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Cerealcystnematode,CCN)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一般可使小麦减产15%~25%,在实际生产中具体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泛黄,分蘖减少、长势较弱,极易被判断为缺肥的症状,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为了彻底摸清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在我市的分布危害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组织全市植保系统技术人员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进行了大面积区域普查和重点调查,基本摸清了该病在襄阳市的发生分布情况,并结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北部禾谷胞囊线虫的孵化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一种主要危害燕麦、小麦、大麦和黑麦等麦类作物的植物寄生线虫,世界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发生,但所造成的损失差别很大。在澳大利亚等国,此线虫可使小麦严重减产,但在有的国家或地区,其并未对作物造成明显危害。我国于1992年正式报道小麦上发生禾谷胞囊线虫,已知其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中等地。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宜阳县植保植检站在柳泉镇武树村的麦田调查时发现,麦田出现大面积变黄、矮化,有的小麦植株提早枯死,病株穗小,籽粒不饱满,拔出病株,在根表肉眼可见针头大小白色胞囊状物,部分病株根表可见褐色胞囊,带病株和根围土经省市植保专家室内镜检等鉴定,确诊为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即燕麦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相似文献   

4.
M-14复合生物肥料抗小麦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将复合生物肥料M-14与基质、常规肥料一次性施入各小区,采用对越冬期小麦根部胞囊线虫侵染情况统计、成熟期小麦基本生物学性状测量、收获期土壤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有效孢囊数的筛查统计以及测产结果分析等方法对复合生物肥M-14在田间条件下抗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75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M-14,不仅能有效增加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公顷穗数及千粒重,并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14.3%,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且还能显著地减少胞囊线虫侵染率和收获时土壤中有效孢囊数,与空白对照、常规复合肥、基质处理组相比其侵染率分别减少43.4%、70.8%、65.9%,与对照相比有效孢囊数减少了97.59%,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降低小麦胞囊线虫发病级别和发病指数,有效地防止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因此,施复合生物肥料M-14既能抗小麦孢囊线虫病又能增产,为复合生物肥料M-14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烟草孢囊线虫病是近几年潍坊市烟草生产中新发现的一种病害。由于孢囊在土壤中的逐年积累 ,对烟草的危害有日趋加重趋势 ,一般减产30%以上1症状与病原该病对烟草的危害以地下部根系为主。孢囊线虫主要寄生在植株根部 ,造成根系发良不良。轻者根系不能舒展 ;重者 ,特别是毛细  相似文献   

6.
1990~1992年,在郑州市郊的须水乡观察到小麦苗成片变黄,拔出后根系簇根丛生,重病田病株率达100%,减产40%以上,发病面积达数百亩。经鉴定该病是由禾谷孢囊线虫 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引起的小麦孢囊线虫病。此病发生于世界30多个国家,1991年陈品三等首次报道在我国发现该病。经观察,小麦出苗后1个月左右地上部即可表现症状,最初下部叶片叶尖先变黄,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对产量影响大,受害麦田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可达40%~50%。因此,必须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认识,加强防治,严格控制其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8.
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病因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昌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是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22万hm2左右.小麦胞囊线虫病是近年来本市发现的一种小麦新病害.由于病源的不断积累、传播,该病害的为害面积不断扩大、程度逐年加重.2005年以来,笔者对影响该病害发生的因素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济南地区小麦田小麦胞囊线虫的发生及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市小麦胞囊线虫的分布调查和田间症状观察、室内检验,结合相关资料探讨该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以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警惕小麦上危险性病害的发生何文兰宋玉立(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郑州450002)小麦上有多种病害,常见的如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叶枯病、赤霉病等已被普遍重视。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发生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并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胞囊线虫是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化学防治存在费用高,效果不佳,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畜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生物防治成为了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新方法。本试验利用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Sneb183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存活、卵孵化、呼吸作用以及体液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Sneb183处理幼虫72 h后,死亡率达86.7%,处理初期,线虫出现活动迟缓等症状,而后表现出整个身体僵直的死亡症状;对卵的孵化抑制率可达59.4%;根瘤菌Sneb183对二龄幼虫呼吸有较强抑制作用,处理24 h后,耗氧量下降93.1%;同时根瘤菌Sneb183发酵液可引起二龄幼虫体液渗漏,处理48 h后电导率增加了62.4%。因此,根瘤菌Sneb183可成为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资源中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2.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原分布、分类、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造成损失、致病型鉴定、防治方法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国外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其在我国主要麦区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红 《广西植保》1992,(2):34-35
红麻根结线虫病是我国红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流域,黄淮海的局部地区也有发生。该病危害麻根,产生大小不等的根瘤,或成饼状,导致叶黄、株矮,生长发育不良,并诱遭菌类侵染引起根腐,加速麻株死亡。一般病害导致红麻减产20—30%,严重者达到50%以上,甚至失收。现将我国的红麻根结线虫病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甘薯茎线虫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甘薯茎线虫病蔓延快,发生危害重,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50%~60%,甚至绝产。为了搞好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我们于1990年~1993年进行了不同甘薯品种抗虫性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试验研究,经多点试验与示范,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连作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双河、宝泉岭和白城3个大豆胞囊线虫病抑制性土壤样品土质、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上真菌以及土壤特性(土壤抑制性、传导性、杀真菌剂处理)的研究,表明多年连作会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的减少。在此类土壤中胞囊数量一般小于100个/100g土,且空胞囊率达80%以上。胞囊上真菌分离频率高,种类较单纯,其中宝泉岭土样中定殖真菌有明显的优势种-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大豆胞囊线虫衰退土壤中具有抑制因子,经物理灭菌和杀真菌剂多菌灵处理后,原有抑制特性丧失,3个土样大豆根部胞囊数量分别增加140.0%、165.5%、68.2%和141.9%、215.2%、139.3%。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具有传导特性,当抑制土与无菌土按1:9混合后胞囊数量较灭菌土分别减少70.0%、26.5%和51.8%。本文证明了连作土壤中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因子,并初步确定为食线虫真菌的作用,同时证明土壤状况与大豆胞囊线虫的衰退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禾谷孢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由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均有发生[1].我国于1987年首次发现燕麦孢囊线虫[2],至2012年,已传播到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安徽、江苏、青海、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天津、西藏、新疆等16个省市自治区[3],危害程度与范围呈逐年加重和扩大的趋势,已对我国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该病造成小麦平均减产20%~40%,严重时高达73%~89%[4].因此,CCN是制约小麦和大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概述了国外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Pellicularia gramineum Ikata et Matsmura)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在我市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小麦-水稻、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病面积大、为害重.一般田块病株率40%~70%,减产10%~20%.重病地病株率100%,减产达30%以上.目前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我市春季麦田一大病害,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认识和掌握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条锈病是高空气流传播的流行性重大病害,具有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监测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的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麦芒。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害繁殖扩散速度非常快,易暴发成灾,危害损失大。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20%,重者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1药剂拌种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常用的杀虫剂有50%辛硫磷乳油,按  相似文献   

20.
呼盟大豆胞囊线虫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石家兴王秋荣(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植保站021008)陈申宽任沛(扎兰屯农牧学校)(呼盟农研所大豆胞囊线虫病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80年代初期呼盟局部地区发生。近几年由于大豆面积剧增,病害随之迅速蔓延流行,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