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斑古毒蛾幼虫在沙冬青、杨柴和花棒上呈聚集型分布,聚集度较大,且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灰斑古毒蛾幼虫分布为聚集型分布,属一般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根据Iwao(1975)得出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3.8416(2.1698/m+0.7206)/D2。并建立防治指标序贯抽样数模型和抽样数表,对提高种群密度估计精度、指导林间调查和判断防治决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指数曲线拟合方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越冬3-4龄幼虫的p-m关系,得其关系方程为m=0.0431e^6.5703p,制作了p-m简易估计相关数表,以此基础上,采用马占山(1988)的简易序贯抽亲决策模型进行了简易序贯抽样分析,制作了简易序贯抽样分析图、表。另外,本文还提出了“基本抽样数”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qmin=tα^2Pt/(1-Pt)。  相似文献   

3.
在3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空间图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按Iwao的方法,首先给出了种群密度的简易估计模型;利用Bechinski的方法,又建立起简易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简化了抽样过程,提高了决策分析的速度等。此外,还给出了再次改进的Iwao m-m模型的P-m关系,并就简易序贯抽样决策图的绘制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Taylor幂法则模型中的两个参数a和b,就3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的抽样技术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最适理论抽样数的确定;②种群密度的简易估计;③复序贯抽样技术;④简易序贯抽样技术;⑤简单随机抽样最适样方大小的确定;⑥资料代换方法。此外,文中还就种群聚集临界密度进行了探讨。为进行松毛虫种群动态的研究和实施综合管理决策,提供了优化的抽样设计,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蜀柏毒蛾低龄幼虫有虫株率(p)与虫口密度(m)进行相关分析,两者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种群大暴发时期的相关模型为m_1=9.16346〔—In(1—p)〕~(1.27004)。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时期的相关模型和m_2=4.23675[—In(l—p]~(1.03675)]经协方差分析,两者差异极显著。由此分别编制了有虫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表。实际应用时只需调查有虫株率,即可从这个关系表中查出虫口密度的估计值,而不需实查虫口数。并对误差进行了检验,其准确率80%左右。同时,对目标精度固定时的抽样数以及抽样数固定时的抽样误差进行探讨。另外对以有虫株率来检定林间蜀柏毒蛾的发生程度的序贯抽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石榴毡蚧在石榴林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摸清石榴毡蚧的危害情况及变化趋势提供参考,并为石榴毡蚧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线性回归模型,对石榴毡蚧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分析其聚集原因,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与最佳序贯抽样模型。【结果】石榴毡蚧种群空间分布为聚集型负二项分布,且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石榴毡蚧种群在任意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通过λ-m相关分析,得出回归方程λ=0.509 7m-0.342 8,R~2=0.723 7。当λ2时,种群聚集可能是由于某些环境因素作用所引起;当λ≥2时,种群聚集是环境因素和昆虫习性的共同作用;当λ=2时,m=4.596 4。实际λ值均远大于2,每叶石榴毡蚧虫口数量均大于4.596 4头。建立的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D)2 (15.886 0/m+0.382 6),依据该模型能确定不同虫口密度、不同误差条件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数。最佳序贯抽样模型为T 0′(n),T 0′(n)=5n±9.433 7n,依据该模型可计算出不同累计虫口数相应抽样数的上、下限值。【结论】石榴毡蚧种群空间分布为聚集型负二项分布,这是石榴毡蚧种群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聚集分布是其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根据所建立的抽样模型能准确计算出最适理论抽样数和虫口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昆虫种群抽样技术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占山 《林业科学》1990,26(3):254-261
本文对昆虫种群抽样技术的研究内容、抽样理论作了概述。关于种群的估值抽样技术分别就其抽取方法与数据统计分析、样本单元的选择、理论抽样数的确定、以及种群密度的简易估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关于种群序贯抽样以及利用序贯抽样方法估计种群密度等问题也进行了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自然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计算,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问分布型,建立了最适抽样数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种群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其Iwao回归方程为m*=5.2181 1.0207x^-、复相关系数R=0.9918;最适抽样株数为:N=621.81/x^- 2.07。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 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星天牛在木麻黄上的空间分布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纪顺  孙薇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3):39-42,32
根据四年的调查资料,应用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平均拥挤度法,对木麻黄星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星天牛幼虫属聚集分布,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并利用其空间格局参数m~*、K、α、β值,分析了幼虫在林间聚集的原因,应用x=K_C(P_O~(-1/Ke)-1)关系,由无虫株率来估计幼虫密度。其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1/D~2(1.2715/m+0.1147),如果防治指标为0.1条/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量界限为:T_0(N)=0.1N±0.3582N~(1/2)。  相似文献   

