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七星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是宁夏银川十字花科菜田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的天敌优势种之一.在实验室自然温度条件下,对七星瓢虫捕食桃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Holling Ⅱ型,M=0.9851Nt/(1 0.004267Nt).随着桃蚜密度的增大,七星瓢虫的捕食量也逐渐增加,每头瓢虫的捕食上限为777.5头.每捕食1头桃蚜所需时间Th为0.001286d,瞬时的猎物发现率(攻击率)a′为0.9851.而且七星瓢虫对桃蚜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受其自身的密度制约,相互间存在干扰. 相似文献
3.
龟纹瓢虫对禾谷缢管蚜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龟纹瓢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控制能力,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将禾谷缢管蚜密度(20、40、60、80、100和120头/皿)和龟纹瓢虫密度(1、2、3、4、5和6头/皿)各设6个处理,研究了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06.16头和84.56头。龟纹瓢虫的寻找效应还受其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大,其单头寻找效应呈下降趋势。龟纹瓢虫成虫对禾谷缢管蚜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 相似文献
4.
十三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的雌雄成虫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捕食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瓢虫的雌、雄成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十三星瓢虫雌、雄虫理论方程分别为:Na=1.090 8 N/(1+0.005 2 N),Na=1.124 9 N/(1+0.006 0 N),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78 4、181.818 2;龟纹瓢虫雌、雄虫理论方程分别为:Na=1.126 4 N/(1+0.006 7 N),Na=1.176 6 N/(1+0.008 7 N),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6.666 7、136.986 3.2种瓢虫的捕食能力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符合Hassell模型. 相似文献
5.
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科学》2015,(9)
【目的】研究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功能,为核桃黑斑蚜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室内采用Holling圆盘实验。【结果】1~4龄及成虫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4.33、48.31、96.36、151.52和133.33头。【结论】1~4龄及成虫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且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最强,其次为3龄、成虫、2龄和1龄。 相似文献
6.
异毛真胸蚜(Euthoracaphis heterotricha Ghosh and Raychaudhuri)是中国一新纪录种蚜虫,本试验测定异色瓢虫捕食异毛真胸蚜的功能反应,采用Holling Ⅱ型方程和Honing 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异毛真胸蚜的作用进行拟合,由模型得出,其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猎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成虫的寻找效应大于幼虫,幼虫随虫龄的增加寻找效应增大。一头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及4龄、3龄幼虫对异毛真胸蚜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6.64,16.35,14.84,13.02头。当异毛真胸蚜若虫密度N→∞时,每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异毛真胸蚜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9.49,25.77,35.09,50.51,74.63,78.13头,表明异色瓢虫对异毛真胸蚜捕食潜力很大,尤其是3,4龄幼虫及成虫对异毛真胸蚜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 相似文献
7.
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龟纹瓢虫成虫控制苜蓿豌豆蚜的能力。[方法]在实验室内,测定未饥饿和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龟纹瓢虫捕食苜蓿豌豆蚜的数量与苜蓿豌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n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x2检验表明圆盘方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捕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加大。未饥饿和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捕食苜蓿豌豆蚜的功能方程分别为:1/Na=1.512(1/N)+0.0302、1/Na=1.0875(1/N)+0.0109,未饥饿与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11、91.74头。[结论]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作用较大,对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的捕食功能反应,为田间应用七星瓢虫防治豌豆修尾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虫态七星瓢虫与不同密度梯度的豌豆修尾蚜3龄若虫,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探究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3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七星瓢虫成虫种内干扰反应和同比例种内干扰反应,以及不同温度和空间大小对七星瓢虫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七星瓢虫各龄期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不同虫态七星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效能(a'/Th)从高到低排序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幼虫捕食量随龄期增加而增加,4龄幼虫最高,雌成虫高于雄成虫。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星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作用影响符合Hassell模型。七星瓢虫成虫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并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干扰增强,平均捕食量降低。七星瓢虫种内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为E=0.7954P-0.882。在不同空间豌豆修尾蚜数量一定的条件下,七星瓢虫捕食量随空间增大而减小,表明空间增大影响七星瓢虫搜寻猎物。在光照、湿度等条件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七星瓢虫成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量增加,超过32℃后则下降,但其在38℃时仍保持较高的捕食能力。【结论】七星瓢虫对豌豆修尾蚜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温度适应性广泛,空间大小对捕食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斑广盾瓢虫(Platynaspis maculosa)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植物科普园桃园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的天敌优势种之一,为明确四斑广盾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初步研究四斑广盾瓢虫成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对四斑广盾瓢虫捕食桃蚜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四斑广盾瓢虫成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Na=1.053 5Nt/(1+0.013 0Nt),其瞬时攻击率为1.053 5,处置时间为0.012 3 d。通过Hassell和Valley的干扰效应模型可以看出,四斑广盾瓢虫自身密度的增加会导致种内的干扰效应,干扰参数为0.372 4,其对桃蚜的寻找效应随桃蚜密度的上升而下降,最佳寻找密度为32.31头。四斑广盾瓢虫对桃蚜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室内试验成虫24 h最大捕食量为81.30头。 相似文献
11.
12.
龟纹瓢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龟纹瓢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方法]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龟纹瓢虫成虫、二龄幼虫对玉米黄呆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龟纹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二龄幼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大于二龄幼虫。在相同玉米黄呆蓟马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的搜寻效应高于二龄幼虫。龟纹瓢虫成虫、二龄幼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上限分别为73.5头和16.2头。[结论]该研究为龟纹瓢虫对玉米黄呆蓟马的田间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消退。在果麦混合种植生态区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几种瓢虫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捕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玉米三点斑叶蝉(Zygna salina Mit.)若虫的捕食效应研究表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和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对玉米三点斑叶蝉若虫的功能反应形式均属于Holling Ⅱ型。其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禾本科牧草施用不同配方专用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年的试验、观测与分析,初步探明了禾本科牧草施用6种不同配方专用肥的效果。与施用常规复合肥相比,等价值施用牧草专用配方肥,单位面积的鲜草、干草产量分别提高8.3%—28.2%与5.2%—12.9%,干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0.5%—7.6%;每公顷草地产出的营养物质数量,粗蛋白质增加5.0%—15.4%,粗脂肪增加2.6%—9.0%,无氮浸出物增加4.4%—10.2%。综合评价6种不同配方专用肥的施用效果,禾本科牧草专用肥的N、P2O5、K2O配比,以14:6:5或14:5:6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18.
空心莲子草经草甘膦分别与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处理后测定对植株的抑制作用。草甘膦(300mg·L-1)药液中加入乙烯利、丁酰肼、赤霉素后,对植株地上部分鲜重抑制率提高了9.6%~22.8%个百分点,根茎抑制率提高了3.7%~11.4%。芸苔素内酯、萘乙酸和多效唑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甘膦的生物活性。空心莲子草幼苗经乙烯利(100mg·L-1)、赤霉素(500mg·L-1)处理后30d,基芽数分别增加了2.2和3.2个,是对照增加数的1.5和2.1倍。结果表明,乙烯利、丁酰肼、赤霉素提高了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制效果,促进了草甘膦向根茎的传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