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云南农业》2008,(8):43-43
特种野猪系人工选育、提纯、杂交而成。含野猪血统在50%以上,且基因相对稳定,公、母猪可长期繁殖而种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2.
特种野猪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肉香味浓、“野味”浓厚、营养丰富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饲养特种野猪应引进野猪血液占50%的一代杂种公母种猪,体重达45~50千克时进行配种,并采取以下提纯复壮措施,以提高特种野猪的纯度,防止其退化。1.引进含50%野猪血液的母仔猪或青年母猪.75%野猪血液的公仔猪或青年公猪,至第2个发情期进行配种繁殖,产下的仔野猪含野猪血液可达到62.5%。2.培育纯野公猪与一代杂种母野进行配种,生产含野猪血液占75%的特种野猪。培育纯种野公猪应注意从小野猪开始,一般选择体重5~25千克的纯野公猪进行驯化饲养;体重太大时野性难以改变,可驯养性差。3.培育纯种野公猪与含野猪血液占62.5%的母猪进行配种,生产含野猪血液占81.25%的特种野猪。  相似文献   

3.
野猪经过家养及人工驯化后,既保持了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特色的优点,又克服了野母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环境下不易管理等缺点,能正常饲养繁殖.野猪肉香味浓,营养丰富,其肉内所含的亚油酸是家猪肉的2.5倍.现将家养野猪的配种与接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引进野猪血统占50%的一代杂交公母种猪,养大后(达45~50千克体重)进行配种,经114天怀孕期后产下的仔猪其血统仍然是50%,这叫“扩繁”。依此繁殖下去,尽管避免近  相似文献   

5.
李键 《农家顾问》2008,(2):27-27
家野杂交猪生产方式 山猪的繁育一是纯种野猪场(户),采用纯种远血统野山猪的公母猪进行纯种繁育,定向培育出优良的纯种野种猪,为生产特种野猪场(户)提供纯种野猪的种源。二是特种野猪场(户)采用引进纯种野猪进行定向培育,应选择体重在5~25千克的小野猪进行驯化饲养。  相似文献   

6.
李晓宁 《新农村》2005,(3):18-18
母猪有一种特异性的生理现象,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尤其在发情配种期间。但时间不长,一般青年母猪为3~5天.经产母猪2~4天。如果对发情期掌握不准,或错过最佳配种时间,不但很难配种,即便配上产仔数也很少。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条件下对引进的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外国品种母种猪进行配种试验。结果表明,青年母猪发情45h后、3岁以上母猪发情35h后进行配种效果较好,一个发情期2-3次配种优于一次配种,其受孕率、产仔数均较佳。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野猪线粒体D-Loop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enbank中野猪的线粒体D-Loop区的基因序列进行了SNP分析及分子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黑龙江野猪线粒体DNA的D-Loop区全长1 145 bp,A+T含量(61.3%)明显高于G+C含量(38.7%);发现了93个多态位点,界定了20种单倍型,野猪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性为0.02553,单倍型多样性为0.99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5.443;黑龙江野猪与意大利和瑞典野猪亲缘关系最近,与马来西亚野猪的亲缘关系最远,推测黑龙江野猪含有欧洲野猪血统。  相似文献   

9.
特种野猪是杂交的野猪血统占到了75%。在纯种野猪与家猪杂交后,生出的特种野猪,家猪野猪的血统各占一半,而且野猪汲取了家猪产仔多、生长快的特点。但是在第二次繁育的时候,人们却是利用杂交以后的特种野猪再和纯种野猪进行杂交,主要是要保证特种野猪特有的肉质和野味。所以经过多元杂交选育出的特种野猪,虽然不会攻击人,但它依然野性十足。说到特种野猪的养殖,在浙江省已经有8年的历史了。现在浙江省的野猪养殖已经初具规模,仅象山县养殖基地种猪就达到了10万多头。特种野猪身上漂亮的瓜皮纹是野猪特有的身份标志。野猪嘴尖皮厚,天生抗病能…  相似文献   

10.
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是一直困扰畜主的大问题。事实上只要抓好配种前期与配种期的饲养管理,在青年母猪发情的后期,老龄母猪在发情的前期,中龄母猪要在发情的中期,采取人工催情措施,同时要把母猪喂得不肥不瘦,不发情的母猪就会正常发情、排卵,并能多胎高产。加强管理和人工催情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种猪的选择从事野猪养殖的场户,必须具备1~2头纯种野公猪。常言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由此,好的种用野公猪对于后代的优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般选择身长、腿高、嘴尖等符合野猪特征的纯种野公猪留作种猪。用野猪与家猪杂交的特种野猪所产的后代留种,培育出来的后代有返祖现象,即生产的猪只外观有部分像家猪,  相似文献   

12.
首先,引进野猪血统占50%的一代杂交公母种猪,养大后(达45-50公斤体重)进行配种,经114天怀孕期后产下的仔猪其血统仍然是50%,这叫"扩繁".依此繁殖下去,尽管避免近亲交配,但由于它的上祖毕竟是家猪作母本的(如美系台系杜洛克等),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在所难免地有返祖现象,扩繁时间长了,野猪基因(血统)也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为此,采取以下措施可避免退化,提高特种野猪的纯度.  相似文献   

