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产仔箱中安放铁丝罩网提高仔貂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仔貂在出生后10天内的死亡率最高,约占整个死亡数的90%以上。仔貂早期死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散窝后受冻、挨饿、被压而致死的不在少数。为了减少这方面的损失,1984年我们在海峰貂场采用了在产仔箱中安放铁丝罩网的方法,与不加铁丝罩网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貉由野生动物转为训养动物,由于具有野性在配种、采食、串笼易造成撕咬、欧斗,或因笼上铁器扎伤等伤害屡见不鲜。我县连生乡岳万仁,家养野生貉4对,其中有两窝貉经常隔铁笼咬架,被露头铁丝扎进肩胛前上方处造成外伤并流出浓液。1治疗方法采用双氧水、消炎粉、8%西...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米黄貂和标准貂的配种期,公貂利用率及配种次数,妊娠期,产仔用产仔数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米黄貂与标准貂配种期,妊娠差异不大;公貂利用率分别为82.28%和77.50%;米黄貂的产仔期早于标准貂,而成活率则低于标准貂6.2%。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组合添加剂对水貂精子活力、配种率、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断奶平均体重等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种母貂36只、公貂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只公貂,18只母貂,母貂设2个重复。对照组貂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中添加组合添加剂3 g/(d·只)。试验期120 d,试验期内,测定精子活力、配种率、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断奶平均体重。结果显示,组合添加剂对貂的繁殖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公貂精子活力、母貂受胎率、平均窝产仔数、仔貂断奶成活率和45日龄断奶平均体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分别提高了2.44%、3.93%、13.04%、2.49%、1.85%。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米黄貂和标准貂的配种期、公貂利用率及配种次数、妊娠期、产仔期和产仔数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米黄貂与标准貂配种期、妊娠差异不大;公貂利用率分别为82.28%和77.50%;米黄貂的产仔期早于标准貂,而成活率则低于标准貂6.2%。  相似文献   

6.
我县某种貂场,共养种貂379只,其中公貂78只,母貂301只,为了增强配种能力,刺激食欲和性欲旺盛,故对78只公貂和1只瘦弱母貂,饲喂大葱,每只日量为3棵,连喂3天。于2月27日见有5只公貂和1只母貂出现尿血现象,28日又有28只公貂尿血,共发病34只,当日死亡5  相似文献   

7.
<正> 我自治区1972年开始饲养水貂,以鱼类为主要饲料。1979年以来,河池肉联厂貂场用羊头肉、羊舌喂貂,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兽群情况 1979年该场从北海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和北海外贸貂场引入种貂98只,其中公貂19只,母貂79只。 配前:公貂平均体重4.3斤(3.6—5.1斤),母貂平均体重1.83斤(1.4—2.3斤),二者均略高于我自治区历年掌握的标准(公貂3.8—4.2斤;母貂1.6—1.8斤)。 二、饲料 以羊头肉、羊舌为主,搭配其他饲料。各生物学时期饲料单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貂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容易发生咬伤:1 配种放对过程中母貂拒配或采用强制配种时,公貂因性情粗暴,在交配过程中可咬伤母貂。如公母貂顺利达成交配分开后,饲养人员未能及时串走母貂也易被公貂咬伤。2 哺乳期、育成期给幼貂补饲不足,使幼貂处于饥饿状态而发生互相咬伤。3 貂笼之间相靠过近或上下层笼网相距过近,小室有漏洞又没有及时进行维修,可发生互相咬伤。4 哺乳母貂在哺乳期自咬病发作时,可将仔貂咬伤或踩伤。为了防止发生水貂被咬伤,必须要注意以下3点:1)配种期母貂发情不好,不宜过早放对,尽量不采用强制交配手段。放对时要注意公貂…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水貂患链球菌病少见报道。前不久。广东省某养殖场饲养的种貂突然发病.随时间的延长,发病死亡貂只增多,疫情持续1个多月,共发病200只.死亡175只,其中母貂死亡率达85%,而公貂死亡率只占3%;病貂主要限于成年母貂,尤其是妊娠母貂。而公貂发病较少,两者的发病死亡率差异较大。后送入我处诊治.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鉴定阿留申病的适宜方法,尤其在阿留申病毒高感染貂场,本试验联合应用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PCR方法,对1个貂场连续2年于1112月间检测1次貂血液的阿留申病毒及其抗体。用CIEP检测产仔(断乳成活数≥5只/窝)母貂及其仔貂。通过比较貂群的检测结果来分析2种检测方法鉴别阿留申病貂的适用性。2次检测结果显示各貂群CIEP阳性率为60%12月间检测1次貂血液的阿留申病毒及其抗体。用CIEP检测产仔(断乳成活数≥5只/窝)母貂及其仔貂。通过比较貂群的检测结果来分析2种检测方法鉴别阿留申病貂的适用性。2次检测结果显示各貂群CIEP阳性率为60%97%,PCR阳性率为20%97%,PCR阳性率为20%63%,水貂的CIEP与PCR检测阳性结果不完全匹配。根据CIEP和PCR联合检测结果,貂群被分为4个群体CIEP+PCR+、CIEP-PCR-、CIEP-PCR+和CIEP+PCR-。2次检测的CIEP+PCR-貂在当年母貂中分别占48%、39%,在老母貂中分别占43%、77%,在公貂中分别占21%、51%。2次检测的CIEP+PCR-貂在貂群所占比例大,而CIEP-PCR-和CIEP-PCR+貂在貂群中所占比例小。公貂、老母貂经PCR阳性淘汰间隔1年再次检测,CIEP+PCR-貂在群体中比例明显提高。产仔263%,水貂的CIEP与PCR检测阳性结果不完全匹配。根据CIEP和PCR联合检测结果,貂群被分为4个群体CIEP+PCR+、CIEP-PCR-、CIEP-PCR+和CIEP+PCR-。2次检测的CIEP+PCR-貂在当年母貂中分别占48%、39%,在老母貂中分别占43%、77%,在公貂中分别占21%、51%。2次检测的CIEP+PCR-貂在貂群所占比例大,而CIEP-PCR-和CIEP-PCR+貂在貂群中所占比例小。公貂、老母貂经PCR阳性淘汰间隔1年再次检测,CIEP+PCR-貂在群体中比例明显提高。产仔24年龄母貂有72%4年龄母貂有72%80%CIEP+貂,而其60日龄仔貂仅有11%80%CIEP+貂,而其60日龄仔貂仅有11%16%CIEP+貂。结果分析指出,中国阿留申病病毒高感染率养殖貂群不适宜单纯采用CIEP检测淘汰阳性貂净化阿留申病。发现每年11至12月用CIEP和PCR联合检测貂血样,易检出CIEP+PCR-的潜在阿留申病毒感染康复貂。  相似文献   

