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采用胰管、空肠端侧加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的方法行胰肠吻合,其中胰头癌4例,壶腹癌14例、壶腹部腺瘤1例和十二指肠癌1例;手术后并发短暂胰瘘1例,胰瘘发生率为5%,术后均痊愈出院。对本文的改良胰肠吻合法及胰瘘发生的原因和预防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报告日见增多,本院自1976年3月至 1986年6月,共施10例,无胰瘘发生,其中九例用 Child 术式。本文就该术式中胰空肠吻合的操作体会提出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0年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共30例,手术切除1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治疗的老年胃癌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胃癌切除术49例(占68.1%),其中根治性切除35例,姑息性切除14例。术式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1例);捷径手术7例;剖腹探查术2例;非手术治疗14例。行胃癌切除术49例中37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54例次,死亡5例。结论:外科手术是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耀  谢谦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9,17(2):128-128,136
目的:探讨胰腺切端处理与并发症的预防,减少病死率。方法;对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对照分析,改良组加强了胰腺切端的处理,在门静脉左侧1cm切断胰腺,断端作1圈褥式缝合或把断面切成鱼口状,作“8”字缝合。主胰管,胆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结果:常规组与改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43.5%和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SU)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用术前胆红素测定、梗阻性黄疸(简称阻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是否合并胰瘘或(和)胆瘘为指标,将Whipple术后患者164例依次分别分为两组,再将每两组中SU的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黄疸〉342μmol/L与〈342μmol/L者比较,SU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阻黄持续时间〉4周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至2002年间收治的32例残胃癌病例。结果:X线检查漏诊率27.3%,胃镜检查漏诊率7.1%。病灶主要分布于吻合口,残胃小弯侧和胃底贲门部。本组均为进展期胃癌,其中低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9例,未分化腺癌3例,粘液癌3例。手术治疗23例,其中根治切除17例,姑息切除3例,探查3例;9例因有远处转移而未手术。手术切除组中,行残胃全切除、食管-空肠袢式吻合13例,Rouxy吻合4例,空肠残胃吻合3例。术后生存10a者1例,7a者3例,5a者4倒,3~5a者6例,1~3a者5例,不足1a者4例。结论:残胃癌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定期内镜检查有价值。治疗仍应以手术为主,争取做根治残胃全切除,即使姑息切除或改道手术,也能为手术创造条件,有利于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微小癌46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1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46例。结果:术前正确诊断7例,术中诊断16例。2l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除,8例行一叶全切及对侧次全切除,7例行联合根治术,6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一侧叶全切除术,l例行一侧叶次全切除术,l例行甲状腺全切除;乳头状癌39例,滤泡状癌6例,混合癌l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癌2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微小癌的关系密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中应想到并存微小癌的可能;就单纯微小癌的治疗来讲,行单侧叶及块部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10a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实施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依次为:胎盘因素(48.3%),宫缩乏力(20.7%),DIC(17.2%),子宫破裂(13.8%)。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围生儿病死率为l3.3%。结论:胎盘因素是近年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抢救急危重出血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胃癌急性穿孔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a手术确诊的胃癌急性穿孔36例。结果:60岁以上者占70%,男女比例为4.1:1;52.8%患者有诱因。穿孔前主要症状为上腹不规律疼痛,乏力、纳差、消瘦,贫血等;穿孔时表现为突发性上腹剧痛和腹膜炎改变。穿孔部位以胃体小弯(63.9%)和胃窦部(30.6%)多见;癌肿直径4-8cm;穿孔直径0.6-2.5cm,形态多不规则,穿孔周围有硬块,浆膜有癌肿浸润。本组均为进展期溃疡型胃癌,以腺癌为主(88.9%)。治疗采用穿孔修补16例、姑息切除6例和根治性切除14例。结论:胃癌急性穿孔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术前难与消化性溃疡穿孔鉴别,预后差。对全身情况好、能耐受手术、穿孔时间短、腹腔污染轻、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胃大部切除术或根治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在Child术式基础上附加胰胆液分隔外引8流。结果;自1986年10月至1998年10月连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术后无胰瘘发生。结论:这种引流方法既可将胰液与胆液,肠液分隔开,避免胰液引起的自身消化作用;又可将胰液,胆液和肠液均引出体外,减轻空肠襻内压力,对预防术后胰瘘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