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我国玉米育种的骨干亲本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30个F2:3家系群体为材料,通过条件分析结合QTL定位方法探讨了单株产量(GYPP)与单株粒数(KNPP)和百粒重(KWE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百粒重比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遗传力高,受环境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更高。单株产量非条件QTL分析共定位到5个遗传主效应QTL和5对上位性位点,其中4个是控制3个性状(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一因多效性位点,1个是控制2个性状(单株产量和单株粒数)的一因多效性位点,全部5对上位性位点都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有关。条件QTL分析还检测到14个QTL位点及10对上位性位点,这些位点在非条件QTL分析中未被检测到,其效应较小。因此,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条件QTL分析方法在单个QTL水平上证实了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较强的遗传相关性,并且能够检测到更多效应较小的QTL;发掘的两个效应较大的一因多效位点可为玉米高产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在丽江参试的12个玉米新品系的9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江玉米产量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单穗粒重株高穗粗穗长百粒重行粒数生育期出籽率穗行数。  相似文献   

3.
杂交棉不同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个杂交棉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与影响产量的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探索合理种植密度及对产量影响较大因子,为杂交棉大面积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郑单309、郑单326、郑单958和中玉303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7个种植密度(6.00×104、6.75×104、7.50×104、8.25×104、9.00×104、9.75×104和10.50×104株/hm2)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生育期内群体物质累积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下株高和穗位高表现出明显优势,中玉303和郑单958的株高和穗位高表现相对较高。随生育期推进,植株群体干物质量显著增加,花前、花后和成熟期干物质量均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成熟期中玉303和郑单958的干物质量较郑单326和郑单309平均提高16.1%,花后干物质量占成熟期的比重以6.00×104株/hm2密度处理下最高,为58.68%,以郑单958最高。随密度增加,成熟期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明显提高,10.50×104株/hm2密度处理最高,为14.49t/hm2,中玉303产量最高,较郑单309和郑单326平均增加16.3%。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选用中玉303,以10.50×104株/hm2密度种植,可提高玉米植株花后物质生产量,促进花后物质分配,实现夏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肥料对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桃县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临奥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对玉米产量构成影响最大的是氮肥,不施氮肥处理区比氮磷钾肥处理区减产50.47%,不施磷肥处理区减产26.62%,不施钾肥处理区减产10.96%.肥料利用率氮磷钾肥分别是52.79%、18.71%、11.17%,在试验区域内决定玉米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是氮肥,其次是磷、钾肥.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搜集了黄淮海地区1991和1992年掖单13不同产量水平和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构成资料,以及鲁玉10号高产条件下(11250公斤/公顷)的产量构成资料,统计整理成表1、2、3,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以期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的高产主攻目标,为实现夏王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利用垦区主栽品种郑单958在同一地区不同年份进行种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产量与生育期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五家渠地区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25℃的积温,其它依次为≥20℃的积温、日照时数、≥15℃的积温、≥10℃的积温、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10.
以6个不同地理来源的续随子品系为试验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9个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续随子种子产量构成各因素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顶枝结果数根长侧枝有效结果枝数茎高侧枝数茎粗百粒重侧枝结果数顶枝总数。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相关的性状是顶枝结果数,顶枝数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王新勤  郭伟  杨晓华 《种子科技》2001,19(5):284-285
对山西省屯留试点的区试结果进行了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辅助对照的作用;通过对调查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生育期与株高对产量的影响。提出以熟期安排试验组,当株高差异较大时适当增加种植行数,以缓解植株较高的品种对较矮品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播期调节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适宜条件下不同类型高产玉米品种都能发挥高产潜力。晚熟品种掖单13对温度、光照变化反应敏感,花后高温、光照不足严重影响其产量。登海1号花后最适日均温为25.41℃,掖单13为24.15℃。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做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找出呼和浩特地区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中的限制性因子是生殖枝数/株;预测栽培扁蓿豆单株实际种子产量的模型为Y=1.651+0.025X1。利用种子产量构成因子计算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5.
蓖麻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自法国的12个品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法国蓖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单株蒴果数>单株有效穗>穗长>主穗蒴果数>百粒重>株高>全生育期>每公顷株数,结果与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在对法国蓖麻的引育种、生产中,应选择单株蒴果数、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雪峰  李建奇  张风云 《种子》2007,26(12):60-6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夏玉米品种的产量、千粒重等9个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9个性状中,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千粒重(0.74506)>穗行数(0.71681)>穗位高(0.71580)>株高(0.71535)>穗粗(0.70681)>行粒数(0.67546)>穗长(0.66408)>秃顶长(0.66103)。因此,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的高产育种中,要选择千粒重大、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加强穗位高的选择,而对穗长、秃顶长等性状的选择应适当放宽。该结果对夏玉米育种目标的制定,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及倒伏性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机选取中豆29×中豆32重组自交系群体中165个家系作为2年田间试验材料,分析大豆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倒伏性等性状的相关性和遗传效应,并检测各性状QTL。结果表明,38个与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倒伏性状等有关的QTL,主要集中在C2、F和I连锁群。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与QTL定位结果一致。在F连锁群上,2年均检测到倒伏QTL qLD-15-1,解释的表型变异超过20%,与百粒重和分枝荚数QTL分别位于相同和相邻标记区间,表明产量相关性状与倒伏性存在一定的关联。在I连锁群上,每荚粒数QTL和二、三、四粒荚数QTL不仅于同一位置,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2%~65%,并且2个年份均重复出现,每荚粒数和四粒荚数QTL与二、三粒荚数QTL的增效基因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这4个粒荚性状QTL的共位性与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一致,证实每荚粒数和四粒荚数与二、三粒荚数分别由不同的机制调控,对于育种上探讨以改良大豆粒荚性状为途径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光强因子对甜糯玉米光合作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不同环境光强下鲜食型玉米光合作用特性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不同鲜食型玉米品种间的差异,以糯玉米香白糯和超甜玉米粤甜3号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法模拟不同的光照强度,分别于苗期、灌浆期测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光合色素(Ch1 a,Ch1 b和Car)含量,并观测收获时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遮光使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两品种玉米叶片的Fv/Fm在苗期和灌浆期均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加,ΦPSⅡ在苗期随光照的减弱而增加,但在灌浆期随光强减弱是递减的;在相同光强环境下,苗期香白糯的Fv/Fm和ΦPSⅡ大于粤甜3号,灌浆期粤甜3号的Fv/Fm和ΦPSⅡ大于香白糯。环境光强减弱对甜糯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下降;甜、糯玉米均发生光抑制现象,且品种间、不同的生育期间弱光适应性有差异;弱光下穗长、行粒数、裸穗鲜质量显著下降是减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虹  王成海 《小麦研究》1997,18(2):24-25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极蘖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种鲁麦12号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并与多穗型高产品种宝丰7728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大穗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关联序为千粒重〉穗粒数〉亩穗数,多穗型在联序为亩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为高产栽培和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