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蝉蜕多巴胺成分在体外试验中自由基DPPH清除的效果。[方法]利用DPPH法测定蝉蜕成分的抗自由基活性。[结果]蝉蜕中分离得到2种N-乙酰基多巴胺聚合物(2R,3S)-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7-(N-乙酰基-2″-氨基乙基)-1,4-苯并二氧六环(1)和(2R,3S)-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7-(N-乙酰基-2″-氨基乙烯基)-1,4-苯并二氧六环(2),化合物1和2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中表现出抗自由基活性(1:EC50=8.9μmol/L和2:EC50=7.8μmol/L)。[结论]蝉蜕多巴胺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2.
徐明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17-10018,10062
[目的]研究蝉蜕多巴胺成分在体外试验中自由基DPPH清除的效果.[方法]利用DPPH法测定蝉蜕成分的抗自由基活性.[结果]蝉蜕中分离得到2种N-乙酰基多巴胺聚合物(2R,3S)-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7-(N-乙酰基-2''氨基乙基)-1,4-苯并二氧六环(1)和(2R,3S)-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7-(N-乙酰基-2”-氨基乙烯基)-1,4-苯并二氧六环(2),化合物1和2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中表现出抗自由基活性(1:EC50=8.9 μmol/L和2:EC50 =7.8 μmol/L).[结论]蝉蜕多巴胺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3.
徐明哲  朴桂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22-15723
[目的]研究桑螵蛸活性成分在体外试验中抗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apoB-100裂解法和共轭双烯法测定桑螵蛸的抗动脉硬化活性。[结果]从桑螵蛸药材中分离到2种N-(3,4-二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化合物1)和2,4-二丁基苯甲醇(化合物2),化合物1和2在TBARS试验中表现出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分别为5.7和9.1μmol/L。在apoB-100的裂解试验,共轭双烯的生成都表现出抗动脉硬化活性。[结论]桑螵蛸成分具有较强的抗动脉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N-硝基三氯苯胺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了6个N-硝基三氯苯胺类化合物在500mg.L-1浓度下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筛选出来的化合物N-硝基-N-(N'-对乙酰基苯基)-氨基甲酰-2,4,6-三氯苯胺、N-硝基-N-(N'-间硝基苯基)-氨基甲酰-2,4,6-三氯苯胺和N-硝基-N-(N'-对硝基苯基)-氨基甲酰-2,4,6-三氯苯胺对菜粉蝶5龄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LC50分别为447.19mg.L-1、67.63mg.L-1和224.85mg.L-1。  相似文献   

5.
李红霞  董晓燕  陈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397-18400
[目的]以pH敏感的酰胺键为连接臂,制备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方法]通过在壳聚糖2-NH2上引入疏水辛基和pH敏感的酰基,合成具有pH敏感性的两亲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采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评价其pH敏感性。[结果]合成的4种两亲性酰基壳聚糖衍生物中,N-辛基-N'-(3-羧基丙酰基)-壳聚糖(OCPC)和N-辛基-N'-(3-羧基烯丙酰基)-壳聚糖(OCAC)在pH 4.5~7.4范围不具有pH敏感性;N-辛基-N'-(邻羧基苯甲酰基)-壳聚糖聚合物(OCBC)和N-辛基-N'-(2-羧基环己甲酰基)-壳聚糖(OCCC)在pH 5.0~6.0范围具有pH敏感性。[结论]合成的目的物OCCC有望作为新型pH敏感聚合物胶束材料增溶难溶性药物。  相似文献   

6.
