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春森 《现代农业》2005,(12):18-19
大银鱼是属银鱼属鲑形目一年生小型鱼类,因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等特点,堪称我国名特优水产品之一。大银鱼因具有生物周期短、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高、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移植。大银鱼移植增殖与资源保护技术措施关联的因素多且复杂,要求要因地制宜,故移植大银鱼水体,大银鱼产量稳产高产的很少。突泉县水产站作为渔业技术推广单位,对大银鱼移植增殖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在黑龙江的加格达奇渡假村、龙江县的龙江湖,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邙牛海等地,银鱼移植增殖工作都很成功,总共水面面积30万亩,已经…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新立城水库大银鱼资源的移植、增养殖及健康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水库大银鱼移植成功的原因,指出增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为东北地区大型水库的大银鱼健康增养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南漪湖具有银鱼生长繁衍的良好生态条件,1981~1987年总产银鱼1150t。1988年后由于过度捕捞,经济鱼类种类组成改变;加上多年旱灾低水位的影响,造成资源严重衰退。通过分析认为:合理调整经济鱼类种类组成,开展放流移植增殖,加强资源保护管理等将使银鱼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2.69倍。  相似文献   

4.
对巍山县福庆水库银鱼产量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福庆水库银鱼增殖途径,以期为实现福庆水库银鱼的稳产、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邛海太湖新银鱼冬群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对邛海太湖新银鱼冬群的繁殖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就移植增殖太湖新银鱼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大银鱼属于银鱼的一种,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其附属湖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银鱼的水库移植、增殖工作在我国全面铺开并取得成功。大银鱼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分布不断扩大,产量也与日俱增。大银鱼个体较小,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食之有一种特殊的黄瓜清香,是一种经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银鱼移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粗放、移植成功率低、高产难以持续和稳定、种群数量陡涨陡落的问题,对大银鱼移植增殖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受精卵的质量,选择适宜的投卵方式,保持比较高的受精卵投放密度,并在形成较大种群时进行施肥,增加饵料生物量等方法,可提高移植增殖效果,获得持续稳定的高产。  相似文献   

8.
水库是综合利用地表水资源的水利系统工程,可防洪排洪、蓄水灌溉和发电,鱼类是水库的重要生物资源,为使水资源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提高水库生态、经济效益,调整库区鱼类种群结构,促进水库渔业健康发展,决定在宝象河水库开展银鱼增殖试验.  相似文献   

9.
银鱼属鲑行目胡爪鱼亚目银鱼科,是银鱼科鱼类的统称。银鱼是一年生小型鱼类,全世界约20余种,仅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东部及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近海和内陆水域。我国的银鱼种类较多,有10余种,广泛分布于黑龙江、长江、珠江等水系中。银鱼一般生活在近海沿岸及河口一带。溯河洄游进入敞水性湖泊、水库,可成为条件适宜的封闭型内陆水域的定居性鱼类。其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小鱼、小虾。食物链短,生长快,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易捕捞,是大中型湖泊、水库移殖增殖鱼类的优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银鱼人工移植增殖简易操作技术,包括前期准备、捕捞、人工授精、银鱼卵的投放等内容,以期促进该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和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岱海渔场1987年从太湖引进大银鱼受精卵,当年未见成效。1988年再度引进,秋冬开始捕到少量个体。1989年仍能捕到大银鱼,并且个体均匀、生长良好,表明已在岱海自行繁殖。此后,开始清野和保护幼鱼,进行人工增殖。1995年终于获得渔业生产效益,总计捕捞大银鱼310t,创利税1550余万元。但1996年大银鱼在岱海突然绝迹了,主要原因是拖网生产时间长,船只多,使沉积湖底多年的有机物质大量翻浮起来,底层形成了一个缺氧层,在缺氧的情况下H2S、NH3-N等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没有回避能力的大银鱼受精卵在湖底未能发育成活。  相似文献   

12.
大银鱼为敞水性小型鱼类,现为天津地区北塘、黄港二库、东丽水库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合理利用水库资源和将来的银鱼池塘化养殖,我们在1995年3月至5月初步研究了大银鱼仔、幼鱼的食性,大银鱼成鱼为肉食性鱼类,但其在仔、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水中浮游生物,食谱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3.
岱海渔场1987年从太湖引进大银鱼受精卵,当年未见成效,1988年再度引进,秋冬开始捕到少量个体。1989年仍能捕到大银鱼,并且个体均匀,生长良好,表明已在岱海自行繁殖。此后,开始清野和保护幼鱼,进行人工增殖。1995年终于获得渔业生产效益,总计捕捞大银鱼310t,创利税1550余万元,但1996年大银鱼在岱海突然绝迹了,主要原因是拖网生产时间长,船只多,使沉积湖镀多年扔机物质大量翻浮起来,底层形  相似文献   

14.
应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了海大32及其物理诱变M2代33个株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海大32及其M2代株系的相似水平在0.86~1.00之间;在0.94左右的水平上,可以将它们分为4个大类,其中海大32及海大10-1等25个株系为第一类,海大10-3、海大10-27等6个株系聚为第二类,海大10-33单独为第三类,海大10-20和海大10-21聚为第四类;海大10-20、海大10-21发生变异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大银鱼是一年生的名贵经济鱼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几年在全国适宜水域得到了普遍移植,人工繁殖、投卵成为水域移植、增殖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了海大32及其物理诱变M2代33个株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海大32及其M2代株系的相似水平在0.861.00之间;在0.94左右的水平上,可以将它们分为4个大类,其中海大32及海大10-1等25个株系为第一类,海大10-3、海大10-27等6个株系聚为第二类,海大10-33单独为第三类,海大10-20和海大10-21聚为第四类;海大10-20、海大10-21发生变异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江苏省骆马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科学管理保护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种质资源,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1 141 bp和630 bp的Cytb和COⅠ基因序列。64条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0个多态性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4±0.025和0.001 49±0.000 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696;64条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53±0.025和0.001 98±0.000 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247。大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35条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1个多态性位点,定义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449±0.103和0.000 92±0.000 3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045;35条太湖新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361±0.103和0.000 62±0.000 2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0.393。太湖新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的Cytb和COⅠ基因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分子系统进化树聚为一支,说明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单倍型未出现遗传分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Tajima’s D和Fu’s F_s中性检测结果为负值,且核苷酸错配分布图呈现单峰型,表明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化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为骆马湖银鱼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许多大、中型水面(水库、湖泊等)没有或很少有银鱼资源.此鱼柔嫩味美,除鲜食外,通常加工成干品,畅销国内外.若能在水面进行银鱼的人工移殖,将会收到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白龟山水库移植太湖新银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龟山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其水域理化因子及生态条件很适合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繁殖。该水库原有的鱼类区系不饱和,表现为水体饵料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鱼产量低下,渔业效益差。因此,采用移植太湖新银鱼的受精卵,选择合适的受精卵投放场,使该水库的银鱼移植获得成功。检测表明,将太湖新银鱼移植到白龟山水库后,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原产地相似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居延海大鳍鼓鳔鳅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2011年采集、测定的281尾标本,就居延海大鳍鼓鳔鳅的年龄与生长、食性、繁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资源保护意见,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大鳍鼓鳔鳅资源提供了生物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