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雷竹引种后地下鞭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雷竹引各后地下鞭生长发育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雷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鞭龄及土层深度对鞭长的影响显著。鞭龄对壮芽数及出笋芽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竹鞭节位第6-20节段上出笋最多,竹鞭节位对出笋芽数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竹鞭生长方向以顺坡向下的最多。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细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母竹地径与竹鞭直径,及竹眉高直径与竹笋地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适当地挖掘鞭梢以促进岔鞭数目,同进竹鞭长度以1-2m为宜。松土、除草、施肥和适宜厚度的覆盖有利于鞭的生长和单位面积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向针阔林扩张不同阶段时林分结构及毛竹地下鞭特征的差异,以浙江凤阳山地区毛竹向针阔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3个不同阶段林地(A林地(竞争排斥阶段林地),B林地(优势维持阶段林地),C林地(长期处于优势维持阶段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冗余分析和热图(Heatmap)分析地下鞭特征与林分结构、土壤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向针阔林扩张的不同阶段时,林分结构、地下鞭的生物量、年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与竞争阶段的林地相比,优势维持阶段的毛竹林分密度迅速提高并趋于稳定,但毛竹胸径有所降低。毛竹地下幼龄鞭在竞争阶段和优势维持阶段的分布较多,老龄鞭主要分布在长期优势维持阶段的林地,壮龄鞭在3种不同扩张阶段的林地内均有大量分布。地下鞭特征与林地土壤性状的关系密切,幼龄鞭、壮龄鞭的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老龄鞭生物量、直径仅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土壤中优势类群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的分布密度与毛竹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毛竹密度、老龄鞭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毛竹林长期处于优势维...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斑竹林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斑竹林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斑竹林的胸径、株高、枝下高、秆重、整齐度、均匀度6个结构因子差异显著,立竹密度、壁厚因子差异不显著;提出优良林分“密度11000株/hm2、胸径5 cm、株高11m、枝下高4 m、秆重8 kg,林相整齐、均匀”的结构标准;立竹胸径、地径、株高、枝下高、秆重因子间相关显著;株高、枝下高、胸径、全重、秆重和均匀度是林分结构的主成分,贡献率69.6%. 相似文献
4.
【目的】鞭段容器育苗是培育地被竹优质绿化苗的重要手段,但鞭段长度和径级对地被竹容器苗生长质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揭示地被竹地下鞭养分对鞭长和鞭径的响应规律,从而筛选出适于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的鞭长和鞭径组合,为生产培育高质量地被竹鞭段容器苗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菲黄竹(Sasa auricoma)鞭段为试材,选取细鞭(D1,鞭径为(2.67±0.32)mm)、粗鞭(D2,鞭径为(5.20±0.46)mm)2种径级的竹鞭开展3种鞭段长度(L1,3 cm;L2,6 cm;L3,9 cm)6种处理的埋鞭育苗试验,测定菲黄竹地下鞭C、N、P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结果】鞭长和鞭径对菲黄竹母鞭C、N、P含量和C∶N∶P、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有明显影响,且交互作用显著,鞭径效应具有明显的鞭长水平依赖性。但鞭长、鞭径及其交互作用仅对新鞭的淀粉、SC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C、N、P、可溶性糖、NSC、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C∶N∶P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鞭长和鞭径对菲黄竹鞭段容器育苗的母鞭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但对新鞭的影响较小,存在新鞭养分供应优先的生长机制。建议菲黄竹容器育苗时选择鞭径5 mm、鞭长6 cm左右的鞭段。 相似文献
5.
