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道路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条件,也是雨水径流集中的地方。加上路面板结,径流线又长,雨水下渗困难,路面冲刷严重。据有关水土保持研究所(站)观测,道路径流与冲刷情况见表1。山区群众广泛流传着“千年古路变成沟,路水不蓄必成灾”的说法。山区社队公路和田间机耕道路,有时一场暴雨,路面被冲成深壕,维修用工很多,有时被迫改线重修。路水集中冲刷往往又是导致沟头前进、蚕食梁垣坡地,使地形更加支离破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贵州山区地形险峻,沟壑纵横,要修建山区公路必然是"高填深挖、逢沟架桥、遇山钻洞"。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扰动地面或不合理堆置固体废弃物,在外营力的作用下,造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及损失,改变了山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山区公路建设必然会破坏山区原有的植被和地形,从而不同程度的引发水土流失。如不进行正确处理,可能引发环境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根据贵州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分析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浑源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17亿t,花岗岩储量1.93亿m3。粗放的矿产资源开采方式,在给当地带来丰厚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分析了矿石山区的水土流失特征与人为水土流失屡禁不止的原因,提出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和认真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滇东北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军  陈川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99-101
滇东北山区是云南省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特困山区之一。这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构成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危害日益加剧。数量众多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体,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和进行坡耕地治理是当务之急。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该把滇东北山区水土流失防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从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草)体系建设,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积极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强化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5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南平市水土流失治理速度缓慢,危害日渐严重,地力下降,水质污染,洪涝加剧。山地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建设开挖是主要原因。防治对策应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依法行政,创新治理观念诸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是事关库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成败和三峡工程长久安全运行的大事。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走“保护与治理”相结合之路 ,主要对策是尽快制定《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条例》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增加水土保持专项投入等  相似文献   

7.
闽南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土保持》1993,(10):10-12
泰安市水土流失面积3964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7692km~2的51.53%,年侵蚀模数达3319t/km~2。水土流失严重制约该市农业、旅游业等的发展。其防治对策是:认真宣传贯彻水保法,强化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实行科学规划,优化措施配置,建立综合防护体系;加强预防监督,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增加水保投入;强化商品经济意识,把小流域治理推向市场,不断提高流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山区小水电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股小水电建设的热潮正在我国南方兴起,小水电因其工程地处山高坡陡的河谷地段,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大,扰动破坏地表植被严重,且一旦遭破坏,植被极难再恢复,若受水力侵蚀,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及下游。本文就小水电建设中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阐述了相应的监督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水土流失概况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之一。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持水土资源,恢复、重建与保护生态环境是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介绍了云南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施大江大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为主体的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设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技术——假彩色合成卫片目视解译出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现状,从政策上和措施上提出治理途径,计划在6个大水库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以便自然和人工调蓄雨水。这既有利于水库防洪,又增强了淠史杭灌区的农业后劲,从宏观上收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Data and information about farmers' perceptions of soil degradation were collected using household survey, focus group discussion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rmers in the Sidama zone of southern Ethiopia are able to identify soil erosion and fertility loss indicators, take a holistic view of soil degradation and have a broad knowledge of the reasons for soil degradation. They perceive soil degradation mainly by reduced yields, soil changing in appearance and becoming stoney or coarse. Th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soil erosion indicator was soil becoming coarse and stony, followed by rill formation, dissection of fields and gullies and topsoil removal. The most important perceived indicator of soil fertility loss was reduced crop yield, followed by poor crop performance and yellowing of the crop. Farmers also have knowledge of solutions; however, participation in soil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is minimal because of the immediate threat of food insecurity. Any programme designed to address soil degradation in the region will have to be cognisant of farmers' knowledge and holistic view of soil degradation, and be integrated with aid measures to guarantee food security.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动态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梁音  张斌  潘贤章  李德成  史德明  穆欢  杨轩 《土壤》2009,41(4):534-539
