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种子纠纷事件的种类,分析了产生纠纷的原因,提出了种子纠纷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业》2003,(11):4-5
近年来,利用假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因种子质量引发的田间纠纷也呈上升趋势,为规范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程序和方法,合理解决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维护种子使用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农业部制定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现予以全文刊发,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学好用好该法,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2008年秋季种子市场检查已经结束,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08人次,检查种子经营企业725家,检查品种6800多个,查处企业违法经营行为6起,及时妥善处理种子纠纷20多起,维护了北京市种子市场的稳定,防止了群访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9,(2):30-31
<正>北京市2008年秋季种子市场检查已经结束,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08人次,检查种子经营企业725家,检查品种6800多个,查处企业违法经营行为6起,及时妥善处理种子纠纷20多起,维护了北京市种子市场的稳定,防止了群访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村社区种子纠纷现状进行考量,发现当前农村社区种子纠纷影响面广、纠纷发生季节性强、纠纷涉及专业性较强以及责任主体多元化。对我国种子纠纷解决方式进行分析,发现纠纷解决中存在种子质量田间现场鉴定门槛高、索赔损失范围难确定、农民的证据不易留存等问题。完善农村社区种子纠纷的解决方式要从强化种子纠纷的矛盾化解,发挥种子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建立专业化种子鉴定队伍,强化农民的法律维权意识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县域内特色产业的发展,投诉的种子纠纷越来越多,种子纠纷的范围越来越宽,造成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确调解处理种子纠纷时应当注意“三分清、三明确、一保证”,即分清种子纠纷是否属农业部门管辖,分清种子纠纷是否是种子质量问题造成,分清是否可进行田间现场鉴定;明确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种子纠纷处理的责任主体,明确告知当事人投诉和索赔的途径和方式;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王楠 《现代农业》2014,(1):57-58
<正>和谐稳定是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化解种子纠纷关系着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由于种子纠纷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而处理纠纷所涉及的法规政策和专业技术知识较强,如何客观公正地调解与处理纠纷,既是种子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也是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村稳定的关键所在。一、如何调节与处理种子纠纷出现种子纠纷后,作为种子经营者要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妥善解决。对因自然灾害,病虫危害,栽培方法不当等造成减产的纠纷,要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种子纠纷调处对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种子纠纷的类型,提出了纠纷处理原则和调处办法,以期为合理解决种子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种子质量纠纷的成因,既有种子质量的因素,也有非种子质量的因素,而有些种子质量纠纷是由种子的虚假宣传引发的。防范种子质量纠纷的关键,是要抓好种子质量工作,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实事求是地进行品种广告宣传,做好因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指导,做到良种良法一齐推。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类型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智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178-180
引起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的原因有种子自身的质量问题及非种子质量问题,如病虫草害、高温热害、管理不当等,种子管理机构在处理种子纠纷时应组织调查、弄清纠纷起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受害方的利益,使种子经营稳定有序、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种子质量纠纷田间鉴定属于种植技术鉴定,主要是发生在种子播种后,种子使用者因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遭受经济损失,种子经营者和种子使用者对损失发生原因及损失程度有争议的,适用于种子质量纠纷鉴定,主要依据《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相似文献   

12.
李永军 《甘肃农业》2006,(5):281-282
由于种子自身特性和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复杂性,种子真假和质量优劣的认定比较困难。同时,对于因种子质量造成的损失也不易计算。在种子质量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种子经营者承担证明种子质量的责任。种子质量纠纷是违约纠纷与侵权纠纷的竞合。解决种子质量纠纷途径主要有三:协商和解、申请调解与仲裁起诉。  相似文献   

13.
种子管理工作的优化和种子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减少种子质量纠纷的有力保障。我区种子管理站自成立以来,努力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对减少种子质量纠纷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化解种子纠纷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由于种子纠纷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而处理纠纷所涉及的法规政策和专业技术知识较强,如何客观公正地调处纠纷,既是种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维护当事人双方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人们的种子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加强,种子使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种子质量纠纷逐年增多,这些纠纷有些是种子质量造成的,有些是非种子质量事故造成的。非种子质量问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种子标签,既是明示种子质量信息的重要载体,又是明确种子质量责任的主要证据.合格的种子标签,不仅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种子纠纷,而且能够在发生种子纠纷时明确种子质量责任,保护种子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基层,种子使用纠纷时有发生。此类纠纷是很重要的一种民事纠纷。合理、合法、及时地处理种子使用纠纷,对于维护种子使用权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促进种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分别简称为《种子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河南省实施〈种子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鉴定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调处多起种子使用纠纷的实际,现就如何解决种子使用纠纷谈一下粗浅的体会,希望对种子使用纠纷处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农作物种子纠纷案例,结合实际,探讨了引起农作物种子纠纷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农民及经营者的认知,进而有效防范种子纠纷的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种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在购买农作物的种子进行种植中,因各种因素,会出现很多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有助于为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提供证据,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田间现场鉴定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解决农作物种子纠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种子是一种商品,有商品势必就会产生经济活动,因而农作物种子纠纷是一种正常的经济活动现象,是大力发展法制社会的必然。随着近几年农民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种子纠纷随之增多,情况相当复杂。文章针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与保障性措施,从而帮助规范农作物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