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牛蒡在我国种植很少,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强病害的防治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目前,牛蒡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花叶病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牛蒡的贮藏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日本的需求量大增,牛蒡的种植面积呈波浪式扩大。出口牛蒡的形式目前主要有保鲜牛蒡、脱水牛蒡片、速冻牛蒡制品、盐渍牛蒡等。主要出口日本,另有少量切片脱水干制外销东南亚等地。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牛蒡的植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介绍了牛蒡栽培技术,以期为牛蒡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蒡是一种肉质根类保健蔬菜,现在的主要消费国是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只作少量药用.牛蒡的主要栽培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及山东、江苏等地.在日本及我国内地的山东、江苏等牛蒡主产区,主要是春季播种夏秋收获,由于当地冬春季寒冷,牛蒡的生长和收获都很困难,因此冬春季节的牛蒡产品很少.为了做到周年平衡供给出口,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商有意在四川及西南地区发展秋播冬春收获的牛蒡产品.自2000年开始,我们与外商联合在资阳市雁江区进行了两年的试种,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技术资料,为在西南地区气候条件下大规模开发探索了经验.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徐淮地区牛蒡种植的适宜密度。[方法]以主推品种吉科为材料,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牛蒡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时,牛蒡的根长、根粗达到出口的A级要求,且根含水量最高,更好地保证了牛蒡的存储安全,且产量最高。[结论]徐淮地区牛蒡以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牛蒡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沛县大沙河地区是苏北地区最大的牛蒡生产基地,近年当地牛蒡年种植面积达到4 000 hm2,在多年牛蒡规模化种植实践中,形成了成熟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为指导同类地区发展牛蒡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牛蒡又名牛菜、大力子、蝙蝠刺等,为菊科牛蒡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其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肉质根富含菊糖和维生素B、维生素C,并含有相当数量的铜、锰、锌等物质.烟台市栽培牛蒡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莱阳、海阳、牟平等县市区.产品90%以上出口,多为鲜菜出口,主要出口日本和我国的台湾省.近几年来,随着出口栽培面积扩大,国内也有一定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8.
对牛蒡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筛选及牛蒡子苷元质量分数进行测定,采用正交优化方法进行处方筛选,HPLC法测定牛蒡子苷元质量分数.色谱条件:色谱柱:Dionex 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与水的比例为40∶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室温.结果表明,牛蒡子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物料比即牛蒡子提取物、糊精、淀粉比例为3∶6∶1,润湿剂:85%乙醇,干燥温度:65℃.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牛蒡子苷元在1.41μg~7.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方法回收率100.09%,RSD为2.19%.该方法可为牛蒡子相关制剂的开发和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35-10436,10504
[目的]找出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制做出一种集牛蒡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食品牛蒡酸奶.[方法]以鲜牛奶、牛蒡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牛蒡酸奶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采用牛蒡原汁与鲜牛奶体积比为1∶10,加入质量分数8%的蔗糖,发酵5.5h,可制得品质风味优良的牛蒡酸奶.[结论]利用该工艺制作的牛蒡酸奶乳白色,具有牛蒡和牛奶特有的香气,风味协调,组织细腻、均匀,口感丰富.  相似文献   

10.
牛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蒡是一种特优蔬菜。介绍了牛蒡栽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从选种、施肥整地、适时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抓好留种等方面总结了牛蒡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牛蒡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香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75-177,185
[目的]研制出营养与功能兼具的牛蒡大豆速溶粉。[方法]以新鲜牛蒡根为原料,经过洗切、护色、预煮、干燥、粗粉碎、超微粉碎、打浆、调配、均质、喷雾干燥等步骤制成牛蒡大豆速溶粉,着重研究了打浆、预煮、调配工艺。[结果]在打浆工艺中,经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料水比1∶5(g/m L)为最佳比例,此时豆浆中固形物得率及蛋白质得率最高。在预煮工艺中,经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预煮温度为90℃,预煮时间为5 min为最佳条件,此时牛蒡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在调配工艺中,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33.62%牛蒡、32.97%大豆固形物、33.41%糖为最佳配比,此时产品颗粒最大,表面平滑,溶解后不宜分层。在均质工艺中,均质压力30 MPa为最佳条件。[结论]该产品不但具有牛蒡的功能性作用同时还含有大豆的优质蛋白质,具有营养互补、改善风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为牛蒡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牛蒡为原料,经去皮、切片、护色、烫漂、匀浆、酶解、抽滤、发酵、调配、灭菌等工序加工牛蒡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到制作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白砂糖为牛蒡原汁的8%,酸奶(乳酸菌)为牛蒡原汁的15%,发酵时间为8h,发酵温度为45℃。[结论]在该试验工艺下研制出的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3.
张华超  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87-6790
[目的]开发新的圣女果保鲜技术并扩大牛蒡的使用价值。[方法]以圣女果为试材进行保鲜试验,用不同浓度的牛蒡提取液、壳聚糖、牛蒡提取液(最佳浓度)、壳聚糖-牛蒡提取液为保鲜剂对圣女果进行涂膜保鲜,并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定期测定并记录圣女果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试验发现,各处理均降低了圣女果质量损失率,提升了感观质量,延缓了VC、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的下降和丙二醛的产生,其中壳聚糖-牛蒡提取液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说明牛蒡提取液对圣女果有保鲜效果,单独使用的最佳浓度范围为0.09~0.12 g/ml,将其与壳聚糖复合后保鲜效果更佳。[结论]研究可为牛蒡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果蔬的保鲜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蒡营养面包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以牛蒡营养剂为原料生产保健面包的工艺过程.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牛蒡寡糖对草决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溶液对草决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均可以促进草决明的生长,且以3g/L的牛蒡寡糖溶液对草决明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溶液激发了草决明的防御系统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及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中药材丹参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研究。[方法]以核基因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将所得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利用Koetschan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同时采用自设引物进行特异性引物PCR鉴别研究。[结果]ITS2序列长度为470 bp左右;从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丹参及其伪品分别聚在不同支,表现出单系性;比较二级结构发现,丹参与甘西鼠尾差异甚微,与牛蒡在螺旋茎环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臂由中心环伸出时的转角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可将丹参及其伪品进行区分。[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和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均能够有效地区别丹参及其混伪品,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檀子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98-2698,2702
介绍了牛蒡的营养和保健功效,讨论了利用牛蒡为原料开发的主要制品,并对牛蒡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诱导物钕和牛蒡寡糖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钕溶液对秦艽种子萌发都具有促进作用。6 mg/L的钕溶液培养的秦艽种子,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发芽势与发芽率达到60%和89%,比对照高25%和26%,且芽苗长势好。牛蒡寡糖溶液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在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溶液中,3 g/L牛蒡寡糖溶液对秦艽种子萌发促进作用强,发芽率达到87.5%,比对照发芽率高22%,芽苗长势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