利用水利部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结合实地抽样调查,分析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演变态势:南方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0.5万km2 增加到2002年的19.6万km2,净增加了9.1万km2,1986年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到1996年实现了治理大于破坏的历史性转变.不同时段水土流失演变的趋势和增减速率各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减幅度在减小.抽样结果显示,2002-2005 年的3年间,南方8省考察区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约4500 km2,年均减幅为 1.2 个百分点,按此速度估算,南方8省区19.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130年以上的治理时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粮食安全及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安徽省从一个灾害频发的穷省,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目前具有350亿kg的粮食生产能力,是解放初期63.9亿kg的5.5倍,已经成为我国五大粮食调出大省之一,粮食总产到2020年有望达到400亿kg,在我国农业区域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薄弱、多数地区靠雨养农业,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左右;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农业管理粗放,单产普遍较低;远远没有发挥其自然资源禀赋的生产潜力,是我国未来中低产田重点改造的地区。本文提出安徽省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是:在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总体方针指导下,在区域治理方面,重点改造淮北砂姜黑土中低产田面积,扩大建设淮河流域吨粮县市;在区域发展模式方面,主抓沿江淮(水稻-小麦)和淮北平原(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及深加工主体功能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拓展江淮丘陵发展经济林果业和特色养殖业,加快发展皖南及皖西大别山区绿色生态产业;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突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投资大中型农业机械化普及,创建绿色提质增效防灾减灾体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继续坚持水稻提升,小麦高产、玉米振兴,兼顾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调节;在作物品种优化布局方面,淮南地区减籼稻扩粳稻稳定油菜,沿淮和淮北地区是减弱冬小麦扩半冬性优质小麦,改中晚熟玉米为中早熟籽粒脱水快优质品种。创建出具有安徽省特色、水热资源高效利用(800~1 000 mm降水)、投入少、快速改造大面积中低产田、延伸绿色优质高效农产品产业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皖南网纹红土的剖面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下土壤物质过程的响应特征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主题。选取安徽宣城剖面,通过元素分析,对其风化强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江苏镇江下蜀土以及江西九江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剖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宣城红土剖面经历了高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长石损失殆尽,进一步的风化作用已导致其含K矿物(黑云母、伊利石和钾长石)的分解,次生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此外,宣城红土与其他剖面相比,显著强于镇江下蜀土,远强于洛川黄土与古土壤,而与九江红土的风化程度较为相近。(2)在地形、母岩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气候(特别是温度和降水量)是控制化学风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并且与温度相比降水因素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制约作用。(3)在地质历史时期,宣城→镇江→洛川,随着地域的北移,气候环境向干冷方向发展。(4)BA,Na/K和硅铁铝率的剖面变化特征揭示,中更新世早、中期,气候相对温暖潮湿,之后气候总体恶化,向干冷方向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大姑-庐山间冰期和末次间冰期的到来气候又出现过两次短暂的回暖过程,并且在晚更新世早期呈现兼有干湿交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豫南大别山区是河南省重要的木材基地和粮食区, 面积近200万ha。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水土流失严重。本文调查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的现状、问题和防治措施, 为搞好该区水土保持和发展生产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过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岩溶作用导致的双层岩溶水文地质结构,使岩溶区的水循坏过程(含水的流失)和土壤侵蚀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且受到岩溶地质条件的影响。基于岩溶环境空间分异大的特点,在分析水循环、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尺度区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别提出坡地、洼地(谷地)及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地区的水土保持经费大量流失。流失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流”,即公开截留;二是“回流”,即曲线挪用;三是“潜流”,即中饱私襄。治理这“三流”的办法:1、要对水土保持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清查;2、对挪用、截留、贪沾和浪费水土保持经费的人和事,要从严处理;3、要改革水土保持经费的调拨、管理和使用办法;4、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各级干部管好用好水土保持经费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建设基地之一。多年来由于采矿、交通、电力等工业生产的建设,随意弃渣弃土,破坏植被的现象日趋严重,使水土资源受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新的水土流失,直接危害“四化”建设和人民的生活。目前,不少工矿企业,已开始注意处理弃渣弃土,采用一些工程和植物措施治理新的水土流失,综合利用废渣废水,取得了宝贵的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土壤有效硫现状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土壤有效硫是作物硫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获取省域范围耕地土壤有效硫基础数据和硫肥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地统计学特征分析和新的土壤有效硫分级指标统计为手段,研究全省土壤有效硫时空变化特点和区域性分布现状,掌握全省耕地土壤硫养分丰缺状况及供给水平,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安徽省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采集农田0—20 cm耕层土样34.5万个。通过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ArcGIS进行Kriging插值的地统计学分析,按照本省耕地土壤有效硫新的丰缺分级标准,即极缺 (< 10.0 mg/kg)、缺乏 (10 ~16 mg/kg)、较缺乏 (16~22 mg/kg)、中等 (22~34 mg/kg) 和丰富 (> 34 mg/kg) 五级,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指标对应分析,进行省域耕地土壤有效硫丰缺现状和时空分布研究。 【结果】 1) 全省耕地土壤有效硫含量范围在0.10 ~101.90 mg/kg之间,平均值为24.99 mg/kg,中位数为21.00 mg/kg。2) 全省耕地土壤缺硫概率较大。有效硫含量处于极缺 (< 10 mg/kg)、缺乏 (10 ~16 mg/kg) 与较缺乏 (16 ~22 mg/kg) 水平的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3.76%、20.91%和18.43%。3) 省域总体缺硫状况由东向西递增、南北向中间趋减。按不同农业区域比较,淮北平原的宿州、亳州和阜阳市缺硫最严重,其次是皖南山区,又以黄山市、铜陵市土壤缺硫较严重。4) 土壤类型和时空变化上,以棕壤、黄潮土、粗骨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和砂浆黑土等缺硫最为严重。与20年前研究分析比较,沿江平原、江淮丘陵和皖西农区缺硫趋势减弱,而皖南山区土壤缺硫状况明显加重。目前,棕壤、砂姜黑土和黄棕壤缺硫频率和风险增大,而黄潮土、黄褐土和灰潮土缺硫频率降低。 【结论】 省域耕地缺硫 (< 22 mg/kg) 面积约311.19 × 104 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10%。针对棕壤、砂浆黑土、黄潮土、红壤等九类土壤缺硫比率高 (39.67% ~56.89%之间) 的现状,应推荐含硫化肥或补施硫肥,降低作物缺硫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