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聚维酮碘作为一种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消毒剂对气单胞菌的抑菌杀菌效果。[方法]以气单胞菌属标准株ATCC7966和分离自患病鱼及养殖环境的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聚维酮碘的抑菌杀菌作用。[结果]聚维酮碘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时杀灭细菌,其对Aeromonas sp. T1、Aeromonas sp. T2、Aeromonas sp. T4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 00mg/L,最小杀菌浓度为4.00g/L;其对ATCC7966、Aeromonas sp. T3、Aeromonas sp. T5、Aeromonas sp. T6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0.00 mg/L,最小杀菌浓度为8.00 g/L。[结论]为聚维酮碘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谭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55-17956,17962
[目的]研究聚维酮碘作为一种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消毒剂对气单胞菌的抑菌杀菌效果。[方法]以气单胞菌属标准株ATCC7966和分离自患病鱼及养殖环境的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聚维酮碘的抑菌杀菌作用。[结果]聚维酮碘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时杀灭细菌,其对Aeromonas sp.T1、Aeromonas sp.T2、Aeromonas sp.T4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00 mg/L,最小杀菌浓度为4.00 g/L;其对ATCC7966、Aeromonas sp.T3、Aeromonas sp.T5、Aeromonas sp.T6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0.00 mg/L,最小杀菌浓度为8.00 g/L。[结论]为聚维酮碘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标准菌株ATCC7966和分离自养殖水环境及患病鲫鱼的气单胞菌(Aeromonas)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二氧化氯的抑菌及杀菌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时能杀灭细菌,其对ATCC7966、T1、T3、T4、T5、T6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 mg/L,对T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4 mg/L;二氧化氯对ATCC7966、T1、T3、T4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为96 mg/L,对T2、T5、T6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为384 mg/L。研究结果能为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永金  乔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060-4061,4065
[目的]探讨丹皮与赤芍提取物的抑菌谱,为进一步开发这2种药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丹皮与赤芍提取物对6种食源性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丹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炭疽杆菌(B.anthracis)抑制作用较强,MIC分别为0.09和0.19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猪粪链球菌(S.faecalis)抑制作用较弱;赤芍提取物对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0和0.19mg/ml,而对猪粪链球菌(S.faecalis)抑制作用较弱。[结论]丹皮和赤芍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对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具有较好杀菌效果的消毒剂及其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选用五种消毒剂(聚维酮碘、双链季铵盐碘、大蒜素、二氧化氯、复合碘)进行杀菌实验,设置舒伯特气单胞菌母液浓度为(1~2)×10~(3 )cfu/mL,五种消毒剂目标浓度均为0.3750 mg/L。研究结果表明,双链季铵盐碘对舒伯特气单胞菌杀菌效果最好,杀菌率为63.02%;其次是复合碘,杀菌率为43.56%。当双链季铵盐碘和复合碘两种消毒剂浓度为目标浓度3倍(1.1250 mg/L)时,可全部杀灭舒伯特气单胞菌。因此,五种消毒剂对舒伯特气单胞菌都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依次为:双链季铵盐碘复合碘二氧化氯大蒜素,其中双链季铵盐碘和复合碘的效果最好,其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1250 mg/L。  相似文献   

6.
淡水鱼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了五倍子等8味单方中药和单方组合而成的12味复方中药以及16种西药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该菌对五倍子、鱼腥草、黄芩、金银花较为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2 cm、1.68 cm、1.62 cm、1.51 cm.以五倍子组合的复方中药抑菌圈直径达2.97 cm.对SMZ.TMZ合剂(100 mg/L)、氧氟沙星(200 mg/L)、盐酸环丙沙星(50 mg/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 cm、3.6 cm、2.2 cm.SMZ.TMZ合剂(100 mg/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 mg/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 600 mg/L;氧氟沙星(200 mg/L)MIC为50 mg/L,MBC为100 mg/L;盐酸环丙沙星(50 mg/L)MIC为25 mg/L,MBC为200 mg/L.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抑制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单方中草药,结合了前人研究结果及《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2号》中规定使用的中草药,挑选了73种中草药,通过煎煮法制备中草药提取液,筛选抑菌圈>10 mm的中草药;进而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研究结果表明,诃子(Chebulae Fructus)、五倍子(Galla chinensis)、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乌梅(Mume Fructus)、地锦草(Euphorbiae humifusa Herba)和酒萸肉(Corn:Fructus)的抑菌效果最好,对10株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0 mm以上,高度敏感率为55%;MIC≤62.5 mg/mL,在所有MIC中的占比为85%;MBC≤125 mg/mL,在所有MBC中的占比为90%。地榆(Sanguisorba Radix)和丁香(Caryophylli Flos)等25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有抑菌作用;使君子(Quispualis Fructus)和雷丸(Omphalia)...  相似文献   

8.