13.
家养野猪是经过驯化改良后的一个新类群,实践证明,扩繁后基因稳定,胎可产仔6~14头,易管理,饲料易得,抗病力强,适合于农家圈养和规模化养殖.家养野猪肉以其脂肪少,营养价值高(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1.5倍),适合于当今人们对天然保健食品的消费时尚,饲养前景十分广阔.然而,有些野猪饲养户因观察不细致或不能准确鉴定母野猪的发情特征而错过了配种时机,推迟了一个或几个发情周期(时间),浪费了饲料,影响了当年繁殖的胎次.  相似文献   

14.
<正>1要选好种母猪种母猪应当从青年公母猪交配所产的2-4胎春季断奶仔猪中进行选留(后备母猪),选留这个时期的仔母猪生长快,生育力强。在后备母猪6-8月龄时选繁殖用的种母猪,应当选留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四肢开阔、乳头发育均匀良好的母猪。用优良的瘦肉型种公猪与本地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可以充分利用杂交优势,这样繁殖的母猪不仅初生仔猪体重大、生活力强,而且可使猪能多产仔30%-40%。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2004,(7):12
种猪群要有固定的母猪淘汰方法,其中各产次母猪的比例要保持稳定,1~8产母猪的理想比例应分别为17%、16%、14%、13%、12%、10%和低于4%。如果有足够的未配种小母猪,就要遵循几项通用的原则,以决定断奶时是否淘汰某些母猪:首先要淘汰连续两个产次产仔少的母猪,但初次配种体重太轻,妊娠期过度饲喂,哺乳期失重过多,断奶体况差等母猪不应包括在内。其次应淘汰那些连用激素处理都不发情的母猪。母猪在断奶后最多应观察18天,激素处理后应观察7天。如果这些母猪到下个发情期仍配不上种,则应淘汰,因为这种母猪的产仔率一般低于50%。再次是要淘汰已产…  相似文献   

16.
人工授精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养猪场所采用 ,其可有效控制疫病传播、降低饲养公猪的费用、提高猪群品质。现就人工授精在解决养猪生产尤其是繁殖方面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下 :1 初配母猪与种公猪体重悬殊配种困难问题初配母猪与成年公猪体重相差悬殊 ,公母猪体重比可达 2 .5∶1 ,甚至更高。如果用良种公猪改良地方品种 ,公母猪体重相差更大。有些地方母猪即使产过 1胎 ,其体重仍不足 1 0 0kg。本交情况下 ,初配母猪或地方品种母猪往往因承受不了公猪的体重而无法配种。有时不得不推迟母猪配种的年龄 ,或用体重较小的公猪与体重小的母猪交配。…  相似文献   

17.
纯种野猪的驯养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种野猪的繁殖过程中,纯种野猪尤其是纯公种野猪的作用非常关键,它既可以与家母猪杂交繁殖特种野猪,还可以与特种母野猪经过多次提纯复配繁殖出75%、87.5%乃至更高纯度特种野猪,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近几年,特种野猪养殖业发展很快,但真正从事纯种野猪驯养繁殖的场家却很少,  相似文献   

18.
注重防疫对引进的野猪 ,若有铁器所伤 ,应在其颈部按说明量肌注破伤风疫苗 1次 ,在注射该疫苗后 ,5~ 7天内不可再注射抗生素 ,否则 ,疫苗失效。在 10~ 15天后 ,抓紧注射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3~ 4头份或猪用“三联苗”(深部注射 ) ,以防猪瘟、猪肺疫 ,猪丹毒病的发生。此后 ,每年春、秋季各注射 1次 ,并在每年的 11月 ,注射 1次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 ,体重 80kg以上的 ,每头肌注 3ml,30~ 80kg体重肌注2ml,10~ 30kg体重肌注 1ml。2 配制适口性饲料小野猪 5~ 15kg的可按下列配方配制饲料 :玉米粉4 0 %、麦麸 15 %、豆渣 (或豆粕 …  相似文献   

19.
1母猪断奶后乏情原因1.1青年母猪初配年龄过早许多中小型养猪场为节约培育后备母猪的饲养费用,将6月龄青年母猪投入配种繁殖,当其到达成年后,其体重明显小于相同品种的同龄母猪(一般小25~40千克)。这种体重偏小的母猪,初产仔猪断奶后发情明显推迟,有的甚至很久不再发情。1.2母猪断奶时失重过多如果日粮营养缺乏,泌乳量又大,带仔过多,母猪断奶时就会臀堂消瘦,体重下降幅度偏大,超过60千克,则母猪断奶后发情配种要明显推迟。1.3季节影响母猪是多周期发情家畜,可以常年发情配种。但在夏季(6~9月)仔猪断奶后7天,母猪发情率较其他季节要低20%,…  相似文献   

20.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一个野猪品种。它保持了瘦肉率高,适应性强的优点和野味特色。不仅克服了野母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难的缺点;而且,保持了野猪肉香味浓,营养丰富的特点。其肉内所含的亚油酸是家猪肉的2.5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经常食野猪肉,能增强女性肌肤润色:并有催奶的作用,由于持种野猪肉内亚油酸含量高,故对于动脉硬化而导致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也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