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培育一龄团头鲂良种的饲料是以菜饼为主的沉性颗粒料,易造成散失,水质变肥,夏秋季蓝绿藻太多而形成湖靛,影响了鱼种生长。若经常换水、开动增氧机等,则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及水资源,影响了水环境。本试验应用美国大豆协会80∶20养殖技术模式,即主养鱼团头鲂产量占80%,搭配品种白鲢占20%。采用浮性颗料饲料养殖一龄团头鲂鱼种,旨在减少投饲量和池塘淤积,降低水体肥度,降本节支,实现无公害养殖。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试验利用3只面积均为5亩的池塘,水深2.0米。池岸全部为石驳岸。每只池配套3千瓦增氧机一台,注排水方便。2.夏花放养试验…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浦江1号”是由上海水产大学历时近16年的精心选育而获得的生长优势明显、遗传性状稳定的一个团头鲂良种,在同一养殖环境里团头鲂“浦江1号”生长速度比淤泥湖原种提高29%以上。该品种经过十几个省、市的养殖情况结果分析,生长优势相当突出,特别在东北及中西部地区,第二  相似文献   

3.
高安市鱼种场2008年从上海海洋大学育种站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后备亲本1200对,2010年开展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生产水花200×104尾,冬片30×104尾。本文介绍了团头鲂"浦江一号"鱼种培育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团头鲂(浦江1号)是由上海水产大学采用群体选育方法,经16年的精心选育而培育出的生长优势明显、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体型好等优点。2006年从上海松江鱼种场,引进团头鲂(浦江1号)乌子鱼苗5万尾,进行种苗培育。2007年在鱼种池进行套养商品鱼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浦江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头鲂浦江1号是2000年农业部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审核,公布为适宜推广的水产优良品种(农业部公告2000年第134号)。是我国鱼类遗传改良历时最长(15年)、居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团头鲂浦江1号研制单位为上海水产大学,中试和推广单位有上海市南汇水产养殖场、上海市望新水产良种场、松江水产良种场以及江苏湖团头鲂良种场。1.背景和目的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游的一些大、中型湖泊中,1955年被发现,并逐渐成为我国主要养殖对象之一,1999年全国产量达48万吨,居淡水养殖鱼类的第六位。但自…  相似文献   

6.
池塘主养“团头鲂浦江一号”高产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团头鲂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由于亲鱼长期近亲交配,优良经济性状减退。“团头鲂浦江一号”是经上海水产大学首席教授、国家级育种专家李思发先生十几年人工定向选育的优良新品种。该品种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人工定向群体选育。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为国家级水产养殖良种推广新品种。2002年4月1日,我场从上海水产大学浦江一号选育基地引进浦江一号鱼种,经过96d养殖,比对照池增产30%,现将养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团头鲂也称武昌鱼,在北方高寒地区也称“鳊花”,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团头鲂也是北方高寒地区重点发展的大宗优质鱼类,近年来养殖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是受渔民欢迎的养殖鱼类品种。“浦江1号”团头鲂是我国科研人员经16年的选育获得的一个团头鲂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团头鲂“浦江1号”商品鱼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鱼种放养 1.放养前准备工作 选用面积为10亩、水深2米以上池塘。整个池塘淤泥少、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且符合养殖标准。2002年12月20日开始排干积水曝晒、堵塞漏洞、清整塘埂;2003年1月5日开始用生石灰每亩100千克带水清塘消毒;1月15日开始注水(经60目筛网过滤),同时施放0.4吨/亩发酵有机肥。  相似文献   

9.
蒋嘉平  王解明  蒋渝明 《水产养殖》2003,24(4):21-21,18
我场从1999年起连续4年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鱼苗共3 400万尾,4年均获高产和性状稳定的优良鱼种。使用以“浦江一号”为主的模式,经100天饲养,“浦江一号”冬片个体达80~150g/尾,亩产600~800kg。养殖专业户使用“浦江一号”饲养成鱼,生长速度超过原使用的团头鲂20%。现将其鱼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 鱼池准备1.1 塘口面积2~10亩,水深达1.8m以下,塘埂坚固,不渗水,注排水方便,四周无建筑物或高大树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浦江一号”是经过15年精心选育而成的良种,其体型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比原种提高30%。21308年从上海海洋大学南汇水产动物种质试验站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亲本150对,后备亲本1000对,亲本体重1.Okg/尾,后备亲本体重75g/尾,2010年繁殖成功,生产水花200×10^4尾。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1999年开始引进团头鲂“浦江1号”为主养品种,亩产成鱼1500千克,其中“浦江1号”1200千克。现将“浦江1号”夏花培育技术总结报道如下。1.池塘条件面积2~2.5亩/只,水深1.2~1.8米。底泥深度不超过10厘米,池埂坚固不渗水,池底平整,注排水系统完善,四周无建筑物或高大树木  相似文献   

