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GIS和RS的黄龙山林区土地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龙山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1990年、2000年、2008年3期TM图像,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黄龙林区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动态的空间变化过程,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土地利用变化快,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60%,并且转移较分散,而从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动态度降为0.94%,转移方向趋于集中;1990-2008年期间,有林地面积增加最多,达427.06km2,疏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面积先增后减,主要土地利用转变方式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向有林地;预测结果表明:2008年以后的16a内(2008-2024年),研究区内耕地、疏林地、未利用地等将进一步减少且增减幅度不断降低;有林地和其他林地面积将继续增加,城乡用地和水域等也有增减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
徐春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65-7367
利用1988年9月、2000年5月、2004年6月3个时期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选取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4个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利用RS和GIS信息处理技术,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趋势和基本特征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园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林地呈现减少趋势,而未利用地有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95和2000年二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三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对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5年建设用地面积将一直增加,由2005年的18 458.536 6 hm2增加至2020年的26 467.820 8 hm2,增加了43.39%;林地和水域面积将一直减少,分别由2005年的72 084.102 2、1 991.010 9 hm2减少至65 241.622 7、1 722.477 6 hm2,减少9.49%、13.49%;耕地和草地均为先增后减,耕地由2005年的131 644.716 1 hm2增加至2010年的132 094.802 3 hm2,再逐渐减少到2020年的131 442 264 3 hm2。耕地与林地间相互转移较为频繁,1995~2000年间,有14.44%的耕地流向了林地,35.17%的林地流向了耕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为耕地,其转入率为85.49%。  相似文献   

4.
旨在了解人类活动对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影响,为研究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晋北地区2008—2013 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在ERDAS、ArcGIS 等软件的技术支持下,解译影像处理数据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域近5 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 年期间,晋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62561.10 hm2,林地增加55774.23 hm2,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增加22895.49 hm2,草地减少15395.60 hm2,水域面积增加1090.24 h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1803.29 hm2。这与研究区域在研究时段内大量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等人类活动相关。综上,2008—2013 年期间,晋北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20年密云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巧真  马亚峰  武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00-8602,8668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1988、1992、1996、2000、2004年Landsat遥感图像和2008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影像,对北京市密云县1988-2008年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计算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1988-2008年密云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8-2008年密云县城市化现象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及耕地所占比重较大,未利用地变化最为显著,其次林地及耕地面积均有明显增加,水域面积有明显减少趋势,草地面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少,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提取珠江口龙穴岛、横门岛、威远岛、淇澳岛、横琴岛和高栏岛6个有居民海岛的1990和2008年土地利用专题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和相对变化率等指标进行定量描述,进而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分析了各海岛土地利用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0~2008年,6个海岛的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都在增加,而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则有增有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现出空间差异性,横门岛整体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高于其他海岛,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和相对变化率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3、2004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河南省许昌市21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3年,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耕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3 592.06、323.22、22 582.48、8 133.7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33 817.55 hm2;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变化整体比较均匀,另外,根据土地利用程度计算结果,许昌市土地整体处于开发利用阶段.21年间许昌市各类型景观指数有升有降,状态比较复杂,其中斑块数量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而斑块形状指数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宁夏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感、GIS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地区2000~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变化幅度、年变化率和动态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836.88 k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3.03 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草地的增加幅度最大,为382.58 km2,其次是林地和建设用地。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根据京杭大运河沧州到天津地区1987、1993、2000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初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耕地和园地林地为主,1987~2000年耕地和园地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与园地林地的相互转化及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模型的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岳彩荣  卢鹏  赵宪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80-2383,2438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利用1989、2000年TM(ETM)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经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对比,Kappa系数达0.79。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中自然/半自然植被面积减少幅度呈现增大趋势,减少面积占2000年自然/半自然植被总面积的9.32%;人工用地2000~2015年间282.45 hm2/年的速度增长,高于1989~2000年间208.3 hm2/年速度,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土地、农业用地和自然/半自然植被的减少。农业用地2000~2015年间以1 563.613 hm2/年的速度增加,高于1989~2000年农业用地的1431.614 hm2/年速度,其增加面积主要来源于自然/半自然植被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在人工用地周围。  相似文献   

11.
2003-2008年香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和2008年两期SPOT5卫星影像,对香港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探讨和分析了香港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5 a间香港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特点是土地利用总面积略有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急剧减少,灌丛和草地显著增加;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微小,目前已处于缓慢发展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对石河子垦区1989年、2000年的Landsat--TM影像进行处理,解译到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数据,并对石河子垦区1989~2000年11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石河子垦区1989-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其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结果显示:石河子垦区近11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速度很快。其中,耕地和林草地面积皆成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以5.03%和、5.13%的速度增加;盐碱地面积减少了655.40km^2,其年变化率最大达7.24%;水体湿地面积减少了103.09km^2,其年变化率减少4.58%;荒漠的面积只减少了25.26km^2,并且年变化率最小,以每年0.22%的速度在减少,这些分析结果可为石河子垦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大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技术与G IS技术,对遥感解译得到的大余县1990、2000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在空间图形库系统支持下,从数量及空间变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及通过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标、空间转化类型及强度等,分析该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斑块伸长指数上升,同期景观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内在过程基本以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间相互转化为主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的新泰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泰市1980年、1995年、2000年三期TM影像和专题地图、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在Erdas、ArcView等软件的支持下,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新泰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2000年期间,新泰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在耕地大量减少的同时,居民和工矿用地大量增加,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而草地面积大量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大量增加、政策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及城市化的推动等等.  相似文献   

15.
1987—2000年洋河流域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振刚  王键  李黎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59-13161
以1987、2000年两期的遥感数据和其他GIS数据、专题图等为基础,利用交互式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对张家口洋河流域14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解译和分析。结果表明,14年间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有较大的增长,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草地成为最大的转出源;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影响越来越大,洋河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的景观多样性有所降低,破碎度加大。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彭镇华  高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94-17797,17835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以三亚市1987、1999、2008年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三亚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利用SPSS软件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主成份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三亚市土地利用驱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987~ 2008年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农业用地面积大幅度下降,非农用地面积快速增加;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动的主导驱动因子是经济社会综合因素、旅游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农业人口的剧增使三亚市城镇化面积增大,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人口和农机总动力变化直接导致林地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依托自然地理优势,三亚市旅游发展迅速,生态建设投入增加,园地面积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