秦岭辛家山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了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纯林)、云杉(纯林)和灌木3种天然次生林,分析了不同土层(0~10、10~20、20~40 cm和40~60 cm)β-1,4-木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分布状况,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4种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红桦林土壤β-1,4-葡糖苷酶和β-1,4-木糖苷酶活性均高于云杉林和灌木林,云杉林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活性高于红桦林和灌木林,而灌木林土壤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云杉林和红桦林;2)除云杉林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外,3种林分土壤β-1,4-葡糖苷酶、β-1,4-木糖苷酶、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在0~10 cm达到最大值,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相关分析表明,3种林分类型β-1,4-葡糖苷酶、β-1,4-木糖苷酶、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均与土壤SOC、EOC、DOC和MBC显著正相关。表明酶活性在土壤的剖面变化不仅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同样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3种新型芳基吡唑酮(1-苯基-3-甲基-4-乙酰基-5-吡唑啉酮、1-苯基-3-甲基-4-甲酰-5-Cl-吡唑和苯甲酰丙酮)缩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光谱分析(红外和紫外)以及HNMR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测试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茵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徐明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19-11620,11628
[目的]为了研究桑螵蛸成分在体外试验中自由基DPPH清除的效果.[方法]利用DPPH法,测定抗自由基活性.[结果]从桑螵蛸中分离得到N-(3,4-二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1)和2,4-二丁基苯酚(2),化合物1和2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中表现出抗自由基活性(1∶EC50=12.9 μmol/L和2∶EC50=17.8 μmol/L).[结论]桑螵蛸成分有很强的抗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3种N-苯基-N′-硝基苯基脲类化合物的氯甲酸甲酯合成法,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测定.[方法] 在三正丁胺存在下,硝基苯胺与氯甲酸甲酯加热回流生成硝基苯胺基甲酸甲酯,后者再与过量苯胺反应生成N-苯基-N′-硝基苯基脲,通过优化试验对3种脲类化合物的第2步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丰光萝卜种子为材料,采用萝卜子叶扩张生长法测定3种化合物的促细胞分裂活性.[结果] 建立的氯甲酸甲酯合成法分2步进行,第1步反应很快,回流30 min即可完成.3种化合物第2步反应的最佳条件:N-苯基-N′-(2-硝基苯基)脲,170 ℃反应4.5 h,产率85.5%; N-苯基-N′-(3-硝基苯基)脲,152 ℃反应4.0 h,产率95.0%; N-苯基-N′-(4-硝基苯基)脲,165 ℃反应5.0 h,产率89.1%.3种化合物在0.01~1.00 mg/L均能明显促进萝卜子叶生长,其中N-苯基-N′-(3-硝基苯基)脲的活性最高.[结论] 氯甲酸甲酯法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步骤少、后处理简便、产物纯度和收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带有吸电子基团的二苯基脲可较好地促进萝卜子叶扩张,同一取代基的活性按间位、对位、邻位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立达霉在草鱼体内的代谢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检测草鱼在立达霉单次口灌200 mg/kg,浸泡9 mg/L剂量条件下,其肝脏组织中立达霉原药含量及代谢产物的种类,研究立达霉在草鱼肝脏组织中的代谢机制。[结果]在口灌组及浸泡组,肝脏组织中的立达霉以原药(M0)为主,高于75.00%;立达霉在草鱼体内代谢产物主要有4种,分别为代谢物N-(2-羧基-6-苯甲基)-N-(甲氧乙酰基)丙氨酸、N-[(2-羟甲基)-6-甲苯基]-N-(羟乙酰基)丙氨酸、N-(2,6-二甲苯基)-N-(羟乙酰基)丙氨酸和N-(2-羟甲基-6-苯甲基)-N-(甲氧乙酰基)丙氨酸甲酯,各代谢产物所占比例均小于10.00%。[结论]立达霉在草鱼肝脏组织中残留应以立达霉原药作为残留检测标识物。  相似文献   

11.