11.
两户园地     
<正> 几年来,我一直常年喂貂VE。每年公貂的配种能力都很强,母貂受配顺利,分窝后的幼貂食欲旺盛,生长快,个头大,并且很少发生疾病。维生素E对黄脂肪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换毛期给取皮水貂加喂维生素E10毫克,能提前数天取皮并提高毛皮质量。  相似文献   

12.
种貂的体况与繁殖力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一些初养貂的群众,由于对调整种貂体况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造成体况过肥或过瘦,影响了水貂的产仔率和成活率的提高。生产实践证明:公貂在配种前达到中等偏上水平;母貂保持在中等偏下水平的体况最为理想。因为公貂过肥,性欲不但下降,而且精子活力也弱;母貂过  相似文献   

13.
绥化农场管理局所属某牧场共饲养标准种貂 3 2 5 0只 ,其中种母貂 2 80 0只 ,公貂 45 0只。于 1998年 2月 2 5日发现貂群中有突然死亡貂出现 ,随时间的延长 ,发病死亡貂只增多 ,疫情持续 1个多月。共发病 2 5 0只 ,死亡 2 5 0只 ,其中母貂死亡率达 96%,而公貂死亡率只占 4%;病貂主要限于成年母貂 ,尤其是妊娠母貂 ,而公貂发病较少 ,两者的发病死亡率差异较大。经调查发现 ,在此期饲喂由外地购进的变质羊肝 ,在羊肝内查出了 β -溶血性链球菌。1 临床症状 病貂精神沉郁 ,被毛蓬乱 ,无光泽 ,食欲废绝 ,但有饮欲。呼吸促迫 ,鼻孔扩张 ,鼻镜干…  相似文献   

14.
一、作好产前准备:产前对地面、食具、笼舍进行消毒处理,搞好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由于仔貂恒温机制不健全,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产前要在产箱内铺足够的垫草,严防仔貂感冒或患肺炎。 二、对乳量不足的采取找“奶妈”代养:对产仔多,产后无乳的可找“奶妈”。“奶妈”要乳量充足,母性好、产仔较少、两窝仔貂的日龄和个体大小相同或相近。代养时,把被代养的健康仔貂放在代养母貂小窝门附近,仔貂嘶叫,母貂就会把仔貂叨入窝中。也可将母貂赶出窝,用隔板挡住,直接把仔貂放入窝中,为使寄养成功,可将仔貂身上涂上“奶妈”的奶液或尿液。注意动作要轻、快、静,手上不能带有异味,不破坏窝形。对落  相似文献   

15.
两户园地     
<正>上海南汇县泥城乡兴旺村三组养貂协作组共四户,都有多年的养貂历史,在协作组组长陆伟洲同志的帮助下,不断探讨科学养貂的新经验,1993年全组在1992年底留下公貂71只、母貂253只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管理,提高了母貂的受胎率,仔貂成活935只,组长陆伟洲,65只母貂产仔貂成活340只,平均每只母貂产仔窝成活达5.22只.全组在年底共出售貂皮871张,总收入达103499元,平均每张貂皮售价达118.50元.  相似文献   

