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功率谱、关联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和主分量分析法研究了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成虫林间种群数量序列的混沌特性。结果表明: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数量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在重构的多维相空间中存在的混沌吸引子,具有分维结构;当延迟时间τ=3、饱和嵌入维数m=17时,对应的相空间中关联维数D=3.1917,最大Lyapunov指数σ=0.3089。可见,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成虫林间种群数量一维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可以用重构相空间方法对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杨晖 《农友》2001,(1):17-17
在果园中危害果树枝干的害虫主要有红颈天牛、木蠹蛾、透翅蛾等,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平均虫口密度、拥挤度和被害株率作为标准地的指标,对杨树蛀干害虫的危害状况作动态分析。以模糊等价关系作为初始聚类,ISODATA方法最后划分为五类,针对不同的危害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建华  李淑芳  陈鹏  泽桑梓  苏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22-17525
在对云南省危害美国山核桃枝干害虫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列举了美国山核桃4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mldi Hope、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和荔枝拟木蠹蛾Lepidarbela dea Swinhoe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对这4种害虫危害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加强营林措施、物理和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一系列蛀干类害虫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根据逐步回归法分别筛选出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L.))、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 Chen)、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Linnaeus)4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主要蛀干害虫种群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的因子,然后用似乎不相关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各蛀干害虫林间诱捕序列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在特定情形下似乎不相关线性回归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马尾松4种主要蛀干害虫林间种群的相互关系,其回归系数的估计精度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石榴常见的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以及石榴茎窗蛾、豹纹木蠹蛾、黑蝉等蛀干害虫。并分析总结了它们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树木对蛀干害虫的抗性序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21种阔叶树和54个杨树品种对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青杨楔天牛、杨干透翅蛾和白杨透翅蛾的抗性,得出树木对害虫的相对抗性观点。提出要辩证地运用树木抗虫序列的研究资料进行防治,才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蛀干害虫对幼树水势及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年生的垂榆为材料,在相同的苗圃地栽培条件下,通过同一时间的测定结果,研究了蛀干害虫的危害对幼树水势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蛀干害虫破坏木质部,影响水分输导,降低水势和蒸腾速率。其危害程度愈强,降低的幅度愈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可以从水分生理的角度研究蛀干害虫对树木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首先以相对直径为输入变量,以累积频率为输出变量,构建了1∶S∶1的林分直径分布BP神经网络模型. 用1块具有代表性、26年生、全林伐倒测定每木胸径、树高生长过程的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直径分布数据,作为马尾松人工林的期望分布,对所建模型进行训练、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出既符合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又具有较高拟合准确度的网络模型结构为1∶2∶1,网络对象名为FRdnet2 该模型的总体累积频率拟合准确度达99.5%,径阶累积频率拟合准确度最低93%、最高99.9%、平均99%,径阶频率拟合准确度最低82%、最高99%、平均95%. 神经网络建模技术的拟合准确度好,可作为有效的林分直径分布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12.
磷肥对马尾松苗木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玮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92-4095
以一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苗木为研究对象,对移栽后苗木进行施肥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设置磷肥3个施肥量的施肥处理,同时设置对照.在施肥后各月测定苗木地径、苗高及根系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苗木地上苗高、地径生长与外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细根变化前期不明显,9月后细根生长增加.施磷肥处理下苗木苗高、细根高于对照;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苗木的苗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生物量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8~12月表现较为明显.随着磷肥用量增加生物量逐渐增加,细根形态则在2月下降,且P2细根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植被指数的马尾松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光谱技术,探索马尾松反射光谱组成的植被指数与其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手持式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马尾松冠层光谱,对观测叶片进行同步叶绿素含量测定,并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马尾松冠层光谱组成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植被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最好的为TCARI;通过建立TCARI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估算模型并检验其精度,得出了叶绿素含量估算的高光谱模型:y=exp(0.686+(-2.765)×x)。说明利用高光谱数据可以估测马尾松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证明马尾松松针中抗氧化因子的存在及各因子与马尾松松针抗氧化作用的协同关系。[方法]以新鲜马尾松松针为试材,通过测定其提取液的过氧化值、酸价、VC、VE、VP和胡萝卜素含量研究了马尾松松针的抗氧化特性。[结果]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相比,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在同一时间测定的酸价较小,其在不同时间测定的酸价变化值也较小。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被氧化的程度远远小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Vc含量为4.092mg/kg,VE含量为21.000μg/kg,VP含量为36.385μg/kg,胡萝卜素含量为10714.300μg/kg。各抗氧化因子对松针抗氧化特性都有协同增效作用。各因素的协同增效作用依次为:VC>VP>VE>胡萝卜素。[结论]马尾松松针含有抗氧化因子,可以作为功能食品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陈晨  刘光武  黄家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78-1408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技术建立了林分蓄积与立木密度、林分年龄和地位指数间的全林分生长模型,并以所建全林分生长模型为基础构造目标函数,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对建立的目标函数进行搜索寻优,以找到最佳的经营密度及对应的间伐时间。结果表明,拟合结果符合林分生长规律,可以用BP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全林分生长模型;用改进单纯形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求得最优的保留密度,而且可以求得对应的间伐时间。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尾松为例,探索并验证BP神经网络模型在立木生物量估测上的适用性。通过12种算法的筛选、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确定以及隐层节点数的选择,确定最优的模型拓扑结构,构建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单输入变量与多输入变量模型、单输出变量与多输出变量模型,并分析模型的输入变量数和输出变量数对模型估测精度的影响;将优选BP模型与传统相对生长模型进行对比以验证BP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最优BP模型LM-DH-8-WtWaWr的训练算法为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输入变量为D、H,输出变量为Wt、Wa、Wr,隐层节点数为8。2)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增加不会降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3)模型LM-DH-8-WtWaWr能够精确地估测马尾松立木生物量,其精度高于传统的相对生长模型。该模型能够一次性地引入多个解释变量,并可以同时估测多个量,从而简化了生物量建模和估测工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清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22-7124
通过对将乐县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生物总量为35.512 t/hm2,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分别为28.608、3.861、3.043 t/hm2,分别占总生物量的80.56%、10.87%及8.57%;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干(40.90%)〉枝(25.73%)〉根(23.87%)〉叶(9.50%);就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而言,马尾松枝和叶主要分布在1~3 m区分段,而干则主要分布在0~2 m区分段。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种源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开展91个马尾松种源造林试验,选择全国马尾松种源中具代表性的43个种源胸径生长资料,采用二元线性方程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马尾松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规律.结果表明,43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二维空间异质性规律较明显,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马尾松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效果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拟合优度达99.99%,是模拟马尾松生长的空间异质性的理想模式,从而为马尾松优良种源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顺昌县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选择和样木调查,结合遥感及其相关数学集成技术,引进材积因子,建立马尾松地上部分总的生物量与材积的相关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ERDAS建模功能将生物量模型与马尾松遥感蓄积估测图叠加生成顺昌县马尾松生物量估测图,并根据属性表统计了顺昌县马尾松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竹柏,通过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套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竹柏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种植密度对竹柏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有着显著影响。在郁闭度0.4、0.5下套种竹柏,宜采用900株·hm-2的种植密度;在郁闭度0.6、0.7下套种竹柏,宜采用500株·hm-2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