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疆,常年直面冷空气,气温起伏大,尤其是冬季低温灾害频繁.这样的气候特点不仅影响牧业生产,还会影响出行、供电、供暖、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但该地区地形复杂,又横跨大兴安岭,导致各地的气候差异明显.本文根据气候特点,依据距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总结出不同地区低温灾害阈值,对其进行区划.统计1988~2...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近50年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和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安徽省17个观测站1962~2011年的逐日最低温度资料,利用百分位阈值法计算了各站极端低温事件,在此基础上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和EOF方法对安徽省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总体上,年极端低温事件空间分布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季节尺度上则表现为春、秋季南北多、中部少,夏、冬季西多东少。各站极端低温事件均表现为冬季最多、春秋次之、夏季最少的季节特征。年和四季极端低温事件均是皖东北减少最快,但减少最慢的区域各不相同,其中夏、秋季部分区域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在空间上都具有一致性,均中部大、南北小。年及春、秋、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初总体以偏多为主,70至80年代偏多偏少相间,而夏季则变化幅度较大。90年代中期之后,年及四季极端低温事件均以偏少为主。年及春、秋、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在70年代之后均总体呈减少趋势,90年代左右开始显著减少,而夏季则在90年代中期之后才开始显著减少。另外春、秋季极端低温事件在80年代末出现了突变特征,而年及夏、冬季则表现出渐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陕西省7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四季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采用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各季节极端无降水日数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极端无雨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为16~45 d,最少是夏季,为8~14 d;冬、春季节的高值中心出现在陕北北部、关中的东部,冬季陕北北部达43 d以上,夏季高值中心出现在关中的东部,为11~13 d;冬、春旱陕北最多,关中次之,陕南较少,夏、秋旱关中最多,陕北次之,陕南较少;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下,四季极端无降水日数事件的步调基本一致,不同季节的天气系统对陕西各区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阶段性;近50 a来夏季和秋季表现为持续增多趋势,冬季和春季有部分站点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陕北局部、陕南局部干期日数增多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南方229个站1962~2012年冬季降水量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1961 ~2011年全球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SST)资料,采用EOF分析、合成分析和SVD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南方冬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年际异常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冬季极端降水和印度洋海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均在198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印度洋存在2个海温关键区(北印度洋、西南印度洋),影响着我国南方冬季极端降水事件,关键影响时段是前一年12月~当年2月(简称冬季);北印度洋冬季海温与江南地区、华南地区东部、淮河流域的冬季极端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西南印度洋冬季海温与江南地区中西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地区东部以及江淮地区的冬季极端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选用197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逐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博州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基本事实。结果表明:博州地区高温日主要分布于7月,寒冷日主要分布在2月;博州高温、寒冷日数的出现次数和强度集中在东部和中部,西部以冬暖夏凉为特征;精河站高温日数增加趋势尤其突出。1971—2000年博乐站和精河站年极端最高气温在波动中上升,阿拉山口站和温泉站则下降;博州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在波动中上升,且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超过年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安市1971 ~2013年7个县区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不同县区的极端降水阈值,利用平均值法计算全市气候背景和局地变化,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检验序列的变化趋势,对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7个县区2004~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逐时降水量,分析西安市暴雨日及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探讨其城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极端降水阈值根据下垫面差异略有不同,中到大雨为极端降水事件的标准;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与年降水总量的分布相似;强降水多发区与阈值高值区基本对应,极端降水和极端雨日的多发区集中在山区.近43年西安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平均强度及频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极端降水平均强度大、极端降水天数多;西安市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与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吻合.西安市极端降水强度表现为市区、中部呈减少趋势,周边呈增大趋势;频数表现为北部、东南部呈减少趋势,中部、西南部呈增加趋势.近10年西安暴雨季节多出现在5月下旬~ 10月上旬,西部、南部、东部县区暴雨日发生频数较高;西安短时强降水7~8月最为活跃,南部山区多于北部,表现为明显的夜雨型特征,自5月起随时间从中部向东西部扩展,8月扩展至最大,9月迅速收缩;10 mm≤1 h降水量<20 nn的短时强降水7月多于8月,1h降水量≥30 mm的短时强降水8月多于7月.2000年前西安的发展处于城市化缓慢期,2000年后为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周边县区的极端降水强度受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大,城市化缓慢期东南县区的极端降水频率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西部县区受城市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北省围场县1951-2010年站点气温资料对其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对马铃薯单产的可能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近60 a来极端高温事件呈增加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趋势;极端高温事件的突变发生在1982年,年极端低温事件的突变发生在1986年;极端温度事件日数与马铃薯单产产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天然橡胶寒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的代表站点1981-2012年冬季(12月、1月、2月)逐日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数据,提取海南岛冬季日平均气温〈15℃天数、日最低气温〈10℃天数、寒害有效积寒3个因子,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表征海南岛天然橡胶寒害气温综合指标D,并以此为基础对海南天然橡胶树寒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为:以中部山区为界,南轻北重,北部以琼中、白沙、儋州、临高、澄迈为中心最易遭受寒害.其余则以中心向四周逐级递减:南部地区寒害较轻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孙军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93-669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1999年逐年全国160站及西北地区29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求距平及均方差,并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全国及西北冬季气温特征向量典型场的分布,在全国气候背景下分析西北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年际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冬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期,全国偏冷,尤其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冬季偏冷强度最大;70年代末期以后气温逐渐回升,80年代中期后气温回升幅度最大,到90年代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西北地区冬季气温近49年的变化与全国极其相似,50、60年代偏冷,7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回升,并进入暖冬期;80年代后冬季气温增暖趋势与全国相一致,但强度要比全国的平均大.  相似文献   

