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天水市油松、落叶松松阿扁叶蜂危害猖獗的情况。通过2a的试验防治,总结出了人工控除茧内幼虫,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其防治效果显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松阿扁叶蜂防治指标,测报及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阿叶峰(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是樟子松、油松的重要食叶害虫。为有效地治理该害虫,我们对其防治指标、测报方法及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林间接虫试验和实际危害,食叶量为35%已达到危害经济阈值,即在长50cm标准枝上有4头幼虫,订为防治指标。发生期的预报采用历期法、有效积温、物候及温度指标法。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13.48℃,有效积温为106.72日度。日平均温度达到23℃时成虫大量羽化,发生量可以通过种群超势指数Ⅰ来预报。通过生命表研究看出:卵、初孵幼虫死亡及越冬后滞育是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松阿扁叶蜂在洛南县发生为害、生活史、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采用地面药剂垦复防效达90%以上;在郁闭度0.7以上的油松林分内,用15kg/hm2敌敌畏烟剂、林丹烟剂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7%;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35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蚜螨敌1500倍、1.2%苦烟乳油2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均在84%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松阿扁叶蜂的发生危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9种不同药剂中.筛选了5种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和最佳使用浓度:用8%的绿色威雷300倍液防治出蛰成虫,防效达到93.58%;用40%氧化乐果乳油、25%灭幼脲Ⅲ号肢悬剂15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治效果分别达91.35%和95.34%;利用2.50%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防治3龄后大妨虫,防治效果为96.62%。  相似文献   

5.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Matsumura)发生规律的初步观察表明:该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疏松的土层中筑土室越夏越冬;幼虫4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油松新梢针叶基部吐丝结茧筑巢取食针叶,对新梢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对土壤中越冬虫量调查发现,土质疏松且腐殖质层厚的林地,越冬幼虫数量明显较多。药剂防治以幼虫孵化盛末期喷施15g/kg甲敌粉,防治效果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油松林设立固定标准地长期监测松阿扁叶蜂对油松纯林生长状况的影响,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虫口密度、受害轻微林分与受害严重林分的对比情况以及针叶损失率与侧枝鲜重的关系,据此提出了松阿扁叶蜂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筛选防治松阿扁叶蜂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松阿扁叶蜂不同龄期幼虫的田间药效。[结果]施药后72 h,对于1龄幼虫,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达94.7%~96.9%;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达92.6%~94.9%;多杀霉素的防治效果为86.8%~88.9%。对于2龄幼虫,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达89.7%~93.0%;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达88.2%~90.4%;多杀霉素的防治效果为81.4%~83.3%。对于3龄幼虫,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达88.9%~91.0%;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达87.1%~89.2%;多杀霉素的防治效果为81.1%~81.9%。[结论]噻虫啉对松阿扁叶蜂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最佳防治时期为1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9.
金娜  南小宁  贺虹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126-4128,4157
以SDS-蛋白酶K法提取的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L16(45)正交设计对影响松阿扁叶蜂SSR-PCR反应的主要参数DNA模板、Taq DNA聚合酶、Mg2+、引物和dNTPs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松阿扁叶蜂SSR-PCR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5 μL体系中含1.00U Taq DNA 聚合酶、3.00 mmol/L Mg2+、3.75 mmol/L dNTPs、25.00 ng/μL DNA模板和10.00 μmol/L引物.  相似文献   

10.
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内氨基酸含量,并对影响幼虫抗寒的氨基酸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越冬幼虫体内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从越冬初期至越冬期,氨基酸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各种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同,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随着温度的下降呈增加趋势。幼虫虫体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的为丙氨酸,比越冬初期增加了28.8%,其次是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4%和5.4%.其他氨基酸增加不明显;幼虫血淋巴内氨基酸中的丙氨酸、胱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80.2%和19.6%。因此认为这些氨基酸与低温抗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 麦叶蜂Dclerus tritici Chu是东平县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害虫,一般年份为害损失不大,严重发生时可使小麦穗粒数显著减少,导致减产.作者于1984~1986年对其进行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麦叶蜂为小麦食叶害虫,俗名齐头虫、小粘虫,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端部为害,把叶片咬成缺刻或吃掉叶尖,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小麦灌浆。此虫在我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且发生时间较常年提前,广大农户应高度警惕。 1 形态特征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成虫体长8.6~9.8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逐渐加重,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松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对森林中的树木具有危害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松阿扁叶蜂的危害。文章主要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松阿扁叶蜂的生物特征,然后分析了松阿扁叶蜂对不同树种的选择,最后叙述了应该采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方式来防止松阿扁叶蜂对森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逐渐加重,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松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对森林中的树木具有危害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松阿扁叶蜂的危害。文章主要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松阿扁叶蜂的生物特征,然后分析了松阿扁叶蜂对不同树种的选择,最后叙述了应该采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方式来防止松阿扁叶蜂对森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3.97万hm2.随着近几年气候的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叶蜂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2003年发生面积0.2万hm^2,最高密度32头/m^2;2004年发生面积0.45万hm^2,最高密度76头/m^2;2005年发生面积达到1.5万hm^2,最高密度205头/m^2.因小麦叶蜂的危害,2005年我区小麦减产4 500t以上.小麦叶蜂的危害引起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柳厚壁叶蜂是为害柳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近年来在唐山市发生严重。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此虫,现将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5毫米,翅展14毫米,身体土黄色,具有黑色斑纹。头部土黄色,头顶正中由前  相似文献   

17.
荔枝蝽的发生为害特点及测报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麦叶蜂属。我国已知有4种:小麦叶蜂、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其中以小麦叶蜂危害最重。可为害小麦、大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植物。分布广泛,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麦区,为害麦类作物及看麦娘等杂草。  相似文献   

19.
2015—2016年对太白林区主要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叶蜂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华山松叶蜂在太白林区中山区1年发生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爬行寻找场所结茧化蛹越冬。该虫在中山地带山坡、沟谷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5~20年生华山松有虫株率为16.70%~35.50%,虫口密度为63~536头/株。受害最重的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河林场。该虫每年5月下旬始发,至10月下旬幼虫老熟后下树结茧化蛹越冬结束。针对华山松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