在笋用林中采用增施“发鞭肥”,适时埋鞭,合理挖掘鞭笋等技术,能调节竹鞭地下分布,营建丰产的地下结构,促使竹鞭总量生长,这对提高鞭笋产量,繁荣“菜篮子”工程,加快山区竹农脱贫致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竹林鞭根系统是竹林生长发育的基础,在竹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对于竹林研究多集中于地上部分,地下鞭根系统对碳循环、生产力等的影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体现在研究局限于对鞭根系统生长和分布规律等基础的研究,而缺乏对相关机理及生态功能如碳汇方面的研究。此外,研究方法过于单一落后也是造成其难以深入的原因。基于此,本研究从竹林鞭根系统的结构特征、经营对鞭根系统结构的影响以及鞭根系统观测方法等方面论述国内外竹林鞭根系统研究现状,最后探讨分析竹林鞭根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竹林鞭根系统的结构及其对竹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毛竹垦复扩鞭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锄草松土与深翻垦复,尤其是深翻垦复,能使单鞭变短,鞭段数增加;竹蔸施肥能促进竹鞭的长度生长,有利于竹鞭范围的扩展;垦复扩鞭对新竹株数、扩展范围的影响极显著,对退笋率、胸径、高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鞭节华扁叶蜂是浙江省新发现危害柳杉立木的毁灭性害虫。幼虫取食2年生枝梢的针叶和树皮,引起枝梢枯死或脱落,最后整株枯死。该虫在浙江丽水l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室内越冬。幼虫5~7龄,4龄以后食量较大。成虫无明显趋光性,每雌平均产卵27.6粒,雌雄性比1:2。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地下空间利用的四个发展过程即原始时代、古代时期、中世纪时代、近代和现代。与此同时介绍了地下建筑工程的组成、类型、设计步骤及设计方法,由此提出地下结构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环境问题。最后展望地下结构发展的远景。 相似文献
11.
激素处理与塑料薄膜覆盖对斑竹竹鞭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处理、不同覆盖措施、不同育苗时期、不同土壤质地和起苗留鞭等对斑竹竹鞭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物激素15种组合处理竹鞭,与对照相比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ABT2号浓度为50mg/kg溶液处理6 h效果最佳;在4种覆盖措施中,以塑料小拱棚最为经济实用,与对照相比,其成活率提高了40,出笋期提早10d ;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斑竹埋鞭育苗的较好时期;在4种土壤质地中,以砂壤土埋鞭育苗成活率最高,土壤质地影响育苗效果的主次顺序为:砂壤土、壤土、粘壤土、粘土;起苗留鞭育苗 相似文献
12.
13.
14.
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确定寿竹生长的适宜立地条件,为寿竹的营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梁平县寿竹分布区选取16块样地,对样地的立地条件(坡度、坡位、坡向、海拔、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等)及寿竹标准竹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采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的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寿竹的生物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平坦地和缓坡适宜寿竹生长;上坡不适宜寿竹的生长,中、下坡寿竹生物量差异不明显;坡向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海拔800 m是寿竹生长的一个分界线;土层越厚越有利于寿竹生物量的积累;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 cm时不利于寿竹生长。上述立地因子中,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大,海拔、坡度、坡向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小。【结论】影响寿竹生物量积累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在寿竹营林生产中,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 m以下的平缓坡地,坡位宜选择中、下坡;林地内应有一定厚度的土层和腐殖质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寿竹不同径阶母竹造林在造林成本、造林成效、笋竹生长、生物量分配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径阶寿竹母竹在造林中存在的优缺点。[方法]以不同径阶寿竹母竹造林地为试验林,在同样的抚育管理下,造林4年后对全林生长指标进行实测调查及分析比较。[结果]在造林成本方面,发现径阶≤2 cm母竹的造林成本分别比径阶为3~5和≥6 cm母竹造林少4 500、10 500元/hm~2;小母竹造林成林时间平均比大母竹造林成林时间早,但成材时间晚;3~5 cm径阶母竹造林形成的林分,出笋数最多,退笋率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寿竹母竹造林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在北京地区冬季的耐寒生理和叶片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移栽到北京6 a的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冬季越冬期的叶片结构、光合荧光特性、相对电导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个竹种叶片上表皮无显著变化,下表皮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的机械损伤程度大于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气孔器宽度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金镶玉竹,黄纹竹叶片致密度、气孔密度下降幅度最大;(2)黄秆乌哺鸡竹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变化幅度大于金镶玉竹,而黄纹竹的却小于金镶玉竹,F_v/F_m值降幅表现为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黄纹竹;(3)金镶玉竹和黄秆乌哺鸡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黄纹竹的叶片和鞭根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研究了雷竹笋的采后生理变化和保鲜技术.结果表明,臭氧(O3)、0.3% VC+0.5%柠檬酸、0.05%多菌灵处理对雷竹笋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采后雷竹笋经O3处理、4 ℃下贮藏可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丙二醛的生成,降低呼吸强度,延长保鲜期25 d以上.而对照的试样由于微生物的侵染不到10 d就腐败变质.另外,O3处理结合气调包装能有效降低竹笋总糖的消耗,减缓纤维化作用,较好地保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