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前香菇代料生产,多以熟料栽培为主,由于培养料要经高压灭菌,需耗费大量燃料,且生产环节又多。为此,我们采用了杨庆尧先生试验成功的液体深层培养菌种工艺,以10000立升发酵罐生产的香菇液体菌种,进行了生料栽培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液体菌种生产香菇菌种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的7402菌株。其生产工  相似文献   

2.
省科委、市科委相继于1981~1982年间,下达了以香菇液体菌种深层发酵与固体栽培技术研究为内容的课题。重点要解决选育能适应液体培养的香菇菌株,研究工业化生产液体菌种的工艺,并探索液体菌种如何固体栽培的管理技术,以达到降本增收增益发展香菇生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香菇液体菌种生产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体菌种—固体原种—栽培种的制种工艺生产香菇,菌种制作时间短,菌龄一致,菌丝生活力强,杂菌污染少,香菇的生产周期缩短,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一九八五年我们在偏湿的培养基、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恒温的条件下,进行香菇的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4.
香菇液体菌种研究进展与栽培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方可武  方忠王 《食用菌》1995,17(4):14-16
近年来,我国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与应用有了新的发展。栽培香菇使用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有许多优点,如菌种可用工业化进行大量生产,培养周期短,长速快,菌龄整齐,接种后菌种在料内分布均匀,发菌点多,菌丝长满料的时间短,出菇快。香菇液体菌种的应用,可促进香菇栽培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层发酵培养的香菇液体菌种,具有菌龄齐、菌丝粗壮、接入栽培料萌发点多、发菌快等优点,因此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如何利用香菇液体菌种的优势,采取较简单的工艺栽培香菇,少见报道。我们于1986~1987年利用香菇液体种,采取开放式栽培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其开放式栽培技  相似文献   

6.
香菇菌深层培养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获得多糖产率高的香菇菌株和提高香菇菌丝体多糖收率,我们从多种香菇菌中筛选出优良菌株。经过设计和深层培养实验,初步地确定了香菇多糖提取工艺。 一、材料和方法 (一)香菇菌株的筛选 对7402、7405、7912、7839、7912、7403、日香5、LD1等菌株,采用测量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和甜菜渣麦麸袋栽培养基上的长速,称量在液体培养中菌丝的湿重和干重,测定干菌丝中多糖含量。各菌种分别接种在两种培养基中,每品种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云 《食用菌》1992,(1):10-11
在食用菌生产中,将母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摇瓶或深层通气发酵的方法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以下优点:①培养时间短.培养一瓶固体菌种,一般需25~40天,而制备液体菌种只需2~7天;用液体菌种作原种和栽培种,可缩短生产周期30~50天.②发菌时间短,菌龄整齐.液体菌种中含有许多小的菌丝球和菌丝碎片,可随培养液渗入到固体培养料的深部,形成许多生长中心,菌丝可多点同步增殖,因而菌龄较整齐,生长旺盛,与固体种相比,发菌期可缩短10~20天.③使用液体菌种可通过拌料等多种形式接种,接种均匀,快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20,(4)
以云南昆明的1个野生香蘑属真菌的子实体为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Z1,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分别用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制备Z1的栽培种,分析比较两种制种方式流程及制种周期。综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将菌株Z1鉴定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用固体菌种制备紫丁香蘑栽培种平均需88 d;而用液体菌种制备紫丁香蘑栽培种仅需66 d,比用固体菌种制栽培种周期平均缩短22 d。用液体菌种制紫丁香蘑的栽培种,生产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五月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接受国际友人馈赠的香菇新菌株。通过出菇试验,从中选出了一批种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一个编号为L-8450(8517)的新菌株。经过对该菌株的反复测试,发现该菌株比上海郊区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中低温型香菇当家品种7402有较明显优势。目前试种面积已达三十万平方尺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受到广大菇农欢迎。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 L-8450(8517),以下简称8450,以7402为对照。 (二)制种和栽培方法 1.母种采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香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生产的流程,并从制种周期、生产成本、接种效率、发菌周期4个方面对比两种菌种生产使用的成本及效果。结论:液体菌种具有制种周期短、接种效率高、定植封面快、发菌周期短、菌龄一致、污染率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适合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食用菌制种主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制种方式。液体制种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的方法。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用工成本低、菌丝活力强、接种后萌发吃料快、菌种在培养基中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好、菌龄一致、出菇整齐、可缩短栽培时间等优点~([1])。郭静利等~([2])在对液体制种与固体制种经济效益分析比较中指出,液体菌种发育时间可以减少24 d,接栽培袋菌丝满菌时间缩短约10 d,污染率可以降低1.5%,  相似文献   