10.
0引言 2007年底到2008年初,我国大面积遭遇了多雪低温天气,个别地区是50-100年不遇的超低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危害面积大,给农作物越冬带来了不利,导致新植果树大面积冻害。新疆南疆地区林果业遭受巨大损失,其中红枣幼树根茎部30%~40%皮层冻裂,苗圃地红枣嫁接苗70%冻伤或冻死,拳头粗的桃树、核桃冻死或抽干。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对新植果树如何应对冬季极端天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57-19458,19512
[目的]研究近60年济南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51~2010年济南地面观测站冬季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演变趋势及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态势,升温态势明显,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更敏感,冬季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从年代变化来看,冷冬大多出现在70年代以前,之后呈明显减少趋势;相反,在70年代之后暖冬呈增长态势,暖冬现象在2000年以后有所减缓;20世纪50~90年代冬季气温呈现台阶式增暖趋势,进入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出现跳跃增暖态势,进入21世纪气温呈现回落趋势,但冬季气温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济南人口增加,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是济南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济南地区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庆市1984 ~2013年12月~次年2月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在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下,模拟分析了极端冻害在重庆市晚熟柑橘适宜区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在重庆市晚熟柑橘适宜区,极端冻害多出现在12月下旬,发生的程度一般为轻度冻害,发生的面积约占适宜区总面积的1/4左右,发生的概率一般低于4%,东北部的梁平、忠县、奉节、云阳等地和中部的垫江、长寿以及西部的合川、江津、渝北等地冻害发生的风险较低.重庆市长江沿岸海拔400m以下的大部地区,适宜晚熟柑橘栽培,但部分地区仍需要做好冻害防御.  相似文献   

13.
张心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54-1656,1659
利用Gumbel分布、Pearson-Ⅲ分布、Weibull分布对鹤壁市1965~2004年极端最高气温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Gumbel分布比其他2个分布拟合度更优;利用拟合度优秀的耿贝尔(Gumbel)极值分布,估算得出鹤壁未来50、80年可能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为43.2和43.8℃;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得到了鹤壁市最高气温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线性减少趋势的结论,通过滑动t检验,得出了在1981年前后鹤壁市最高气温变化趋势由升高变为降低,1991年前后变化趋势由降低变为升高;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鹤壁市最高气温有波动上升、变化幅度呈逐年加大趋势,说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年度最高气温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盛夏的6月份,其次是7月份,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震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38-14540,14543
选用辽宁省35个代表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量,研究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EOF、REOF、均方差等方法,分析不同地域极端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年极端降水量可分成3个区,分别是辽宁西部山区和北部部分地区、辽东山区、辽河平原的近沿海地区;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极端降水阈值也较大,反之亦然;发生频率较低的极端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有较大贡献;辽宁省极端降水量、总降水量以及总雨日变化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极端降水日数在各个季节内变化都不大,在长期变化上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沈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87-12391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90个气象站和5个乡村气象站1957~2010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南北两区分析了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城市化因素对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暖夜日数、暖昼日数明显增加;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冷日持续指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日较差逐年减小,北区变化更大;其中冷夜日数减少最明显,北区以3.3d/10a的速率下降,南区减少速率为1.9d/10a。城市化对各种极端气温指数序列的趋势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对冷指数序列趋势变化的影响比暖指教更大;城市化对冷夜日教、冷昼日数长期减少趋势的贡献率为35.79%和20.62%,对暖昼日数增加的贡献率为14.46%。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市2008~2009年3次低温连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8~2009年发生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的3次明显的连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特点及产生原因,该结论对预报低温连阴雨天气过程及低温雨雪灾情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几个一品红品种低温胁迫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一品红 (EuphorbiapulcherrimaWilld .) 5个品种进行 3℃ ,5℃ ,8℃低温胁迫。结果表明 :随温度降低 ,各品种细胞膜透性增强 ,可溶性糖增加显著 ,氮代谢明显上升 ,脯氨酸含量也随胁迫温度降低而呈增加趋势 ,低温诱导产生更多的脯氨酸。从各品种的生理特性表现来看 ,自由红和红粉两个品种的耐低温胁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4—2011年我国大陆142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OF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8年来我国大陆极端气温的基本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近58年我国大陆年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也呈递增趋势,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表现较为明显;我国大陆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受冬季风和太阳辐射影响,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极端气温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极端高温年代际变化是20世纪90年代前递减,90年代后递增;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除塔里木盆地外均对区域性增暖呈显著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典型地块小麦植株取样分析 ,研究了 90 0 0kg/hm2 产量水平冬小麦对硼的吸收和分配特点 ,结果表明 :植株硼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式”变化曲线 ,分蘖期为第一峰值、起身期达第二峰值。植物对硼的累积吸收呈“Logistic”曲线变化 ,收获期总积累量达 97.0 5g/hm2 。返青—抽穗是植株对硼的吸收速率最快的时期 ,其中尤其以孕穗—抽穗阶段吸收速率最高 ,是小麦需硼最关键的时期 ;分蘖—越冬前是苗期吸硼速率最快、最关键时期。而硼素的分配 ,拔节—孕穗期以鞘、茎为中心 ;孕穗—抽穗期开始转向生殖器官 ;扬花后籽粒是分配中心。  相似文献   

20.
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地区冬春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4个时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穗期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活力一直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除抽穗期外的其他生育时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SOD活性和Pro含量都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而抗寒性强的品种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POD活性和WSS含量都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其含量变化与田间抗寒性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在小麦抗寒育种工作中,除注意田间直接鉴定外,还可以把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m含量作为室内间接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