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Ⅵ小豆叶片茸毛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对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国外引入品种资源中抽取的 40 8份栽培型材料和5份野生型小豆系统材料的叶片茸毛性状进行了调查 .小豆叶片茸毛形状可分为钝毛和尖毛 2种 ,野生型小豆叶片茸毛均为尖形 ,而绝大多数栽培型小豆品种叶片茸毛为钝形 .野生型小豆比栽培型小豆茸毛数量多 ;尖形茸毛的植株比钝形茸毛植株的茸毛数量多 .栽培型小豆初生叶8mm2 视野中茸毛数量平均为 11 75± 4 35 ,开花期植株上部倒三叶叶片茸毛数量平均为 5 5±0 87,品种间差异显著 .小豆叶片茸毛数量与材料来源地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主成分值与直接对群体各性状进行评价、筛选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尺度严、漏网少、较客观、简单易行.通过主成分分析,从供试品种群体的19个性状中抽取了五个综合因子,即:产量因子、株高因子、籽粒大小因子、生育前期因子和生育后期因子.由这5个综合指标体系就能把各份资源材料的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反应出来,加以综合评价.并选出7份综合性状优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50个冬小麦品种的6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估算主成分公式如下: g_(ij)=1/(λ_i)~(1/2)sum from k=1 to n I_(Kj)g_(iK) 根据聚类分析把50个品种分成8个生态型。类群内的品种具有基本相似的生态特征和遗传基础。类间遗传距离大于类内遗传距离。选择类群间遗传距离大的、优缺点可互补的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可以选育出优良品种。为了改良某一品种的某一不良性状,也可以在类群内进行品种间杂交,但不能育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主要品种的遗传距离估测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40个常用陆地棉亲本进行了遗传距离分析,并采用最短、最长、类平均及重心法等对供试材料进行了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表明,以产量,重量与比强度、纤维细度、纤维成熟度及衣分为代表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到91°。以上聚类分析证明,40个供试品种可分5类,最长距离聚类法比较适宜,亲本起源与血缘关系及类型划分无必然联系。亲本必须根据性状表现及主成分值综合选择后,再根据遗传距离进行选择,不宜过分强调遗传距离远(如本研究之Ⅰ/Ⅳ类间杂交)。根据主成分值选配的9个理想亲本为:鲁棉六号、鲁棉四号、邢台6871、岱字16号、PD0113、冀棉八号、冀合3016、徐州514及鄂荆92。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 Ⅶ 北京生态条件下农艺性状的遗传表现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来自我国北方8省(市)177份小豆种质资源组成一个随机样本,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其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4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差异;(2)性状间遗传力大小顺序: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百粒重>单株荚数和株高>单株产量和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和荚长>顶蔓及单荚粒数、荚宽、生育后期和有效分枝始节;(3)该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表现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4)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单株产量与百粒重间无显著相关,可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性状,在北京地区进行系统选育时,可望获得既高产又大粒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32个细长粒形丝苗型的华南地区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差异比类群内大,水稻品质育种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但在改良品种1—2个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不一定选用遗传距离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 Ⅷ .不同地区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农艺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我国北方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及江苏小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的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所表现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是不同的,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小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特点及其遗传潜力分地区进行;在北京地区进行早熟、高产新品种系统选育时,以吉林、辽宁、北京的材料较好;若在北京地区进行大粒品种系统选育,以河北、北京的材料较好。 相似文献
8.
茄子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利用16个茄子亲本的试验数据,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测定了亲本间遗传距离,并以最短距离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将亲本按D=6的距离分成5个类群比较合理。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就尽量在类群间选配亲本,且两亲本间遗传距离D应大于D=12.05。研究还提出了综合评价茄子亲本的主成分指标,并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8个亲本。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在长江下游地区育种工作中的利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下游地区具有悠久的小豆栽培历史。据调查,太仓、祟明多产大粒红小豆,无锡、镇江多产中粒淡色红小豆,南京、浦口多产小粒红小豆。1985年启东、海门两县种植小豆近30万亩,其他地区也都有零星种植。但现有的地方品种存在不少弱点,如生育期长、植株半蔓-蔓生、茎秆软、易倒伏、品种混杂严重、产量低、经济收益不高等。因此,引进优良种质及改良品种是发展小豆生产的当务之急。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作者试图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研究为长江下游地区小豆引种和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于1985、1986两年将我国北方小豆主产区地方品种92份及长江下游地方品种4份夏播于南京农业大学,1990年将我国北方小豆主产区地方品种275份及江淮流域地方品种11份夏播于北京农学院(北纬40度)进行观察。本文主要以1990年北京观察的生育期性状就该地区的参试地方品种进行了生态分类,并讨论了该地区的生态类型分布。(1)将生育前期(播种~开花)由35天以内的极早(Ⅰ)到56天以上的极晚(Ⅵ)划分为6个水平,生育后期(开花~成熟)由35天以内的极短(a)到51天以上的极长(e)划分为5个水平。所有参试品种可归为22类群。(2)河北省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内生态类群多,遗传资源最丰富,以此为中心地带相距越远的地域其类群数越少,江苏、山东、黑龙江生态类群较单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本研究的供试材料是从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中抽取的,由92份品种组成的随机样本.所研究的19个性状归成生育期、植株形态数量、产量因素及籽粒品质等四组.生育期性状应用多元分析非常有效,产量因素性状次之,形态数量性状再次之.籽粒品质性状应用多元分析与一元分析时的有效程度相近,所有供试材料的各组性状多元遗传力较高(73.0~86.8%),而分地区研究时,各区的每组性状多元遗传力较低.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导致多元变异性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省近年来育成的多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测定,将参试自交系划分为10个类群。地理来源亲缘关系的远缘并不能确切反映出遗传差异的远缘。在本研究中按遗传距离等因素筛选出9个自交系,供进一步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6.
相关分析表明:小豆株高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小区产量均呈负相关;百粒重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负相关,但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全生育期与小区产量、单株粒数呈负相关。以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群体为背景,为长江下游地区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能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小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小豆品种资源中82份代表样本为材料、对资源各性状的平均表现、遗传变异、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小豆资源生育期类型比较丰富,株型偏大,产量性状较好,子粒大小中等偏上;株高、主茎分枝、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生育前期、小区产量、百粒重及单荚粒数等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效果;在选择效果明显的性状中,生育期、主茎分枝、百粒重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代选择,小区产量遗传力中等,可在遗传基础相对稳定的较高世代选择;而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遗传力较低,宜在遗传基础纯合稳定的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豆地方品种资源初步研究Ⅲ遗传距离测定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了来自四川不同生态地区的74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利用主成份分析评价了四川大豆地方品种的综合性状,测定了各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上的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利用类平均法将74个大豆地方品种聚为8类。同一类内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近,类间的遗传距离大;但这种差异与品种地理上的差异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草莓品种的遗传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50个草莓品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测定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加以聚类。根据主成分值初选出12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以遗传距离大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50个品种归为7个类群,类群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类群内,可作为草莓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松优良家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1 a生油松子代测定林中34个油松优良家系为对象,对生长和干形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油松家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松优良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结实、干形和保存率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生长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胸径和材积与结实性状遗传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3号家系、31号家系和16号家系主成分值较大,是生长和结实都较好的优良家系.聚类结果表明:34个油松优良家系分为6个明显类群,同一类群内家系间遗传距离小,不同类群间遗传距离大.生长量大的Ⅰ、Ⅱ、Ⅲ类家系可作为进一步遗传改良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