小花.花被管状、6裂、成二轮,外轮三裂片较小,内轮三裂片较大,卵形,裂片基部之间有小圆形附属物;雄蕊9个,3轮.花药瓣裂,退化雄蕊无花药;子房有粗状花柱和圆头状柱头.果实球形、肉质,绿豆大小,包藏于花后增大的宿存肉质花被内,种子一粒,圆形.  相似文献   

12.
<正>1".远看一张皮,近看四只蹄;前看鬐甲高,后看屁股齐。"健康耕牛背毛整齐光亮,毛短而伏贴,皮薄富有弹性。四蹄要圆大,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13.
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M.affine)和地稔(M.dodecandrum)花粉的纵横径进行测量,并比较其花粉形态特征,旨在为野牡丹属雄蕊的演化规律提供孢粉学证据。结果表明:5种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花粉的极面观、孔沟延伸程度和花粉外壁纹饰差异显著。根据花粉形态的演变规律推断,野牡丹为最原始的进化类型,细叶野牡丹、地稔、多花野牡丹和展毛野牡丹较为进化,异型雄蕊中紫色雄蕊花粉相对原始。  相似文献   

14.
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锁阳科植物,多年生寄生草本,地方名有锈铁棒、乌兰高腰之称。1形态特征锁阳全体肉质,无叶绿素;茎圆柱状,高60~100cm,黑紫红色,下部埋藏于土中,基部稍膨大,具互生鳞片,鳞片三棱长圆形,长0.50~1.20cm。花序肉穗状,顶生于茎端,长圆状棍棒形,长5~15cm,直径达6cm,暗紫红色,在花丛中散生有鳞片状苞片,花杂性,排列甚紧密,  相似文献   

15.
南瓜是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  相似文献   

16.
5种野牡丹科植物的耐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5种野牡丹科植物的耐荫特性,设置了3个不同的遮荫水平(遮荫度分别为:0、60%和80%)进行耐荫性研究,通过测定比叶面积、最长节间距、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分析其耐荫性能力强弱。结果表明,五峰细叶野牡丹和长泰细叶野牡丹耐荫性较强,展毛野牡丹、银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耐荫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小叶丁香属落叶灌木,叶卵形或椭圆形卵状,长1~2cm,少数3~4cm,宽0.8~1.5cm,少数2.0~2.5cm,全缘,有缘毛,表面密被短柔毛或无毛,背面灰绿色,主脉稍密被褐色或白色髯毛;叶柄长5~10mm,被短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侧生,疏松,长5~15cm;花冠筒细长,圆锥形,长约1cm,花冠裂片卵状披针形,先  相似文献   

18.
梓树的育苗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梓树系紫薇科梓树属乔木,树冠开展,树皮灰褐色、纵裂.叶广卵形或近圆形,长10~30cm,通常3~5浅裂,有毛,背面基部脉腋有紫斑.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绿色或紫色;花冠淡黄色,长约2cm,内面有黄色条纹及紫色斑纹.蒴果细长如筷,长20~30cm.种子有毛.花期5月.喜光,稍耐阴,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不耐瘠薄,耐轻度盐碱,耐寒性强,在小兴安岭地区也可栽植.  相似文献   

19.
估计毛领路的价格依然是主流,稍有回落后会马上复升,约在60~65元.服装路皮(熟皮),每张价格45~50元,估计将提高到50~55元.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药用植物展毛野牡丹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得出展毛野牡丹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分生芽继代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3 mg.L-1+NAA 0.05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中附加IBA0.5 mg.L-1,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