12.
以平均尾重1.37g的二令鲂寸片为试验对象,每hm^2放养鲂寸片105000尾,花、白鲢夏花22500尾,试验历时150天。试验结果表明,鲂鱼净增重53倍,出池平均规格74.0g,平均每hm^2产7840.5kg,每hm^2纯利润50910元。投入产出比1:2,32。  相似文献   

13.
团头鲂“浦江一号”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我们选择团头鲂“浦江一号”鱼种,以其为主养品种,种植青饲料,降低饲料投入成本,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塘口面积一般8~30亩,水深1.8~2.5米,底泥厚度少于20厘米,池埂坚固,池底平整不渗水,四周无高大树木建筑物遮阳和挡风,注排水系统完善,连片池塘可建立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每亩配套增氧机0.3~0.5千瓦。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具有肉质细嫩,头小肉多,味道鲜美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我场于2007年9月17日购进体长6cm的团头鲂鱼种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池塘主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名镇 《科学养鱼》2006,(12):20-21
福建省建瓯市渔政管理站在市鱼种场3.6亩池塘开展了“团头鲂池塘主养技术试验”,取得了亩产鲜鱼622.44千克,其中团头鲂单产460.83千克、成活率达93%的好成绩。根据实践经验,现将亩产600~800千克的团头鲂成鱼池塘主养技术要点简述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选择宜选开阔  相似文献   

16.
缩短团头鲂养殖周期的关键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搭配放养品种、选用良种团头鲂和不同型号的沉性颗粒饲料,每千平方米放2.4万尾良种团头鲂夏花鱼种可培育出1.5万尾平均规格为66.7g/尾的大规格鱼种。主养鱼单产达每千平方米1089kg,平均利润2721元/1000m^2。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的研究成功使团头鲂的周期缩短至2年成为可能,这对稳定常规鱼类生产、提高传统水产品养殖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团头鲂“浦江1号”一个RAPD标记的SCAR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曙明 《水产学报》2005,29(3):296-299
从100个10bp寡核苷酸引物的扩增带中,筛选出了3个RAPD特异扩增带,即团头鲂“浦江1号”群体所具有的S37^277bp、S11^2660bp带,以及对照群体所具有的S28^946bp带。该3条RAPD特异扩增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并根据部分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3对各20bp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用3对引物分别在“浦江1号”群体和对照群体中进行PCR扩增,分别产生了Sc-1(248bp)、Sc-2(540bp,460bp)和Sc-3(320bp)4个SCAR扩增带。其中,Sc-2(540bp,460bp)和Sc-3(320bp)3个SCAR扩增带在“浦江1号”和对照群体中均呈阳性,不能有效地区分这2个群体;而Sc-1产生的248bp带仅在“浦江1号”群体中出现,对照群体中未出现此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该Sc-1标记(248bp)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群体的分布频率高达91.1%(82/90)以上,而在淤泥湖原种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为14.3%(8/56),Sc-1标记在良种群体中的高频率,可作为检测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的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另外,该Sc-1标记在团头鲂“浦江1号”群体中的高出现频率,也说明了在长期(16年)和高强度(0.03%~0.04%选择率)的选育过程中,团头鲂“浦江1号”已大大提高了某些优良性状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8.
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10亩,水深2米左右,长方形,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厚20厘米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每5-10亩水面配3KW增氧机一台,每口池塘配投饵机一台。注排水设备和生产工具齐全完好。2 放养前的准备 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冰冻日晒,使池塘土质疏松,减少病害。然后挖出过多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亩,进行干法清塘。以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清塘4天后加水至1米左右,加水6  相似文献   

19.
试验了主养团头鲂、搭养鲢、鳙、异育银鲫鱼种的高产技术,验收7.68亩水面,平均每亩净产鱼种579.28kg,其中团头鲂鱼种337.96kg,平均规格27g/尾,每亩纯益2733.49元,试验确认定墉头2个月平均生长率明显高于后几个月,是鱼种高产关键时期,强化精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09,(8):21-21
【品种来源】1986年以来,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群体选育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8年获得第六代。1999年亲鱼生产数量1000组,后备亲鱼1000组,生产良种鱼苗1.3亿尾,已推广到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