抗菌中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取五倍子、大黄、鱼腥草等30种中药,采用水提法制备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与牡丹皮、龙胆草、蒲公英等18种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时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五倍子、诃子、夏枯草、花椒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6.25mg/ml),选取7种主药与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药分别组成复方,其中五倍子、诃子与其他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而花椒、五味子、乌梅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后,均出现抗菌能力不变或降低的现象。[结论]诃子、五倍子等与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之间有协同作用,在实践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药效试验,研究有毒植物狼毒大戟的杀菌效果。[方法]取多年生狼毒大戟的根制成水浸液,用24孔板和平坂培养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药效试验。[结果]狼毒大戟对全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 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17 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17 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75 g/ml。[结论]狼毒大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2种抗生素及8组联合药物对迟钝爱德华氏菌体外抑菌效果,为治疗鱼类爱德华氏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通过测定抗生素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适宜抗生素。[结果]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盐、盐酸四环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分别为0.05、0.80、1.60 μg/ml,MBC分别为0.05、3.20、100.00 μg/ml。联合药物中硫酸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0.05 μg/ml。[结论]通过抗生素对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确定单独使用选择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盐、盐酸四环素,联合药物选择硫酸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鳊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鳊鱼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进行16S rDNA特异性分子鉴定。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的生化特征,并构建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分离株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标准菌株序列相似度达98%~99%。分离菌的生化特征结果均呈阳性。同一菌株的ERIC-PCR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型溯源。[结论]该研究为预防和控制鳊鱼出血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并鉴定鱼嗜水气单胞菌,并构建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从云南某鱼场采集发病鱼的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16S rDNA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到1株细菌,命名为Ah1305.经表型鉴定、生化试验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结论]该研究可为快捷、准确检测鱼嗜水气单胞引起的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患病鲫鱼病灶部位分离、纯化获得嗜水气单胞菌,采用CTAB法提取DNA,根据GenBank已经登录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1和P2,并以P1、P2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在Blast上进行比对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一条约540 bp的条带,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气溶素基因的同源性达95.67%。[结论]试验建立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PCR检测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4.
蒋自立  李春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46-5949
[目的]探讨黄颡鱼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幼鱼肝、肾和脾的影响,从而为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相互感染及渔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从患败血症的黄颡鱼脾脏中分离嗜水气单胞菌。然后,用半致死浓度的分离株感染草鱼幼鱼,取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鱼体肝、脾和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肝呈灰白色,实质结构明显被破坏,肝血管内血细胞减少,肝细胞肿胀、浑浊;肾间质比例增大,肾小管和肾小体数量明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脾呈暗紫色,内部大量充血,脾淋巴细胞坏死,大量的棕色"小结"充斥于整个脾脏之中。[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可导致草鱼幼鱼的肝、脾和肾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居纯  罗忠俊  舒刚  吕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24-7025
摘[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从不同水生动物体内分离、鉴定出120株嗜水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对18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20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较低,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中,对p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为38%~90%;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100k,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他类药物中,对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小于50%,而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77%〈之间;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中介率较高。[结论]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患溃疡病的黄颡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典型溃疡病的濒死黄颡鱼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取样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获得的4株细菌(YFHS01、YFHS02、YFHS03和YFHS04)对健康黄颡鱼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其中YFHS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YFHS02、YFHS03和YFHS04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病原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均不敏感;对复达欣、先锋霉素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黄颡鱼体表溃疡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可选用复达欣、先锋霉素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外源微生物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10^7bacteria/ml菌液对中华绒螯蟹分别进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注射感染,取血淋巴分别检测血清NOS活力。[结果]除产朊假丝酵母外,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感染中华绒螯蟹均明显地诱导了血清中NOS活性。[结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存在可诱导的NOS活性,该NOS活性呈现诱导源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