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黑龙江垦区东部森林石质低山防治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孙旭  高永  王建  王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11-9614
在对克什克腾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治理模式,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典型小流域进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各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取得的效益从高到低为:重点治理与封育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以农林为重点治理手段的生物措施治理模式;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模式以及局部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8,(6):44-45
2017年,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实施,标志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由面上治理为主转为以侵蚀沟治理为主。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东北黑土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侵蚀沟治理技术和模式。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介绍了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和植物措施3种类型的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枣庄市山亭区委、区政府两任领导班子连续8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接力赛,一任接着一任干,治理标准越来越高。截止目前,全区已累计投资2.5亿元,投工1.5亿个,完成各类工程500多项,治理小流域600多平方公里,砂石山开发连续4年获山东省第一名。 山亭是纯山区,境内有大小山头5000多座,且多数是青石山,1983年底山亭建区时,  相似文献   

5.
分析彰武县风蚀区水土流失成因及影响,指出当地风蚀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及典型治理模式,以期治理风沙,改善风蚀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会宁县新庄镇巩昌村开展了旱地荞麦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会宁县山旱地残旧地膜上穴播种植荞麦既高效利用了塑料地膜,又提高了荞麦等杂粮作物的产量,应进行示范推广;辅施保水剂对提高山旱地荞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考虑辅施保水剂来提高产量;在旱山塬区的沟坝地种植荞麦时,可以选择大垄双行的条播种植模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长汀县崩岗侵蚀区不同治理模式植物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福建省长汀县崩岗侵蚀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4种生物治理模式,分别从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群落调查,同时对乔灌层、草本层植物种类、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不同治理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治理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不同,经济林+封育模式>乔灌草混交模式>灌草模式>灌木模式>对照,其中经济林+封育模式和乔灌草混交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高,植被均匀度高,植被恢复效果好,是崩岗侵蚀区较为理想的生物治理模式.芒萁为崩岗侵蚀区先锋植物,在崩岗侵蚀区的植被恢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云南石漠化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的石漠化区域涵盖了从北热带到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带,分布于海拔76~5 000 m,海拔高度变化大;受地貌、土壤、植被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差异十分明显,其中生态因子对石漠化治理有直接影响,在治理区域划分中起决定性作用,温度、湿度影响最重要。通过对云南石漠化区域的地理因子、环境因子、云南的灾害性天气、洪涝灾害、土壤及植被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将云南6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划分为7个区10个亚区19个小区,分别是北热带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南亚热带中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中亚热带高原山地石漠化区、北亚热带高中山石漠化区、暖温带高中山石漠化区、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原温带石漠化区、金沙江燥热河谷石漠化区。研究石漠化区域划分有关影响因子,因地制宜地指导石漠化综合治理,以便对不同的石漠化区域采取不同的植物措施及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对政府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的到来,改变了政府治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创新政府治理。大数据为政府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就大数据对政府治理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从工作模式、决策模式、治理模式这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弓运泽  周大迈  任仕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63-17965,17969
[目的]对太行山石灰岩区主要植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进行立地条件改善以及科学的选育石灰岩地区恢复山场的植被奠定基础。[方法]对河北省满城县北水峪大青山流域内经过治理的试验区和封禁区不同植被群落和未经治理的荒坡地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得出治理区、禁封区和未治理荒坡的差异性,并对治理区和封禁区植被群落模式进行比较,选出石灰岩区的优势乔灌草种。[结果]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治理区和封禁区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优于未经治理的荒坡,其中在治理区内柿树林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优于侧柏林;治理区和封禁区土壤持水性能和枯落物性质比未治理的荒坡有明显改善,其中封禁区灌草丛土壤持水性能和枯落物性质最优,其次是治理区的侧柏林和柿树林;治理区和封禁区内植被群落的生物量和覆盖率高于未经治理的荒坡,其中封禁区的灌草丛生物量和覆盖率高于草丛,治理区柿树林高于侧柏林;在乔灌草种的选择上,主要通过综合评分法得出了优势种。[结论]治理区和禁封区在土壤养分和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和枯落物性质以及植被生物量、郁闭度、盖度等方面都优于未经治理的荒坡地,且当地乔灌草种的选择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石灰岩区主要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太行山石灰岩区主要植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进行立地条件改善以及科学的选育石灰岩地区恢复山场的植被奠定基础。[方法]对河北省满城县北水峪大青山流域内经过治理的试验区和封禁区不同植被群落和未经治理的荒坡地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得出治理区、禁封区和未治理荒坡的差异性,并对治理区和封禁区植被群落模式进行比较,选出石灰岩区的优势乔灌草种。