11.
■-m模型中■=α+βm在非线性情况下,不能用α、β的回归值来判断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因此,作者用方差(v)来代替■-m模型中的均数(m),提出了检验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的■-v模型:■=φ+ψφ。根据■-v模型,推导了新的序贯抽样方程、最大抽样数量公式和确定最适抽样单元大小的公式。当v=a+bm时,■-v模型可被Iwao的■-m模型所代替;在随机分布模型中,v=m,所以■-v模型完全等价于■-m模型,因此Iwao的模型是■-v模型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2.
<正> 当检验害虫的发生程度是否达到防治指标或防治效果如何时,应用序贯抽样可以减少抽样数。本文通过对隶属于负二项分布的序贯抽样法和Iwao的序贯抽样法的比较,探讨了在白杨透翅幼虫期取样调查中用样本估计总体时适宜的抽样技术及数量。1 隶属于负二项分布的序贯抽样白杨透翅蛾幼虫的分布型,笔者曾用频次分布卡方检验法和分布型指数法,判断符合负二项分布。根据8块样地(12800株)的调查资料,采用矩法(k=(?)/(S~2-(?))求得k值,k=0.2318.根据生产防治经验,暂定虫株率为7%以上须进行防治,4%以下不需防治,则接收与拒绝的方程为:  相似文献   

13.
根据蜀柏毒蛾的空间格局参数及株内分布规律,参照Morris(1960)的标准和Iwao(1971)的模型,对蜀柏毒蛾种群样本单元进行选择,确定以株为样本单元,并选择平行线式,Z字形式、棋盘式取样方法,列出了允许误差D=0.05,0.10,0.20,0.50时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表。依照Kuno(1969)模型建立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笔者提出的研究生物种群空间格局的La-m幂法则模型(La=βm^δ),本文推导出如下抽样设计方法:(1)种群密度的简易估计方法;(2)简单随机抽样最适理论抽样数的确定方法;(3)分层随机抽样最适理论抽样数的确定方法;(4)二阶抽样最适配额的确定方法;(5)按临界密度划分不同种群水平的序贯抽样方法;(6)最适样方大小的确定方法;(7)种群密度与负二项分布参数k的关系以及La-m幂法则模型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Ig、C、m~*/?值及Iwao的m~*-?回归式,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棕角胸叶甲成虫在马尾松林间的分布型。调查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同时建立了利用有虫株率对昆虫种群密度的简易估计模型,探讨了其在最适抽样量及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负二项分布公共K(K_c)值,文中就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的抽样技术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①最适理论抽样数的确定;②复序贯抽样;③给出了以零频率估计幼虫密度和以概率保证的理论抽样数方法的结合,来实现有效的简易抽样;④推导出一个确定简单随机抽样最适样方大小的新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正> 抽样技术是研究种群动态和实施害虫综合管理的技术基础之一,“准确,迅速,简便,经济”是抽样技术的要求标准。目前生产上对于油松毛虫蛹种群的抽样技术一般采用以整株为抽样单元的简单随机抽样,由于蛹分布于整个树冠,调查者很难准确计数树冠高层的蛹数量,因而该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精度不高。笔者等曾分别进行过油松毛虫幼虫和蛹种群的轮枝抽样研究,即通过组建某轮或某几轮枝条上栖息的虫口数与整株虫口数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来估计林分总体的虫口密度。在一定的林分条件,一定的种群密度阶梯下,轮枝抽样能够减轻工作量,提高抽样效率,并能达到较高的估计精度。但轮枝抽样模型参数值受虫口密度的影响极大,某一密度阶梯下建立的轮枝抽样模型,在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幼虫在樟子松栽植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并为该虫的野外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个聚集度指标和3种回归分析法对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计算了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种群的最适抽样量并拟合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樟子松梢斑螟的8个聚集度指标均显示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种群,且个体之间相互吸引。随着田间平均虫口密度的增大,抽样数逐渐减少;随着允许误差逐渐减小,所需要的抽样数就越大。建立的序贯抽样表和最适抽样量表可在林间调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锦斑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锦斑蛾是云南樱花的一个重要食叶害虫,为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及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应用聚集度指数法、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法、频次分布检验研究探讨了云南锦斑蛾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表明,云南锦斑蛾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在了解云南锦斑蛾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利用Iwao的m*-m回归方程,建立了精度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在幼虫为1头/株、2头/株、4头/株时,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485和121,274和69,169和42。利用Iwao提出的序贯抽样模式制定列出序贯抽样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