12.
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确定了香菇液体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及接种量。香菇液体菌种表现出分散性好、萌发快、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一致、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菌液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以往固体菌种培养中存在的发菌周期长、污染率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对香菇、猴头菇、杏鲍菇和白灵菇四种食用菌的包埋菌种4℃低温保藏一年,对保藏后的菌株进行菌丝恢复培养,对生长速度、栽培料发菌吃料情况、液体菌种纤维素酶和漆酶对比观察,以传统试管保藏法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包埋法保藏的菌种,菌丝活力较为旺盛,菌种活力没有明显的衰退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液体深层培养蜜环菌 ,其菌丝生长快 ,比固体培养缩短时间一倍以上 ,从一级到三级菌种 ;固体培养时间为 75d ,而液体培养时间为 32d ,并试验用高杆作物秸杆内包捆代料 ,代替段木栽培天麻 ,能促进天麻快速生长 ,产量大为提高 ,不仅降低成本 ,节约资源并缩短栽培周期 ,固体菌种十段木栽培周期为二年零二个月 ,而用液体菌种十秸杆代料栽培周期为一年零六个月 ,缩短周期 2 0 0d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采用菌种液体深层培养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于1982年4、5、10月做了平菇500ml摇瓶震荡培养,三次均获得了平菇菌丝球,接着做了平菇液体菌丝球的应用研究,一是把深层培养出的平菇菌液菌球作为原种接进固体培养基制作栽培种。二是直接作为栽培种接进固体培养料作生产栽培。前者获得成功,由于接种量不当,后者尚存在一定问题。试验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将发酵培养的双孢蘑菇二级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基,来获得三级固料栽培种,并接入麦草腐熟料出菇试验;同时与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的固体菌种进行产量的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采用传统制种方法,原种、栽培种培养总需71 d以上;而采用液体培养代替固料原种制作,再进行固体栽培种培养总需48 d,节约了接近32%的时间。采用液体二级发酵培养再结合固化培养制种,体现出液体菌种很大的优越性,而且此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稳妥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所自1980年列题开展香菇代料栽培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小型试验和中间生产性试验,取得较好的结果,现初步总结于下。材料和方法一、香菇菌种GS 菌株由7402菌分离选育得到;B菌株由淳安微生物所引进;908、7925菌株由江西铜鼓石桥香菇场引进,ZA菌株由浙江省农科院引进,Mu-1由福建引进。  相似文献   

18.
现在许多地区都在从事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开发工作.液体菌种可代替斜面母种用于原种生产,也可代替原种用于栽培种生产.用液体菌种培养的原种,生活力强,上下菌龄一致;用于接种栽培种,定植快,污染率低.培养液体菌种,周期短,可连续多次扩大培养,对生长速度、菌种质量均无不良影响.笔者对液体菌种作了多次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内容为液体菌种的培养、接种栽培种和栽培.实验结果表明:①用液体菌种栽培的产量低于固体菌种栽培的15~20%;②菇个体小于正常菇,菇盖不能完全张开,菇色不如平常;③菇潮要少1~2次;④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19.
工厂化、规模化食用菌菌种生产,从试管母钟复壮、扩制,到原种、栽培种生产,最少需要80~120d,而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制作栽培菌种,只需6—12d,不仅节省固体生产菌种所需要的大量投资,大量缩短生产时间,而且成本低、接种速度快、发菌快、出菇齐、产量高,是工厂化生产的最佳制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香菇液体菌种在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提高培养基粘度的方法,不用匀浆机成功地制备了符合生产要求的液体菌种。本研究则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发酵设备来生产液体菌种,用注射法技术栽培代料菌棒香菇。同时也可用液体菌种作原种来繁殖颗粒菌种以代替段木栽培中的木屑菌种,通过较大的面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缩短制种时间、避开高温季节,提高菌种活力,减少工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