16.
为检疫不同感染率貂场水貂阿留申病(AD)的感染状态,本研究利用碘凝集(IAT)和对流免疫电泳(CIEP)方法对水貂阿留申病毒(AMDV)不同感染率的两个貂场(A、B两个貂场)进行AD检疫,采用PCR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进一步分析AMDV的感染状态。结果显示,根据IAT和CIEP检测结果可将貂群分为4个群体:IAT~-CIEP~-、IAT~+CIEP~+、IAT~-CIEP~+和IAT~+CIEP~-,不同AMDV感染率貂场各群体占比有明显差异;A场母貂感染率显著高于公貂(p0.01),而B场公貂与母貂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CR结果表明,低感染率A貂场中IAT~-CIEP~-貂群中存在感染初期貂(IAT~-CIEP~-PCR~+);高感染率B貂场中存在超过40%的抗性貂(IAT~-CIEP~+PCR~-)和耐受貂(IAT~-CIEP~+PCR~+)。q PCR结果显示,A场貂群的病毒载量集中分布在1.1×10~4拷贝/μL~7.5×10~5拷贝/μL,而B场貂群的病毒载量集中分布在1.8×10~3拷贝/μL~9.5×10~3拷贝/μL范围内。统计学分析显示,低感染率A貂场水貂体内AMDV载量显著高于高感染率的B貂场(p0.01)。表明上述联合检疫方法可准确判断AD的感染状态,且不同感染率貂场AD的感染状态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貂场检疫淘汰阿留申病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貉由野生动物转为训养动物 ,由于具有野性 ,在配种、觅食、串笼易造成撕咬、殴斗或因笼上铁器扎伤等伤害屡见不鲜。有的伤致深部 ,以致形成深部化脓腔 -瘘管。1 病例介绍  绥滨镇内一养貉户岳万仁家养野生貉 4对。有两窝貉经常隔铁笼咬架 ,配种期 ,由于母貉发情 ,刺激隔窝种公貉过来 ,结果两窝公貉撕咬起来。隔笼进来的公貉被当窝的公貉在铁丝网破处咬住 ,在乱挣扎中被露出的铁丝头扎进肩胛前上方处。十多天后 ,发现被咬的貉肩胛前处有脓汁流出 ,找兽医诊治。2 临床症状  从肩胛前部创口处沥沥拉拉的往外流出脓汁 ,脓汁灰黄白色 ,有时脓…  相似文献   

18.
山东诸城县养貂大户李笃云,已有六年的养貂历史。1984年以来,他招聘13名饲养人员,养种貂300只,其中母貂240只,年底取皮1416张,加外调种貂,纯收入52416元。他饲养的母貂受配率高达99%,窝产仔平均5.9只,窝产仔成活5.2只,产仔成活率为88%,创全县最高纪录。他的经验是:一、严格选择种貂。种貂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年底能否丰收。他饲养的水貂都是黑色标准貂,一部分是从本场中选留的,另一部分是引进的日本标准貂。本场种貂的选留,公貂要求配种时间早,性情温顺,性欲旺盛,交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体型大,体质好,无疾病;母貂要求发情正常,体型细长,臀部宽,交配顺利,产仔早,产仔多,母性强,乳量充足;  相似文献   

19.
种公貂的日粮搭配直接影响到种公貂体况的好坏和配种性能及精液品质,关系到母貂的受胎率、胎产仔数和仔貂成活率,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我县目前貂的饲养数量已发展到4万多只,主要品种有金洲黑、丹麦咖啡、丹专红眼白、银蓝等.现对当地饲养的种公貂在日粮搭配上的关键性技术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改良型短毛黑水貂(美国短毛黑水貂与原苏联标准貂杂交4代以上)被毛品质,试验于2012年12月份随机选取公貂、母貂各20只,在每只水貂背部、腹部、臀部分别取1 cm2的毛样,利用刻度尺和数显外径千分尺(型号为MSQ525)测量母貂的被毛密度及公貂和母貂针毛、绒毛的长度和细度,并将结果与其他品种水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型短毛黑水貂母貂被毛密度为(21 543±303)根/cm2,比金州标准貂大;针毛和绒毛的长度、细度及针毛、绒毛长度比分别为:公貂(21.77±0.24)mm、(14.80±0.17)mm、(43.65±0.22)μm、(4.56±0.16)μm、1∶0.61;母貂(18.50±0.24)mm、(13.77±0.15)mm、(42.42±0.26)μm、(4.28±0.05)μm、1∶0.64;公貂针毛长度与母貂相比差异显著(P0.05),针毛细度、绒毛长度和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绒毛长度与美国短毛黑水貂相比稍短,但与金州标准貂相比较长。说明改良型短毛黑水貂在被毛密度和绒毛长度方面与金州标准貂相比得到提高,但在针毛长度和针、绒毛细度方面与美国短毛黑水貂相比仍有选育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