[结果]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治理区和封禁区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优于未经治理的荒坡,其中在治理区内柿树林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优于侧柏林;治理区和封禁区土壤持水性能和枯落物性质比未治理的荒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封禁区灌草丛土壤持水性能和枯落物性质最优,其次是治理区的侧柏林和柿树林;治理区和封禁区内植被群落的生物量和覆盖率高于未经治理的荒坡,其中封禁区的灌草丛生物量和覆盖率高于草丛,治理区柿树林高于侧柏林;在乔灌草种的选择上,主要通过综合评分法得出了优势种。[结论]治理区和禁封区在土壤养分和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和枯落物性质以及植被生物量、郁闭度、盖度等方面都优于未经治理的荒坡地,且当地乔灌草种的选择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现状及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山西省节水农业现状。针对山西省旱地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适宜山西省发展的六种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根据山西省独特的自然、经济条件,将山西省节水农业区域分为西部黄土丘陵沟壑重旱区、北部丘陵边山重旱区、东部低山丘陵易旱区和中南部盆地边山丘陵春旱伏旱区四个区域,并提出了每个区域适宜推广应用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为指导山西省节水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农业大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抉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西北农业大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认为西北大开发中农业开发事关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应当优先启动,农村经济发 本地区实现生态重建的基础而应优先发展,干旱山塬区林果草生产的生态经济效果优于粮食生产而应重点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而西北农业大开发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西北农业大开发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直接从国外引种的省份是陕西、山西和内蒙三省(区)。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于1985年10月首批从澳大利亚引进安哥拉山羊20只,之后又于1989年从新西兰引种128只。成立了“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安哥拉山羊试验场”。现纯种繁殖到2~3代,存栏数达510余只,还向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出售种羊80余只。山西省于1987年1月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引进安哥拉山羊24只,饲养在介休种羊场和沁水示范牧场,纯繁存栏数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花岗岩崩岗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崩岗侵蚀是中国南方花岗岩区特有的常见的水土流失形式。这种水土流失不仅侵蚀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危害十分严重,而且治理难度大,被称为当今"生态溃疡"。崩岗治理措施分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三种。根据崩岗治理措施的搭配与治理主要目的的不同,通过各地实地调查归纳,分析总结崩岗综合治理模式为生态型治理、经济型治理和综合型治理三大治理模式。生态型崩岗治理主要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主,辅助必不可少的工程措施,达到减弱侵蚀强度,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注重崩岗治理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型崩岗治理是通过高强度的削坡整平,建立适合工业开发的园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综合型崩岗治理是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采取各类有效水保措施、提高治理区植被覆盖度、增强生态调节功能时,还有所产出,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崩岗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模式的崩岗治理,以实现综合治理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小江流域是有名的水土流失重災区,尽管绖过多年治理,情况大为好转,但仍须花大力气,争取大变样,在林业建设新时代,釆用新思维的ppp(3p模式)项目的模式实施,很有新意,本文以予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耦合“重要性-敏感性”的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和林格尔县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和林格尔县生态极重要性分布格局呈“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极重要区总面积为1 337.72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8.73%。生态极重要区中,生物多样性生态红线区比重最大,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占比最小,分别占28.03%和4.30%。研究区内土壤大部分为风沙土,土质条件严峻以及水土流失风险大,需对其进行分区治理且因地制宜防治水土流失。城市东部与南部区域建设开发利用效率低,地形起伏大且山、林等生态资源丰富,充分挖掘其生态价值,通过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反哺中心地区的经济,形成县域联动的生态经济的循环模式,提升县域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8.
互助县寺尔沟流域经过多年治理,形成了山顶林草平衡区、山腰基本农田区、沟底坝库经济区、村庄美化民族文化区的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防治是我区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南部山区八县(区)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近几年,坚持“垫淤结合,以垫为主、快速整平”和“山、水、田、林、草、牧”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由分散治理向集中连片治理、由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复垦研究的基础,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五峰山煤矿山区地形的实际出发,对煤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划分评价单元和确定限制因子,然后运用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计算综合指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综合使用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的极端性,最后结合最小限制因素法找出限制因素,以分析不同评价单元适宜的土地复垦方法及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适合五峰山煤矿区的复垦模式: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此外,五峰山煤矿区属于山地煤矿,以其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山地煤矿区合理利用复垦土地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地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