廖敏  赵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06-9408
[目的]提取分离蛹拟青霉发酵液中黄酮类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后的酯相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S)核磁共振(NM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了蛹拟青霉中的组分Z2-1、Z2-2,并鉴定两组分分别为4′-羟基异黄酮-7-O-β-4″甲氧基葡萄糖甙和5,4′-二羟基异黄酮-7-O-β-4″甲氧基葡萄糖甙。[结论]该研究可为蛹拟青霉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15、30、100 nm)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和常规二氧化硅(Micro-SiO2)对人皮肤表皮细胞(HaCaT)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5、10μg/ml)不同粒径(15、30、100 nm)的nano-SiO2和10μg/ml的Micro-SiO2(1~5μm)染毒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24 h,同时设溶剂对照组(nano-SiO2和Micro-SiO2的分散液染毒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HaCaT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nano-SiO2后的细胞活力,用Annexinⅴ-PI双染法和Hoechest33342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使用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不同粒径的nano-SiO2纳米对HaCaT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9.4±1.3)、(27.7±1.5)、(35.9±1.6)μg/ml。当染毒浓度固定时,随着nano-SiO2粒径的减小,凋亡率逐渐增加。当粒径固定时,胞内ROS的水平也随着nano-SiO2浓度的增大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与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的相关性分别为-0.952和0.898(P<0.01)。[结论]nano-SiO2能抑制HaCaT细胞生长并可诱导其凋亡,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胞内产生的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叶悬钩子对体外培养的3种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三叶悬钩子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K562(人红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及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然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三叶悬钩子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均能够抑制SGC7901、K562和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氯仿提取物对SGC7901和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5.53和28.03μg/ml;石油醚提取物对SGC7901和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9.52和14.99μg/ml,但这2种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均较大。而不同浓度的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小于10μg/ml的顺铂。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三叶悬钩子氯仿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体外SGC7901、K562及HL60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度和盐度对栉江珧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的影响。[方法]设置5个温度梯度和5个盐度梯度,测定温度和盐度对栉江珧OR和NR的影响。[结果]在18~34℃范围内,栉江珧单位体重OR和NR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分别为260.82~585.90μg/(g·h)和26.32~42.19μg/(g·h),OR和NR与温度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T=-16.14lt^2+197.58t+89.29l(R^2=0.9738);NRT=-0.6981t^2+8.4677t+17.792(R^2=0.9733):在21~41盐度范围内,栉江珧单位体重OR和NR先随盐度增加而降低,在盐度31时达最小值,然后随盐度增加而升高,其变化分别为:575.82~734.40μg/(g·h)和36.78~54.45μg/(g·h),0R和NR与盐度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s=37.929s^2一214.27s+867.6(R^2=0.9872);NRs=3.5442s^2-19.748s+62.08(R^2=0.9461);表明在正常盐度下,贝体能量消耗较低。[结论]温度和盐度对栉江珧OR和NR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沈氏栎组培快繁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该物种的快速繁殖和优良性状的保持奠定基础。[方法]以引自北美的沈氏栎(Quercus shumardi'Shumard Oak')为试验材料,从外植体接种试验、试管苗的增殖与生根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索,研究沈氏栎瓶内培养技术体系。[结果]用作外植体的理想材料为带腋芽茎段;最佳灭菌方式是用75%的酒精消毒1 min后再用0.1%升汞消毒6 min;试管苗增殖(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80 mg/L+NAA 0.45 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 MS+NAA 0.40mg/L;瓶苗培养的理想温度为26~28℃。[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沈氏栎瓶内培养技术体系,同时为该物种的快速繁殖和优良性状的保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链替代扩增技术与核酸修饰纳米金积聚变色的光学特性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直观检测3′端暴露单链核酸的方法,实现对单链核酸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设计一条含有硫代修饰酶切位点的单链核酸(ZDNA),其酶切位点5′端是能将核酸修饰纳米金变色的Linker序列,3′端是能与Target单链核酸3′端完全互补的H序列。当无Target存在时,Linker会充分暴露,能使核酸修饰纳米金积聚呈现紫色;但是当Target存在时,会与H序列完全互补,作为ZDNA的引物进入链替代扩增循环,形成的新链不断与Linker序列互补,不能使核酸修饰纳米金积聚呈现红色,从而间接检测了Target单链核酸。[结果]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检测体系,具体为:40μl修饰纳米金溶液(0.52 nmol/L)加入10μl酶循环体系(ZDNA20 nmol/L,33 mmol/L Tris-HCl(pH值7.9);10 mmol/L MgCl2;66 mmol/LNaCl;0.5 mmol/LdNTP;0.1 mg/ml BSA;0.05 U/μl klenow;1 U/μl Hinc II),直观或紫外检测并绘制Target浓度与纳米金积聚程度的标准曲线,表明Target浓度在1~200 p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46,最低检测限是1 pmol/L。[结论]链替代扩增-纳米金比色检测单链核酸方法简便、直观、成本低,与传统修饰纳米金比色检测DNA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4倍。  相似文献   

17.
须弥紫菀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须弥紫菀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须弥紫菀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Ⅰ)、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Ⅱ)、Oxyayanin-B(Ⅲ)、木犀草素(luteolin)(Ⅳ)。[结论]这4个黄酮化合物首次从须弥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